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高速增長,為汽車零部件產業的增長帶來新動力
1、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概況和趨勢
近年來,受益于國內經濟持續增長、整車市場快速發展、國家產業政策支持以及全球化零部件采購力度提升等多重利好,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得以迅速發展,不僅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持續加大投資、開展技術升級,跨國零部件供應商也紛紛在國內建立合資或獨資公司,從整體上帶動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快速發展。
(1)汽車行業整體呈穩步增長態勢
我國汽車產業起步于上世紀50年代,進入到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汽車工業獲得長足的發展,形成完整的汽車工業體系。隨著我國加入WTO后,在汽車制造業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下,我國汽車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生產規模迅速擴大,技術高速發展,已成為全球汽車工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汽車行業屬于周期性行業,總體經濟向好的基本面保障了汽車行業的持續發展。根據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汽車產銷量突破1,300萬輛,自此我國汽車產銷量穩居全球之首。2021年以來,國產汽車品牌競爭力凸顯,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受新能源汽車產銷快速增長、我國汽車出口屢創新高等帶動,2021年我國汽車產銷量結束“三連降”開始快速回升,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突破3,000萬輛, 2024年我國汽車產銷仍將保持持續增長。
2019年-2023年國內汽車產銷量(單位:萬輛)
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普華有策
(2)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存在廣闊發展空間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城市交通基礎建設完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汽車保有量持續高速增長。雖然我國汽車保有量已超過3億輛,但由于我國人口基數較大,相對于我國人口數量而言,我國汽車保有量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特別是三四線城市和村鎮地區,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汽車行業的持續發展將有效推動汽車鋼管等上游需求增長。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數據,2022年我國千人汽車保有量為215輛,在全球范圍內排名第18位,我國千人汽車保有量相比歐美、日本、韓國等發達市場均有較大差距。
(3)新能源汽車興起為汽車行業發展賦能
近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在行業政策、技術創新、消費理念等推動下,新能源汽車產品迭出,涵蓋純電動汽車以及混合動力汽車,產業規模飛速發展。伴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從政策驅動轉型為市場驅動,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持快速增長,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迅猛,近年來傳統汽車廠商正加速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傳統汽車廠商基于其現有強大的汽車生產架構和平臺,完善的供應鏈體系以及銷售渠道、客戶群體等優勢,希望厚積薄發,正加速推出新能源汽車產品。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購買成本降低、續航能力提升、公共配套充電設施持續完善等,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進入高速增長階段,為汽車產業的增長帶來新動力。
(4)汽車零部件產業逐漸向中國轉移
目前世界汽車零部件行業依然由汽車工業發展較早的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德國等國企業主導,但正在逐步向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轉移。當前新興汽車市場尚未飽和、市場發展較快,是整車消費增長的主要區域。此外,新興市場所處國家的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吸引來了較多大型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于低勞動力成本國家投資建廠,轉移制造環節。
近年來,國內經濟持續增長、汽車產業鏈競爭力增強、國產汽車品牌崛起等已經成為整車市場快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從而推動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積極發展。在行業持續向好的背景下,跨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巨頭也高度重視中國市場,全球汽車產業鏈開始向中國轉移,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聯網汽車領域,通過與中國企業展開業務合作、在華投資建廠、技術合作等方式擴大在華業務影響力,如西班牙海斯坦普集團與國內海納川公司合資組建“輕量化”汽車零部件公司、日本馬瑞利攜手海立集團成立合資企業生產熱交換器,另如博世、馬牌輪胎、巴斯夫等紛紛在中國投資建廠,拓展在華業務布局,在全球汽車零部件產業逐漸向中國轉移的過程中,國內市場汽車零部件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同時,在汽車零部件全球化采購的浪潮下,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長,中國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已經成功融入世界零部件供應體系,出口額也呈上升趨勢。
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金額(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普華有策
(5)汽車產業集群格局初步形成
由于資源的集聚效應,配套零部件廠商通常圍繞著成熟的汽車工業區域布局,與整車商一起形成大規模的產業集群。目前,我國已逐步形成了六大汽車產業集群,包括以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產業集群、以廣東為代表的珠三角產業集群、以重慶為代表的西南產業集群、以武漢為代表的中部產業集群、以北京和天津為代表的環渤海產業集群,以及以長春為代表的東北產業集群。產業集群的發展,有利于專業化分工和精細化管理,實現區域間的信息互通、資源互補,同時,能有效地降低企業之間的運輸成本,產業鏈競爭優勢大幅提升,我國汽車產業集群格局初步形成對我國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2、汽車零部件行業競爭格局
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競爭格局呈現出多元化、層次化的特點,既有國際巨頭的競爭,也有國內企業的快速發展,整體市場競爭激烈,但也充滿機遇。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3、汽車零部件行業主要壁壘
(1)人員和技術壁壘
應用于汽車制造領域的焊接鋼管產品的生產需要專業設備和特定的工藝技術,不同品類的焊接鋼管因原材料種類、產品指標、生產參數、熱處理工藝等不同,涉及的技術也不同。在人員管理中,工作人員需要掌握不同牌號鋼材的屈服強度、各項變形系數等材料特征,探索不同材料所需的工藝參數,對焊接的工藝參數進行精準的把控以確保焊縫的質量。
上述技術積累和人才隊伍形成需要經過長期的研究和實踐,各大生產企業為保證技術的獨有性及保障自身權益,對技術申請各種專利,新進入的企業要在短時期內獲得先進制管技術及招聘足夠的技術人才較為困難。
(2)市場進入壁壘
對于汽車零部件行業企業,構建完善的市場營銷網絡和積累豐富的客戶資源需要花費較長時間,行業下游客戶會對供應商實施嚴格的篩選程序,從企業規模、信用情況、生產能力、生產設備、檢測手段、質量控制、產品質量、售后服務穩定性等多角度對供應商資質進行綜合評定。此外,為保障產品質量及維持供貨來源的穩定性和及時性,客戶在認定合格供應商,雙方形成穩定的合作關系后,通常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而是會進行長期合作,進一步提高了市場進入壁壘。
(3)資金壁壘
汽車零部件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前期投入、日常運營均需要大量資金。前期投入方面,新進入者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廠房建設、生產設備引進、技術人員招聘。同時用于汽車制造的焊接鋼管上游原材料鋼材卷板為大宗商品,鋼板卷板等原材料采購通常采取預付款方式,下游客戶一般采取月結方式,結算方式的差異導致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營運資金需求較大。因此,高昂的基建、設備投入等前期啟動資金投入和營運資金需求成為限制新進入者壁壘。
(4)規模壁壘
應用于汽車制造領域的中小口徑焊接鋼管產品規格眾多,不同客戶對產品內外徑、壁厚要求各不相同,不同規格產品在生產切換時需要進行模具更換,調整設備參數、公差范圍、焊接頻率、開機速度等,生產線連續穩定生產時,成本最低。
因此,企業持續穩定獲得大批量訂單,進行較大規模的產品生產,有助于提升生產線持續生產同一產品的時間,減少產品生產切換損耗,才能在生產效率、采購成本、管理費用等方面凸顯優勢,脫離小規模低端市場的激烈競爭困境,分攤固定成本,提高單位產品邊際收益。行業新進入者,若無法獲得大量訂單形成規模化生產,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難以生存。
(5)模具壁壘
模具是汽車制造領域焊接鋼管加工的核心工藝裝備。由于鋼管形態各異,所需模具各不相同。模具的應用在滿足鋼材基本技術參數和質量要求的前提下,需要結合加工設備、加工工藝等因素。對于新進入市場的企業,在不具備模具自主設計與開發能力的情況下,僅依靠一定規模的加工能力,難以滿足客戶豐富的應用需求。
《2024-2030年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細分市場投資新機遇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涵蓋行業全球及中國發展概況、供需數據、市場規模,產業政策/規劃、相關技術/專利、競爭格局、上游原料情況、下游主要應用市場需求規模及前景、區域結構、市場集中度、重點企業/玩家,企業占有率、行業特征、驅動因素、市場前景預測,投資策略、主要壁壘構成、相關風險等內容。同時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還提供市場專項調研項目、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專精特新小巨人認證、市場占有率報告、十五五規劃、項目后評價報告、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認證、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PHPOLICY:G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