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MRI設備市場預計2030年將增長至148.9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5.0%
1、MRI設備行業情況
(1)醫學影像設備概況
醫學影像是指為實現診斷或治療引導的目的,對人體施加包括射頻信號、X射線、超聲、可見光等各種物理信號,記錄人體反饋的信號強度分布,形成圖像并使得醫生可以從中判讀人體結構、病變信息的技術手段,在臨床診斷和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醫學影像設備是施加物理信號并記錄和反饋信號的設備和儀器。醫學影像設備包含診斷影像設備與治療影像設備兩類。依據設備大小和成像機制的不同,臨床常用的醫學診斷影像設備可分為MRI、CT、XR和PET等大型醫學影像設備及超聲和內鏡等其他醫學影像設備。
其中,MRI影像設備是使用較為廣泛的醫學影像設備,在骨關節、軟組織病變的診斷中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具有多參數成像、無創無痛、無電離輻射、較高的組織分辨力等特點。
不同類型的大型影像設備的特點及應用對比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MRI設備技術概況
磁共振成像(MRI)利用生物體內的氫核在磁場中的共振特性進行成像。其工作原理如下:①啟動掃描程序并調整參數;②計算機生成梯度和射頻信號,通過梯度和射頻系統放大;③射頻信號激發原子核,產生核磁共振信號;④梯度信號產生磁場梯度編碼空間位置;⑤接收線圈接受并放大信號;⑥通過重建軟件將信號轉化為圖像,進行后處理。
MRI設備根據磁體類型可分為常導型、永磁型和超導型,磁場強度則分為低場、中場、高場和超高場。超導技術使得1.5T和3.0TMRI成為主流,并推動了設備的普及,尤其在三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中。永磁型MRI則以低采購和運維成本、開放式設計、舒適度高等特點,適合基層醫療機構,且能擴展至介入治療領域。
2、全球及國內MRI設備市場規模
全球MRI設備市場近年來持續增長,市場規模已由2015年的75.0億美元增長至2024年的111.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4.5%。預計2030年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至148.9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5.0%。
2022-2030年全球MRI設備市場規模及預測(億美元)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中國MRI設備市場規模已由2015年的104.5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166.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5.3%;預計2030年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至227.6億元,預計年復合增長率5.4%。
2022-2030年中國MRI設備市場規模及預測(億元)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超導MRI設備在國內市場占主導地位,2024年裝機總量超過90%。其中,1.5T和3.0T設備分別占全年市場的53.9%和38.3%。預計到2030年,這兩種機型的市場占比將保持穩定。
3、MRI設備競爭格局
(1)超導MRI設備
自80年代超導MRI設備問世以來,以GPS為代表的大型跨國企業長期壟斷市場。近年來,國內廠商如聯影醫療、萬東醫療、東軟醫療和深圳安科等加快了追趕步伐,推動國產替代。
2024年全球MRI設備裝機量情況(%)2024年中國MRI設備裝機量情況(%)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永磁MRI設備
永磁MRI設備與超導MRI設備相比具有采購及維護成本低廉、易實現開放式設計等優點,在專科診斷及磁共振介入手術等領域具有穩定的市場規模。目前,全球永磁MRI設備市場趨于集中,富士膠片集團及百勝醫療等永磁MRI設備行業龍頭企業具有較大的市場競爭優勢;國內永磁MRI設備市場以萬東醫療、福晴醫療等國產品牌為主。
4、細分MRI設備磁體行業情況分析
一套完整的MRI系統中包括磁體、梯度系統(包括梯度線圈和梯度功放)、射頻系統、譜儀系統、計算機及其他輔助設施。其中,磁體及配套梯度線圈成本占核心部件成本的比例在50%左右。
(1)磁體
磁共振需要在高均勻、高穩定的強磁場中才能實現,磁體用于提供MRI成像所必需的磁場,是MRI設備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按照磁場的發生方式,可分為超導磁體和永磁體,具體情況如下所示:
超導磁體和永磁體的區別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磁體的性能評價標準
MRI設備磁體的性能評價標準主要包括磁場強度、磁場均勻性、磁場穩定性、有效孔徑和磁場安全性。
1)磁場強度:磁場強度越高,圖像信噪比越高,能夠更清晰地區分細微的組織差異,縮短掃描時間并提高效率。
2)磁場均勻性和穩定性:均勻的磁場有助于提高成像質量,減少失真。磁場穩定性受磁體類型和環境變化影響,超導磁體較為穩定,永磁體受環境影響較大。
3)有效孔徑:指MRI設備可容納掃描部位的內徑,通常需達到60cm,增大孔徑可提升用戶體驗并擴展應用范圍,但也對磁體的設計和生產工藝提出更高要求,存在較高技術壁壘。
這些標準共同影響MRI設備的性能和應用效果。
(3)梯度線圈
梯度線圈與磁體配套,產生三個正交方向的梯度磁場,實現核磁共振信號的空間編碼,直接影響成像速度和質量。主要性能指標包括梯度場強和切換速率,前者決定分辨率,后者影響掃描速度和信噪比。
5、MRI設備磁體及梯度線圈行業市場規模情況
2024年,全球MRI設備磁體及梯度線圈的市場規模約15.6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進一步增長至20.9億美元,預計年復合增長率為5.0%;2024年,中國MRI設備磁體及梯度線圈市場規模約32.4億元,預計2030年將進一步增長至47.1億元,預計年復合增長率為6.4%。
2022-2030年全球MRI設備主磁體及梯度線圈市場規模及預測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022-2030年中國MRI設備主磁體及梯度線圈市場規模及預測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6、行業發展態勢分析
(1)存量更新需求及新興市場增量需求共同帶動行業持續發展
全球MRI設備市場由歐美廠商主導,設備價格高且場地要求高,導致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差異大。約50%的人口無法使用MRI設備,發達國家配置較高,發展中國家較低。超導磁體產業集中在歐美、中國和日本,市場由頭部企業主導,且存在較大存量更新需求。
新興市場面臨四大挑戰:技術壁壘、液氦匱乏、運輸成本高和服務費用貴,導致準入門檻高。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和醫療投入增加,MRI設備普及度將提升,推動全球市場增長。無液氦超導磁體技術的突破將降低成本,促進普及。
(2)政策扶持、國產企業崛起加速國產替代進程
MRI設備在核心部件、圖像處理算法和整機系統設計等方面具有高技術壁壘。超導磁體、梯度線圈和射頻線圈是國內企業重點突破的領域。高端MRI設備需要提升磁場強度、均勻度、穩定性等參數,研發難度較大。過去,核心部件由國際品牌壟斷,國產化率較低。近年來,國家出臺政策支持高端醫療裝備產業,推動行業發展。國內廠商在技術、設備性能和服務上不斷進步,逐步突破中低端市場并向高端市場拓展,逐漸打破外資技術壟斷。預計國產替代趨勢將增強,國內領先廠商迎來更大發展空間。
7、行業技術水平及特點
MRI設備的核心部件是磁體,決定了其關鍵技術指標。從80年代臨床應用開始,磁體由常導磁體和永磁體發展到超導磁體。超導磁體的低溫保持技術經歷了液氦小揮發、液氦零揮發,最終實現無液氦技術。電磁性能、短腔、大孔徑設計和開放式設計逐步優化。目前,MRI行業正向無氦化、高場化、開放化、專科化及數字智能化發展。具體情況如下:
(1)無氦化
低溫超導磁體需在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下保持超導特性,液氦是唯一能在此溫度下保持液態的物質,但其易揮發、價格昂貴,且全球供應不均,尤其中國依賴進口,存在供應鏈風險。因此,無液氦技術成為MRI設備發展的關鍵方向,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并擴大應用。飛利浦、西門子、聯影、GE等公司已推出無液氦MRI設備,行業正向無液氦化發展。
(2)高場化
隨著MRI在醫學影像中的廣泛應用,臨床對更高信噪比和分辨率的需求推動了磁場強度的發展。1.5T和3.0T是常用的臨床設備,而超高場MRI(>3.0T)主要用于科研,成本高且體積大。超高場MRI分為動物成像用的9.4T和人體掃描用的7.0T。全球市場由GE、飛利浦主導,中國在該領域有突破,聯影醫療推出了國產5.0T全身MRI,并成功研發9.4T全身超導磁體,打破技術壟斷。
(3)開放化
傳統MRI設備空間狹小,容易引發幽閉恐懼癥,影響檢查進展。開放式MRI提供更大空間,提升舒適度,適合更多體型的用戶,并支持不同姿勢的檢查。隨著微創手術需求增加,影像引導下的微創治療也對MRI設備提出更高要求。開放式MRI面臨結構復雜、磁場均勻性和穩定性問題。未來,高場強超導MRI可能會朝開放化設計發展,兼顧高磁場強度和大開放度。
(4)專科化
隨著MRI在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的重要性增加,對MRI設備的需求也在上升。未來,個體化醫療推動定制化小型固定式或可移動MRI設備的發展,尤其是專科化MRI設備。國家政策鼓勵超導核磁共振系統的研發,專科化MRI設備市場前景廣闊。行業在永磁體設計和人工智能算法方面創新,已成功研發小型可移動MRI設備,推動其在臨床應用。
(5)數字智能化
無液氦超導磁體的出現消除了液氦逃逸風險,使得MRI設備具備智能化、遠程控制和自動化升降場等新特性。結合5G、物聯網和云技術,可實現遠程監控、參數調整和失超自動恢復,提升設備運行穩定性,減少停機時間,降低生命周期運維成本,促進超導MRI在海外新興市場的普及。
8、行業進入主要壁壘
行業壁壘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9、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行業面臨的機遇
1)醫學影像學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醫學影像學在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中日益重要,推動了MRI設備市場的增長。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健康意識提升,醫學影像需求增加,MRI技術憑借無創、高分辨率和多參數成像的優勢,成為臨床診斷中的關鍵工具,進而促進了MRI設備市場的快速發展。
2)國家政策大力支持
MRI設備屬于生物醫藥領域的高端醫療裝備產業,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和《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錄(2023年)》等,推動了行業技術進步和發展。高端醫療裝備產業正處于戰略機遇期,未來發展空間巨大。3)MRI設備及其核心部件進口替代和自主可控需求強烈
目前,GPS等行業巨頭在MRI領域保持市場領先優勢,國內企業如聯影醫療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憑借性價比占據一定份額。隨著制造業向中高端轉型和國際貿易形勢變化,實現MRI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及設備部件進口替代的需求日益迫切,為國內創新型企業提供了發展機會。
4)新興市場需求逐步釋放
歐美等發達國家MRI市場已成熟,主要由GPS等巨頭占據;而發展中國家市場受限于經濟和供應鏈不成熟,發展較慢。近年來,隨著經濟增長和醫療支出增加,發展中國家對MRI設備的需求逐步釋放。國內廠商抓住機遇,積極進軍海外市場,創造了新的業務增長點。
(2)行業面臨的挑戰
1)行業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較大
我國經濟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受宏觀經濟波動等不確定因素影響,經濟增速可能放緩,進而影響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若行業景氣度下滑,可能對行業經營造成較大壓力。
2)液氦使用對行業發展和產品普及的制約
超導磁體需在極低溫環境下才能發揮超導特性,通常依賴液氦維持運行,導致設備可靠性差、維護成本高且不便運輸。液氦為不可再生資源,國內儲量不足,主要依賴進口。為解決這一問題,行業通過研發少液氦或無液氦超導磁體技術,其中無液氦超導磁體是更徹底的解決方案。
3)行業集中度較高,國外廠商先發優勢明顯
MRI設備及核心部件研發生產門檻高,要求廠商具備強大的人才團隊、產業鏈理解和技術前瞻能力。GPS等行業巨頭在MRI領域深耕多年,占據主要市場份額,具備先發優勢。國內廠商雖加大投入提升技術和市場拓展,但與國際巨頭仍有差距,面臨市場競爭風險和國際競爭力提升的障礙。
10、行業內的主要企業
行業內主要企業包括具有自產核心部件能力的MRI設備廠商及獨立供應商,包括GE醫療、飛利浦醫療、西門子醫療、TeslaEngineering、東軟醫療、萬東醫療、辰光醫療等,具體情況如下:
行業內主要企業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025-2031年MRI設備行業產業鏈細分產品調研及前景研究預測報告》,涵蓋行業全球及中國發展概況、供需數據、市場規模,產業政策/規劃、相關技術、競爭格局、上游原料情況、下游主要應用市場需求規模及前景、區域結構、市場集中度、重點企業/玩家,企業占有率、行業特征、驅動因素、市場前景預測,投資策略、主要壁壘構成、相關風險等內容。同時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還提供市場專項調研項目、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專精特新小巨人認證、市場占有率報告、十五五規劃、項目后評價報告、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認證、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PHPOLICY: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