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工藝品行業將從小規模手工作業邁向大規模集成化、產業化發展
1、銅工藝品行業概況
銅工藝品行業的歷史源遠流長,深深植根于中國的歷史文化土壤之中。銅工藝品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人類遠古的紅銅、青銅應用初始,其最早、最基礎的技法,首先是銅材料的冶煉加工和鑄造技術,隨著鍛打、成型、著色等銅雕技藝不斷出現并多樣化,銅工藝品逐步發展成一門集藝術性、工藝性和實用性于一體的獨特藝術形式。
銅材因其獨特的金屬光澤感、抑菌性、延展性,廣泛地應用在文化創意、商務建筑、個人住宅、人文景觀、公共設施等多個領域。按照銅工藝品的應用場景,可以將其分為銅建筑裝飾品和文創工藝品兩大類別。銅建筑裝飾品,是指全部或部分結構由銅構件承擔的建筑,其大規模的應用在近現代建筑領域,大概可以追溯至20世紀20年代,主要包括三種形態:一是全部由銅構件組成的,二是承重結構為其他材料,其余部分為銅構件組成的,三是單一或多種建筑部件為銅構件組成的。銅文創工藝品,是指將銅材作為創作媒介,融合文化元素與創意設計,制作出的具有獨特藝術價值和觀賞性的工藝品,常見的應用場景包括銅雕壁畫、銅制器皿、銅制家具、銅制擺件等。
銅工藝品行業的發展歷史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紅銅時期,紅銅多為高純度天然銅,因質地柔軟,人類仍以石器為主,此為新石器時代向青銅時代的過渡;青銅時期歷經夏、商、西周、春秋、戰國1800多年,青銅器雕刻工藝高超、用途廣泛,是銅工藝品的高速發展期;黃銅時期從隋唐至明清,黃銅因色澤金黃、延展性好,在藝術品和工藝品領域廣泛應用,銅工藝品行業走向興旺;現代銅雕技藝發展期始于19世紀80年代至今,其間因改朝換代、戰爭等因素一度衰落,改革開放后,受思想解放、經濟發展等影響重獲生機,21世紀后規模化、集團化企業涌現,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消費結構轉型,銅工藝品迎來規模、產品數量與類型、藝術水準均達新高度的發展黃金期。
銅工藝品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銅工藝品行業上下游情況
(1)產業鏈結構
銅工藝品行業上游為以銅材為主的金屬材料行業和油漆、包材等在內的非金屬材料行業,下游則為個人消費行業、景觀設計、商業建筑和公共設施等。
銅工藝品產業鏈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上游行業分析
銅工藝品的主要原材料為銅材,其價格易受宏觀經濟波動、市場供需關系的影響。目前國內的銅材市場供應較為充足,并主要分布在江西、云南、湖北、西藏、甘肅、安徽、山西、黑龍江等省,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從2005年到2024年,全國精煉銅產量呈現整體上漲的趨勢,具體如下圖所示:
2005-2024年我國精煉銅產量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普華有策
(3)下游情況
銅工藝品的下游應用行業較為廣泛,主要包括個人消費、景觀設計、商業建筑和公共設施等行業。其中,個人消費市場目前增長較快且為銅工藝品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領域。隨著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高,我國高凈值人群及中產階層人群不斷擴大,消費者的日常消費能力也隨之提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5年至202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67177億元增長到48789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0.9%,社會消費品零售規模巨大。202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GDP的比例已達到35.83%,在國民經濟中貢獻比例較高。
2005-202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隨著消費能力的提升,消費者不再僅僅滿足于生存和發展型消費,對享受和欣賞型消費的需求也在增加。銅工藝品因其觀賞性,很好地滿足了這一需求。在景觀設計方面,由于財政對文旅事業的大力支持和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追求,銅裝飾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近年來,各級財政部門不斷加大對文化旅游的投入。根據國家財政部的數據,自2008年以來,國家對文旅的投入快速增長,到2019年逐漸趨于平穩并保持高位。文旅事業的投入不僅促進了各地古建景觀的建設和文旅產業的快速發展,也為銅工藝品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商業建筑領域,銅工藝品應用整體穩定,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者對商業建筑美觀性、品質感與獨特性要求提升,銅工藝品因獨特金屬光澤、良好耐腐蝕性和可塑性,在幕墻、門窗、屋頂及室內裝飾等方面應用漸廣。從中國銅消費結構看,電力占47%、家電14%,建筑僅8%,顯示銅工藝品在商業建筑領域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未來隨裝飾設計理念更新與技術工藝進步,其應用將更廣闊。
近年來,公共設施作為銅工藝品的重要應用領域,在城鎮建設更新政策支持下穩步發展。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及推進文旅融合,同年中共中央辦公廳等發布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要求優化公共文化資源配置、建設公共文化設施,這些政策推動基礎設施發展的同時,也為銅工藝品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
3、行業發展趨勢
(1)跨界融合,持續發展
銅工藝品行業正邁入一個創新與變革的新時代,其核心趨勢聚焦于跨界融合與持續發展。在這一背景下,銅工藝品不再局限于傳統藝術品范疇,而是積極融入科技、設計、家居、文化等多個領域,通過跨界合作探索新的表達形式與應用場景。銅工藝品行業積極探索“創意+”合作新模式,通過與現代科技、設計理念、文化IP的融合,轉變傳統銷售和服務模式,不僅提升了產品附加值,還顯著增強了品牌競爭力。同時,構建“手工文化+創意旅游”新模式,充分利用銅工藝品行業的獨特優勢,將地方傳統工藝與旅游體驗結合,攜手各地博物館,共同打造一系列銅工藝品體驗旅游項目,豐富旅游文化內涵,促進文化消費,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新思路與契機。此外,鑒于銅材具有獨特金屬光澤和耐腐蝕性等優勢,在消費升級背景下,未來銅質家居用品市場潛力巨大。
(2)“互聯網+”助力產業升級轉型
隨著互聯網和電商品牌化運營模式的興起,銅工藝品行業正經歷重大轉型。隨著“中國數字”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銅工藝品行業不再局限于傳統生產與銷售模式,而是借助云計算、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了從設計、生產到銷售、服務的全鏈條數字化改造。這一變革不僅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還通過電商平臺、社交媒體、直播帶貨等新興渠道,拓寬了市場邊界,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同時,“互聯網+”還將促進銅工藝品行業的創新設計。基于數字化互聯網的個性化定制,升級后的產業極大滿足了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這一變革不僅將促進銅工藝品行業的深度融合與創新發展,還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加豐富、多元、便捷的文化消費體驗,推動銅工藝品行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加速前行,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3)行業標準建立和品牌化運營
目前,銅工藝品行業產業分散度較高,企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既有能夠規模化生產和承接大型銅裝飾工程的知名企業,也有小規模的家庭作坊。市場秩序尚不完全規范,因此建立健全行業標準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以銅工藝品為代表的工藝美術行業的標準化建設正在加速推進。2022年11月7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牽頭成立全國工藝美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標志著行業標準建設將進入更加健全完善的新階段。此外,銅工藝品行業整體正處于調整與轉型階段,傳統的個人口碑傳播銷售模式逐漸衰落,眾多手工藝人和企業正積極創造需求,通過微視頻傳播、直播帶貨、整合跨界資源、強化創意IP等方式,實現自我增值與規模化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品牌化運營,各地的知名企業逐漸嶄露頭角。未來,銅工藝品行業將從小規模手工作業邁向大規模集成化、產業化發展,更多知名品牌將應運而生。
《2025-2031年銅工藝品行業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涵蓋行業全球及中國發展概況、供需數據、市場規模,產業政策/規劃、相關技術/專利、競爭格局、上游原料情況、下游主要應用市場需求規模及前景、區域結構、市場集中度、重點企業/玩家,企業占有率、行業特征、驅動因素、市場前景預測,投資策略、主要壁壘構成、相關風險等內容。同時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還提供市場專項調研項目、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專精特新小巨人認證、市場占有率報告、十五五規劃、項目后評價報告、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認證、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PHPOLICY:G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