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貴金屬催化劑行業發展處于成長期,不斷與國際同行縮小差距
1、貴金屬催化劑行業發展概況及分類
(1)行業發展概況
貴金屬催化劑是指以貴金屬為主要活性組分的固體催化劑,活性組分承擔催化反應中主要的催化功能。貴金屬活性組分主要包括鉑、鈀、銠、釕、銥等貴金屬(鉑族金屬),貴金屬顆粒表面易吸附反應物,且強度適中,利于形成中間“活性化合物”,具有較高的催化活性,是重要的催化劑材料,主要為苯部分加氫催化劑、精苯深度脫硫催化劑、其他貴金屬催化劑等。相比非貴金屬材料催化劑,貴金屬催化劑具有不可替代的催化活性、良好的選擇性、使用安全性、耐高溫、抗氧化、耐腐蝕等優良特性,且廢舊催化劑中所含貴金屬可循環回收加工,是目前有機合成領域最重要的一類催化材料。
歐美國家在貴金屬催化劑的研發和應用方面歷史悠久,國際化工企業如莊信萬豐、巴斯夫、優美科和賀利氏在全球市場上具有技術和市場的領先地位。相比之下,中國的貴金屬催化劑產業起步較晚,在技術能力和生產規模上曾落后于這些國際公司,特別是在高端應用領域。
然而,近年來,隨著中國精細化工、基礎化工、新能源和環保領域需求的增長和技術的進步,國內貴金屬催化劑行業迅速發展,企業的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產品的質量和生產能力也在逐漸接近甚至達到國際水平。
貴金屬催化劑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煤化工、醫藥、農藥、食品、染料、顏料、新材料、環保、新能源和電子等多個領域。作為主要的醫藥產品出口國,中國受益于全球醫藥需求的增長,醫藥行業對貴金屬催化劑的需求預期將快速增長。此外,中國汽車行業的龐大基數,尤其是在雙碳目標政策背景下,汽車尾氣處理催化劑的需求也隨之增加。
(2)產品分類情況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整理
2、下游應用領域情況分析
苯部分加氫催化劑、精苯深度脫硫催化劑、環己烯水合催化劑及鈦硅分子篩主要應用于己二酸、環己醇和己內酰胺的制取過程,而己二酸是尼龍66和聚氨酯的重要原料,己內酰胺可聚合后生成尼龍6,因此主要的下游應用領域為基礎化工中的尼龍及聚氨酯行業。
(1)尼龍行業
尼龍(聚酰胺,PA),在中國被稱為錦綸,是一種高強度、耐磨且彈性好的合成纖維,僅次于聚酯纖維。自1938年杜邦公司工業化生產尼龍66后,尼龍迅速發展,出現了PA6、PA11、PA12等多種型號,廣泛應用于服裝、日常用品、交通工具和電子設備等領域,成為關鍵的原材料。具體情況如下: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整理
尼龍6和尼龍66占據了尼龍纖維市場的95%以上。2023年全球尼龍市場規模為343.9億美元,預計2024至2030年將以6.5%的年增長率增長。亞太地區主導市場,因低成本原材料和勞動力。制造業,尤其是汽車應用,推動尼龍需求增長,因其機械性能、耐磨性及輕量化特性。
尼龍6是尼龍家族里市場規模最大、制造成本最低的尼龍產品,具有良好的韌性、耐磨性、自潤滑性和耐溶劑性。在需求結構方面,全球71%的尼龍6用于紡織長絲、工業長絲等尼龍纖維領域,29%用于工程塑料。
尼龍6需求結構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整理
尼龍66是由己二酸與己二胺通過縮聚反應形成的一種半透明或不透明的乳白色合成樹脂。相較于尼龍6,尼龍66無論從抗拉強度、熱變溫度、吸水率還是從柔軟性及耐磨性等方面都具有顯著優勢,因此在工程塑料方面應用更為廣泛。在需求結構方面,全球41%的尼龍66用于紡織長絲、工業長絲等纖維領域,59%用于工程塑料,如下圖所示:
尼龍66需求結構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整理
在2015-2019年,全球(不含中國)尼龍66消費維持在160萬噸/年,2020年因疫情降至140萬噸/年。中國消費在2015-2019年增加至47萬噸/年,2020年降至43萬噸/年。預計2025年全國需求為132萬噸,2030年為288萬噸。全球產能為317萬噸/年,主要集中在歐美,國內產能約60萬噸,受限于進口己二腈。國產己二腈的突破將提升國內尼龍66產能和競爭力。尼龍6和尼龍66的需求和產量上升將推動催化劑需求增長。
(2)聚氨酯行業
聚氨酯是由異氰酸酯和多元醇縮聚而成的高分子樹脂,具有優良的低溫柔順性、抗沖擊性和節能環保性能。它在多個領域廣泛應用,逐漸取代傳統塑料、橡膠和金屬。預計到2025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931億美元。2023年市場規模為780.7億美元,預計2024-2030年年均增長率為4.5%。主要形態包括泡沫塑料、革鞋樹脂、彈性體、膠黏劑、涂料和氨綸。
具體如下: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整理
3、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1)催化劑自主研發生產趨勢
我國催化科學在滿足國家需求和促進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在催化劑的基礎研究和工業應用方面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現為催化劑種類少、性能高端載體稀缺、催化技術應用結合度低及新型催化劑研發不足。目前,國內以一元催化劑為主,多元催化劑研發和使用較少,并且在基礎化工、精細化工等領域仍依賴進口,部分催化劑甚至被限制出口。掌握先進催化劑生產技術是化學工業競爭力的關鍵,自主研發和生產催化劑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2)催化劑產品新型化、高性能化趨勢
高活性、高選擇性和高穩定性是催化劑發展的核心目標。目前,研究熱點包括石墨烯、新型分子篩、固體酸、綠色氧化催化劑、離子液體、高效光催化劑、復合催化材料、貴金屬-非貴金屬混合催化技術以及納米稀土材料催化技術。隨著表征技術、計算化學、人工智能和高通量篩選的發展,對催化劑的理論認識將更加深入,催化劑制備技術也將朝向設計合成科學發展,從而顯著提升新型催化劑的性能。
(3)催化劑產品專用化趨勢
催化劑與反應工藝和工程條件匹配度越高,生產效率就越高。精細化工行業催化反應復雜,不同廠家工藝及操作差異較大,對催化劑的匹配性要求更高,將迫使催化劑企業提供專一性更高的催化劑產品。定制化和專用化成為未來催化劑發展的大趨勢。
(4)催化劑產品綠色化趨勢
貴金屬催化劑制備過程將向低能耗、綠色環保化發展,主要體現在避免或減少有毒有害原材料、助劑、溶劑等的使用,使用的原輔料在低活性貴金屬催化劑回收過程中易于分解和處理等。
4、行業競爭格局
(1)國際市場競爭格局
在貴金屬催化劑領域,貴金屬催化劑主要由國外生產,其生產企業發展歷史悠久,技術實力雄厚,形成了大量專利和知識產權,產品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幾乎壟斷了全球貴金屬催化劑市場。在貴金屬催化劑方面,全球著名的企業主要有:精細化工領域的莊信萬豐(JohnsonMatthey)和德固賽(Degussa);石油化工領域的格雷斯公司(Grace)、阿克蘇-諾貝爾公司(AkzoNobel)、恩格爾哈特公司(Engelhard)、美國標準催化劑(CriterionCatalysts&Technologies)、美國UOP、巴斯夫(BASF)等。
(2)國內市場競爭格局
在貴金屬催化劑領域,我國貴金屬催化劑生產企業起步較晚,2000年之前,國內貴金屬催化劑基本依靠進口,相比國際大型企業,國內企業的常規產品比較多,有創新的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相對較少,產品、產能主要集中在低端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但隨著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大力扶持,國內企業持續的研發投入,國內貴金屬催化劑行業發展處于成長期,技術處于追趕國際催化劑龍頭企業的過程中,產品在性能上不斷與國際同行縮小差距,也涌現出了一些在特定應用領域具有一定技術優勢的企業,如凱立新材、中石化催化劑公司、貴研鉑業、神馬催化、凱大催化、天津天辰等公司。
《2024-2030年貴金屬催化劑行業細分市場調研及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涵蓋行業全球及中國發展概況、供需數據、市場規模,產業政策/規劃、相關技術、競爭格局、上游原料情況、下游主要應用市場需求規模及前景、區域結構、市場集中度、重點企業/玩家,企業占有率、行業特征、驅動因素、市場前景預測,投資策略、主要壁壘構成、相關風險等內容。同時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還提供市場專項調研項目、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專精特新小巨人認證、市場占有率報告、十五五規劃、項目后評價報告、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認證、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PHPOLICY: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