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行業發展現在與細分領域概況(附報告目錄)
1、行業競爭
大型豆制品企業具備大規模采購成本控制優勢及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優勢,并憑借其較高的品牌知名度使市場份額向其集中,實現了生產和銷售的規模效應和品牌溢價,整體利潤水平穩步提升。作坊式小型豆制品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差,一方面因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導致經營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因食品安全控制較差導致市場份額下降,不得不面對利潤水平逐漸降低的局面,甚至最后退出市場。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0-2026年豆制品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2、行業發展態勢
(1)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自動化程度逐步提高
隨著行業的發展和規模企業的擴張,我國豆制品企業生產的工藝技術、設備水平和企業的自主研發水平不斷提高,生產的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在機器設備方面,近幾年我國豆制品設備加工企業根據市場需要而研發成了豆制品擠壓膨化設備、豆腐干生產線等設備。這些新成果的推出對我國傳統豆制品行業的規模化、產業化和標準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食品研發與檢測技術的革新,食品添加劑等行業的發展,將改進產品工藝和營養成分,使行業朝著健康、高品質的方向發展。
(2)產品品類細分化,中高端產品成為發展方向
消費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個性化,單一化口味的豆制品將難以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產品品類呈現出不斷細分的趨勢,以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地區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經濟能力的提升使得消費者更加希望能夠得到高層次、專業的消費體驗,含有文化、服務附加值的傳統休閑食品的市場需求相應提升,具有較高附加值的中高端豆制品將成為市場新的發展方向。
(3)規模化大企業逐步成為行業主流
由于保質期短、運輸能力限制及消費傳統的區域性差異,豆制品市場集中度較低,大中小企業并存。但隨著人們飲食安全意識的提升、規模化企業新式豆制品的推出、營銷宣傳的加強、城鎮化進程的深入,在業務空間交疊區域內,大企業優勢越來越明顯。
3、豆制品行業細分領域
(1)生鮮豆制品
在居民收入和消費穩步增長及國家鼓勵消費的宏觀背景下,在消費結構升級的新階段中,生鮮豆制品產品因滿足健康飲食需求的特點而具備市場增長的潛力。人們對安全及健康飲食的關注度提升也正在逐漸影響生鮮豆制品行業的產業格局,大型豆制品品牌企業進入有利的發展時期。
根據豆制品專業委員會發布的《2019中國大豆食品行業狀況、趨勢及建議》數據,2013-2018年50強規模企業用于豆腐等生鮮豆制品的投豆量從31.05萬噸增至46.27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8.30%。
生鮮類豆制品消費持續穩定增長的關鍵驅動因素包括:消費者飲食習慣,逐步培養起廣泛而穩定的基礎市場;考慮食品安全,消費者對采用現代工業化生產、包裝類生鮮產品消費比例增大;為滿足食材新鮮的需求,冷鏈配送比例增大,產品銷售半徑擴大;消費者購物習慣的改變將促使生鮮類產品的商超銷售比例增大;生活條件的改善及觀念的改變,導致消費者素食消費比例提高。
(2)植物蛋白飲品
消費者愈發關注飲料的健康屬性,植物蛋白飲品具有低膽固醇、低飽和脂肪、含有植物蛋白、健康養生等優點,符合健康消費趨勢,植物蛋白飲品行業獲得了較快發展。
根據豆制品專業委員會發布的《2019中國大豆食品行業狀況、趨勢及建議》數據,2014-2018年50強規模企業用于植物蛋白飲品的投豆量從30.09萬噸增至41.80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8.56%。
大豆植物蛋白飲料消費持續增長的關鍵驅動因素包括:豆漿的生產和消費處于低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產品線日益豐富以適合不同需求的消費者飲用;包裝技術的進步推動產品升級換代;家用豆漿機的推廣和快餐連鎖企業(麥當勞、肯德基等)提供豆漿類產品使得消費者逐步養成對大豆飲品的消費習慣;早餐攤點、餐館、商超、便利店全渠道銷售便于消費者購買。
(3)休閑豆制品
休閑豆制品為素食類休閑食品,將豆腐干等制成風味獨特、適宜休閑、旅游的小包裝即食食品,使豆腐等豆制品從傳統的菜肴擴展到休閑、旅游食品。休閑豆制品采用鹵制、炒拌、調味等使豆制品口味更豐富,經過真空包裝、滅菌、多層獨立包裝等工序,產品貨架期延長,凸現了零食化和禮品化的特征。中國休閑豆制品經過近10年發展,現在已逐步被大眾接受,成為休閑類主流食品,市場發展空間大。
根據豆制品專業委員會發布的《2019中國大豆食品行業狀況、趨勢及建議》數據,2014-2018年50強規模企業用于休閑豆制品的投豆量從24.02萬噸增至34.86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76%。
休閑類豆制品消費持續增長的關鍵驅動因素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消費者對休閑食品的消費習慣逐漸成形;包裝多樣化以適用不同的消費場合;口味和品種不斷推陳出新給消費者帶來新體驗;商超銷售和互聯網銷售量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