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行業供需情況及利潤水平的變動趨勢
1、焦化行業市場供求狀況及變動原因
煤焦化又稱煤炭高溫干餾,具體指以煤為原料,在炭化室隔絕空氣的條件下,經過高溫干餾,焦餅溫度達到 950℃—1050℃即形成焦炭,同時獲得焦爐煤氣、煤焦油以及其他化學產品的過程。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產國,煉焦技術裝備出口到 10 多個國家,是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煤化工產業。
目前,我國焦化行業已形成集“研發設計、裝備制造、建設施工、生產管理、檢化驗手段”等功能一體,擁有先進工藝技術和現代裝備的煉焦工業體系。全國焦化生產企業 500 余家,焦炭總產能約 6.3 億噸,其中常規焦爐產能 5.5 億噸,半焦(蘭炭)產能 7,000 萬噸(部分電石、鐵合金企業自用半焦(蘭炭)生產能力未統計在全國焦炭產能中),熱回收焦爐產能 1,000 萬噸。
目前山西省產能超過 1 億噸,河北省、山東省、陜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產能超過 5,000 萬噸。半焦(蘭炭)生產主要集中在陜西、內蒙、寧夏、及新疆等地區,熱回收焦爐主要在山西、河北等地區。與此同時,焦化行業焦爐煤氣制甲醇總能力達到 1,400 萬噸/年左右,焦爐煤氣制天然氣能力達 60 多億立方米/年;煤焦油加工總能力達到2,400 萬噸/年左右;苯加氫精制總能力達到 600 萬噸/年左右,干熄焦處理能力4.41 萬噸/小時。
碳中和背景下,2022-2025 年仍將持續實施減量置換,產能審批將趨嚴,產能釋放變緩,減量置換背景下,表觀產能也可能有下降;另外受到焦煤資源緊張的限制,預計在 2025 年焦炭產量下降至 4.5 億噸左右,焦炭產業供需結構未來將呈現“緊平衡”狀態。
2020-2024年中國焦炭供需平衡表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普華有策
我國焦炭約85%用于鋼鐵行業。隨著淘汰落后產能和地條鋼,高爐開工率提升,焦炭消費量恢復增長。2020年4.3米焦爐退出導致焦炭供應緊張。工信部要求鋼鐵行業壓縮粗鋼產量,確保2021年同比下降。自2000年以來,除2015年外,粗鋼產量保持增長。供給側改革清除不合規產能后,鋼鐵產量仍增長。需求端,地產和基建用鋼需求增速放緩,制造業帶動板材需求。預計“十四五”期間粗鋼需求保持高位,鋼鐵行業處于產能置換期,高爐技術提升增加對高質量焦炭需求。
2、行業利潤水平的變動趨勢及變動原因
焦炭利潤水平受宏觀經濟、鋼鐵行業景氣度及焦煤供應的影響,呈周期性波動。價格傳導通常是鋼-焦-煤的順序,焦炭價格受到焦鋼企業限產政策、焦化行業產能淘汰及庫存波動等因素影響。2021至2023年,焦炭價格波動明顯,主要原因包括焦化行業與鋼鐵行業限產政策差異、焦煤價格波動等。2022年上半年,焦炭價格因庫存和高成本上升,后期因疫情與物流恢復回落。2023年上半年,焦炭價格整體走弱,二季度受鋼材價格下滑與煤價下降影響。2024年上半年,鋼廠虧損加劇焦炭價格下跌。總的來說,焦炭價格波動與煤炭、鋼鐵企業效益密切相關,焦化企業成本控制決定盈利水平。
3、焦化行業面臨的機遇
焦化行業面臨的機遇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4、焦化行業面臨的風險
(1)產能過剩,行業集中度較低
目前焦化行業集中程度較低,使得化解過剩產能面臨著多方面利益分配的問題。焦炭產能過剩的基本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變,短期內仍處于供過于求的局面,焦化產品市場的供需狀況仍將在波動調整中運行。全國產能規模 100 萬噸及以上的僅有 180 家左右,從集約經營的角度看,行業仍處于多、小、散的狀況。集中度過低,與上下游的議價能力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業的盈利水平。
(2)環保要求趨緊
焦化行業是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隨著近年來國內空氣污染情況日益嚴重,國家層面由上至下加強了環保執法力度。在環保督查力度加大的背景下,焦化企業違法成本升高,為嚴格達到《煉焦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焦化行業的環保投入和生產成本將會持續增加。
《“十五五”焦化行業細分市場調研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涵蓋行業全球及中國發展概況、供需數據、市場規模,產業政策/規劃、相關技術、競爭格局、上游原料情況、下游主要應用市場需求規模及前景、區域結構、市場集中度、重點企業/玩家,企業占有率、行業特征、驅動因素、市場前景預測,投資策略、主要壁壘構成、相關風險等內容。同時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還提供市場專項調研項目、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專精特新小巨人認證、市場占有率報告、十五五規劃、項目后評價報告、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認證、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