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重點企業及前景分析(附報告目錄)
1、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發展及市場供求狀況
社會發展以及人口增長持續推高生活垃圾量,如何環保、高效地處理存量及新增的垃圾,成為當今社會面臨的重要問題。我國目前無害化垃圾處理主要包括衛生填埋方式和焚燒處理方式。其中,垃圾焚燒處理方式由于對環境影響相對較小,且具有縮小垃圾體積、高溫消毒、能量回收等優點,近年來被廣泛應用,業已成為市場首選方式。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0-2026年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近年來持續增長,從2008年15,437.70萬噸增長至2018年22,802.00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98%。據環境生態部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87.08萬噸/日,無害化處理率99.2%。
2015-2019年生活垃圾清運量分析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競爭格局
(1)行業市場化程度
我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發展起步較晚,目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指出大中型城市重點發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同時要求健全社會資本投資環境治理回報機制,廢止各類妨礙形成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制度規定。近年來,我國生活垃圾焚燒行業快速發展的趨勢不變,企業盈利模式日趨成熟,社會資本不斷涌入。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中小城鎮市場將逐漸打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市場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未來,環境保護問題的日益凸顯、垃圾焚燒標準逐步提高以及行業監管趨嚴,將推動垃圾焚燒企業對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其運營成本將會進一步增加,從而將擠壓技術水平較低的中小企業的成長空間,進而有利于行業出清以及市場集中度的提高。
(2)行業競爭狀況
相比傳統的衛生填埋方式,以垃圾焚燒方式處理生活垃圾對環境影響相對較小,近年來在國內得到廣泛應用。然而,受限于垃圾運輸半徑的影響,國內垃圾焚燒企業的服務范圍存在一定限制,行業整體較為分散。但國內亦出現了部分具有較強技術實力和運營管理能力的垃圾焚燒企業,通過參與各地項目的招投標,實現跨區域運營。
目前,國內在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內實現跨區域運營的企業主要包括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中國環境保護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天楹股份有限公司、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偉明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綠色動力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
A、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
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為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是中國首個一站式、全方位的環境綜合治理服務商,主營業務包括垃圾發電、餐廚垃圾處理、垃圾分類、環衛一體化、污水處理、中水回用、供水、水環境綜合治理、生物質綜合利用、危廢處理、生態修復、光伏發電、風電、技術研發、規劃設計、裝備制造、分析檢測、環保產業園等。業務覆蓋境內20個省、直轄市及150多個地區,遠播德國、波蘭及越南。
B、深圳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所從事的主要業務是各種常規能源和新能源的開發、生產、購銷,以及城市固體廢物處理、廢水處理和城市燃氣供應等。2019年,垃圾焚燒發電58.85萬千瓦;固廢處理產業已投產垃圾焚燒發電處理能力22,600噸/日(含試生產),另有多個固廢處理項目在建或開展前期工作,在建項目處理能力9,580噸/日。2019年公司完成生活垃圾入庫量507.26萬噸,完成上網電量15.34億度,完成處理餐廚垃圾17.48萬噸。
C、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
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為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企業,其主營業務包括固廢處理業務、污水處理業務、城市燃氣供應業務和供水業務。其2019年度垃圾焚燒量為492.21萬噸、發電量為177,419.24萬千瓦時、餐廚垃圾處理量為25.29萬噸、垃圾填埋量33.87萬噸。
D、浙江偉明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偉明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涵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全產業鏈,包括核心技術研發、關鍵設備制造銷售及項目投資、項目建設、運營管理等領域。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運營項目20個(含試運行),設計處理規模約為1.55萬噸/日。合計完成生活垃圾入庫量507.26萬噸,同比增長19.54%,完成上網電量15.34億度,同比增長18.82%。合計處理餐廚垃圾17.48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66.16%,完成餐廚垃圾清運量17.46萬噸,完成生活垃圾清運量55.06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71%。
E、綠色動力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綠色動力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為上海交易所主板、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企業,其作為我國較早從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企業之一,主要以BOT等特許經營的方式從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投資、建設、運營、維護以及技術顧問業務。2019年,公司共處理生活垃圾719.31萬噸,同比增長53.31%,處理秸稈35.45萬噸;實現上網電量(含秸稈發電)為21.13億度,同比增長51.14%。
3、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利潤水平的變動趨勢及變動原因
垃圾焚燒發電行業主要通過運營項目而向當地政府及供電部門收取垃圾處理費和電費。其中,垃圾處理費主要與項目投入規模、當地政府財政情況等因素有關,最終由項目運營方與當地政府協商確定。而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上網電價受政策影響較大,目前主要執行《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完善垃圾焚燒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發改價格〔2012〕801號)相關要求。未來,隨著社會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國家可能出臺進一步支持政策,鼓勵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發展,從而將增厚行業收益。
4、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技術水平及技術特點
垃圾焚燒處理工藝的核心設備為焚燒爐,其對整體焚燒效果、項目運行的穩定性、工程造價及經濟效益等方面影響重大。因此,行業的技術水平及特點主要集中在焚燒爐的型式及技術工藝上。而焚燒爐技術最早可追溯至100多年前,目前已得到不斷完善。按燃燒方式的不同,焚燒爐的型式可分為機械爐排焚燒爐、流化床焚燒爐、旋轉窯焚燒爐和熱解氣化焚燒爐。其中,機械爐排焚燒爐發展歷史*最長且技術成熟,適合高水份、低熱值、大容量的垃圾焚燒,從而成為目前市場最受青睞的型式。而根據爐排運動方式及結構不同,機械爐排焚燒爐的型式有往復推動爐排、滾動爐排、多段波動爐排、脈沖拋動爐排,但以往復推動爐排及滾動爐排為主。同時,根據國家建設部、國家環保總局、科技部發布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目前垃圾焚燒宜采用以爐排爐為基礎的成熟技術,審慎采用其它爐型的焚燒爐”。因此,綜合考慮國家政策、生活垃圾特性及多方面因素,機械爐排爐工藝為目前行業最為認可的技術。
5、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發展前景
(1)垃圾焚燒發電受追捧,發展迅速
我國的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有衛生填埋、焚燒發電和堆肥等三種方式。堆肥處理雖然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資源化,但一方面堆肥處理可能導致土壤板結及水質變壞,另一方面建設成本高、效益低,因此堆肥方式在我國已逐漸退出。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仍以衛生填埋為主,但采用衛生填埋方式將占用大量土地、重復利用率低,嚴重耗費土地資源,且會對地下水造成嚴重污染,導致土地至少50年不能再使用。因此,衛生填埋方式的綜合成本高企,不符合我國目前的社會發展需求。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2018年城市生活垃圾填埋設施達663座,較2017年新增9座,而2018年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設施達331座,較2017年新增45座,近年來填埋設施的增長率已連續低于焚燒設施的增長率。雖然填埋處理仍然是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置的最主要方式,但填埋總量所占無害化處理總量的比例正持續下降,而焚燒總量所占無害化處理總量的比例正迅速提高。截至2008年末,我國擁有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廠焚燒處理能力為51,606.00噸/日;截至2018年末,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廠焚燒處理能力增長至364,595.00噸/日,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1.59%。
(2)生活垃圾發電持續增長
“十三五”垃圾處理設施規劃提出,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覆蓋到建制鎮,減少原生垃圾填埋量,加大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污染防治和改造升級力度。到2020年底,具備條件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建成區)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50%以上,其中東部地區達到60%以上。建制鎮產生的生活垃圾就近納入縣級或市級垃圾處理設施集中處理,原則上建制鎮不單獨建設處理設施。從2019年開始,垃圾發電項目新項目競爭多集中于縣一級及多地共建項目。國內市場垃圾發電項目或將快速見頂。
(3)餐廚垃圾處理或將迎來新一輪熱潮
雖然前五批餐廚垃圾試點項目已下達規劃,但實際正常運營、驗收的項目較少,也進一步凸顯餐廚項目的收運難題,2019年非洲豬瘟的爆發,使得國家和地方再次掀起了餐廚垃圾規范化處理的應急高潮,未來1-2年或將迎來餐廚垃圾項目建設的熱潮,也將促進建成項目收運體系規范化建設。
隨著垃圾分類的強力推進,干濕分類已成為多方推進垃圾分類的共識,隨著垃圾分類的推進,預判未來廚余垃圾將有一定的增長空間,也將帶動餐廚垃圾處理設施補短板,未來市場競爭也將白熱化。目前雖然餐廚垃圾處理的企業已漸成規模,但還沒有出現具有明顯優勢的行業龍頭,市場集中度不高。餐廚項目《試點城市中期評估及終期驗收管理辦法》將極大地推動行業的發展,一些技術可靠、項目運行穩定的餐廚垃圾處理企業將進步成長,或將成為行業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