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線行業需求量及發展趨勢分析(附報告目錄)
1、國際電磁線行業發展狀況
183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使得磁和電的轉化成為現實。此后,發電機、電動機和變壓器等設備大量使用,人類文明進入“電氣時代”。由此開始,作為各種電機、電器主要零部件的電磁線被廣泛應用,電磁線行業得以產生并逐步發展。
電磁線行業的變革與快速發展始于第二次工業革命,在此期間催化燃燒技術和模具涂漆技術得以發明,二戰后隨著美國經濟崛起,大大推動了電磁線行業的發展,使得電磁線品種、生產規模、制造技術等都得以提升,誕生了第一代電磁線知名領先企業,如美國埃塞克斯、菲爾普斯道奇、法國阿爾卡特等。20世紀初,美國通用公司不斷地開發新的絕緣材料,先后制成了油性漆包線、縮醛漆包線、聚酯漆包線等,豐富了電磁線的種類,使得電磁線適用范圍更加廣泛。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0-2026年電磁線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開始,日本開發的玻璃漆包線、硅酮漆包線,以及德國開發的聚氨酯漆包線進一步擴大了單層電磁線的品類。此后,美國菲爾普斯道奇公司和杜邦公司先后制成復合漆包線,使得電磁線性能有了較大提升,逐漸形成了北美、日本和西歐三大傳統生產基地。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世界經濟格局發生變化,隨著電磁線下游客戶紛紛將生產基地遷往亞洲、美洲中南部等地區,電磁線產品的制造基地已轉移到中國、印度、東南亞、美洲中南部和東歐等地,亞洲已成為全球 最重要的電磁線生產區域。由于發達國家電磁線生產歷史悠久,市場成熟,其電磁線生產企業都進入了規模化或專業化的不同發展方向,如美國埃塞克斯是全球 最大的電磁線/繞組線制造企業之一,在全球擁有十余個生產基地;德國益利素勒專注于超微細線的研發生產,是全球 最大超微細電磁線制造商;日本住友電工以高穩定質量而聞名,在全球擁有7個生產基地,占據全球約10%市場份額。
2、我國電磁線行業發展歷程
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電磁線行業起步較晚,但成長迅速,電磁線行業產量在2010年便已超過美國和日本等傳統生產基地,成為世界第一大電磁線生產國和消費國,目前年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50%。我國電磁線行業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1)萌芽階段(1980年以前)
1980年以前,我國的電磁線行業主要以國有企業為主導的自力更生的發展道路。處于這一階段的企業,主要特點是生產規模小、技術相對落后、產品品種單一、品質較差、生產成本較高等。至1980年,我國已有電磁線生產企業200多家,企業數量雖多,但普遍規模較小,年總產量僅5萬噸,占全球年產量的4.55%。由于產品品種單一,我國電磁線需求很大程度依賴進口。企業生產的電磁線,大部分交由各地機電設備公司統一銷售,生產和銷售動力受到較大抑制。
(2)成長階段(1980年-2005年)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我國進入市場經濟和實施開放政策,國內電磁線企業開始從奧地利、日本、意大利及中國臺灣引進生產線,我國電磁線行業產品結構、技術水平、生產能力迅速提高。隨著國家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勵技術研究與開發,家用電器行業率先響應,綠色冰箱、變頻節能空調、大屏幕高清晰度彩色電視等高技術產品紛紛涌現,為電磁線生產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技術上開始向“環保、節能、變頻”方向發展,生產規模擴大至萬噸以上。以市場為導向的新型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迅速成長,產品生產以市場需求偏好為基礎,客戶滿意度大幅提升。新型國有企業依托技術引進和積累,形成了一些業內知名企業。非國有企業憑借優質的銷售服務和快速的市場響應速度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這一階段,由于各企業市場機遇的把握能力、產品開發的速度與節奏不一,行業發展極不均衡,規模較大的企業少于10家,一般生產量為2,000噸至10,000噸不等。
(3)快速發展階段(2005年至今)
隨著中國加入WTO,全球化的市場經濟為我國電磁線行業注入大量資本和技術,使得我國電磁線廠商產能迅速擴大。在此期間,我國經濟高速增長,電磁線下游行業如汽車電機、電動工具、工業電機、家用電器等市場規模迅速擴張,電磁線需求旺盛,行業部分企業產能擴充至萬噸以上規模。對于非國有企業,資本對其限制逐漸減小,生產技術、研發實力和產品品質提升顯著。開放的市場使得技術交融更加頻繁,我國電磁線產品與國外下游企業產品的配套日趨成熟。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電力工業、電子信息等行業的高速發展,電磁線行業規模迅速擴大,國內具備規模優勢和資金實力的電磁線生產企業在技術研發和產品開拓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生產技術和產品結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逐漸縮小。
目前,我國電磁線產品更加多樣化、專業化,科技含量日益提升,“工業4.0”、“中國制造2025”、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提升先進工業自動化概念等技術更替的趨勢也將帶動電磁線產品性能不斷豐富,市場需求穩定增長,行業前景依然廣闊。
3、我國電磁線行業發展現狀
經過多年快速發展,我國電磁線市場已經趨于成熟。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增速放緩,電磁線市場規模增速也趨于平穩。
2015-2019年中國電磁線行業需求量分析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4、行業發展趨勢
(1)新興應用領域促進產品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
電磁線作為工業行業的重要基礎性原材料之一,在新興下游產業涌現和傳統下游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獲得了廣闊的應用空間,需求也呈現更加多樣化趨勢,為此,電磁線的產品結構調整不可避免,與之配合的原材料(包括銅和絕緣漆)、工藝技術、機器裝備及檢測手段也相應持續發展和升級。
整體而言,電磁線產品的發展趨勢是向高耐溫等級發展,向復合絕緣結構電磁線發展,向特殊專用性發展,如:變頻調速技術的發展,使電機調速變得更加簡單、可靠并且節能,使得耐電暈絕緣的電磁線相應被開發應用;超高效電機的發展,推動了多型號小型(指導體截面積在20mm2以下)扁線的發展;航空航天、軌道交通、化工裝備、煤礦電機、采油、船艦和核電裝備等特殊場合的需求,催生了240級高耐熱性和耐冷凍劑性能的聚酰亞胺電磁線的誕生;電子行業的技術進步促進了具有直焊性、耐高頻性能和可染色特性的聚氨酯電磁線的發展;冰箱、空調壓縮機行業的發展帶動了200級耐冷媒復合絕緣結構電磁線用量的遞增;工業電機行業的升級換代,促使F/H級(155/180級)電磁線用量的上升;信息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直焊性和自粘性電磁線的大量應用;新能源汽車和風力發電的發展需要,推動了耐電暈、高熱級復合絕緣結構電磁線的開發應用等。
(2)行業內企業趨于差異化、專業化發展
由于電磁線產品的下游應用領域較廣,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持續推動,不同下游行業不同企業對電磁線的產品要求側重點有較大差異,更加多樣化,且產品質量要求不斷趨嚴,進而促使電磁線企業生產逐步趨于差異化、專業化、定制化,具體體現為:
a、根據產品工藝技術和生產管理特點而轉向專業化:如扁線、微細線和圓線專業生產企業。
b、產品質量更加穩定,性能滿足更加豐富,品種更加多樣,如扁線和絞合線的品種增加,多層復合絕緣結構的發展,滿足對應性能要求的絕緣材料的發展。
c、電磁線生產由自動化和信息化向智能化發展,實現:減少勞動力、提高效率、降低材料和能源消耗、環境友好和柔性生產。
(3)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目前我國生產電磁線企業眾多,普遍規模較小,行業集中度較低,頭部企業主要包括銅陵精達特種電磁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長城電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寧波金田銅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由于電磁線行業為資金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資金周轉,存在規模經濟,電磁線生產自動化程度較高,可連續標準化生產,大規模批量生產可降低管理和生產成本,規模化生產是電磁線生產企業發展的必然路徑。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國家對環保整治力度的加大,加速了行業內的落后產能的淘汰和行業整合。在下游行業需求的推動下,我國電磁線用量整體上呈現緩慢增長的發展趨勢,行業的規模生產已經形成,而且有相對集中的趨勢,市場格局進一步分化,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對優勢企業形成利好效應,優勢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將會脫穎而出。同時產業區域化和集聚明顯,浙江、廣東和安徽三省電磁線產量分列全國前三位,三省產量合計約占全國產量的近七成,產量前十位的企業產量總和超過了行業總量的三分之一,在未來發展過程中,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集聚效應更加明顯。
(4)節能環保將成為行業技術發展的主流方向
節能環保是我國工業行業發展的主流方向,電磁線作為工業行業的重要基礎性原材料之一,不僅要滿足一般特性和加工工藝性的要求,更要滿足新型的環保節能技術對電磁線化學穩定性、絕緣特性的要求,實現系統高效、穩定地運行。
近年來,銅價持續攀升后出現了較大波動,在短期內給企業生產經營造成較大影響。為降低生產成本,曾經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度被淘汰的鋁漆包線作為銅漆包線的替代品被廠商重新拾起。鋁漆包線具有質量輕、價格低等特點,在個別領域對銅漆包線產品構成一定替代威脅。但因鋁的導電性能差、表面易氧化,在導電、導熱、耐腐蝕等物理性能方面不及純銅漆包線,還將增加下游產品的能耗,直接影響下游產品的質量、運行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不符合現行倡導的節能環保理念,因此,電磁線的市場主流仍然是銅漆包線,鋁漆包線應用領域有限,但在對產品性能要求不高的低端產品領域仍有較大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