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產業鏈發展分析及未來趨勢預測(附報告目錄)
1、光伏行業政策對其影響分析
目前階段,光伏行業屬于需要國家財政予以補貼的新能源行業。國家對光伏裝機容量、補貼規模、補貼力度的宏觀調控政策和措施將直接影響行業內公司的生產經營。例如2018年出臺的“5·31政策”下調了補貼金額,直接影響終端個體消費者的投資熱情,對光伏行業的銷售量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2019年5月,國家能源局發布《國家能源局關于2019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完善需國家補貼的項目競爭配置機制,減少行業發展對國家補貼的依賴。這類政策的出臺給以天合光能為代表的行業領先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隨著分布式光伏項目的大規模推廣及財政補貼價格的逐步下降,組件產品的核心技術含量將成為能否贏得市場競爭的關鍵因素之一,高質量的組件生產企業將依靠先進的生產技術與規模化的生產優勢在競爭中勝出,優質組件廠商出貨量將會有相應的提升。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0-2026年光伏產業鏈專項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2、光伏產業鏈分析
光伏產業上游包括單/多晶硅的冶煉、鑄錠/拉棒、切片等環節,中游包括太陽能電池生產、光伏發電組件封裝等環節,下游包括光伏應用系統的安裝及服務等。中國光伏產業經過多年發展,產業鏈完整,制造能力和市場占比均居全球第一。
光伏產業鏈示意圖
(1)行業上游發展情況
光伏上游產業主要包括硅料、硅片的生產。多晶硅料是信息產業和太陽能電池產業的基礎原材料,由石英砂加工的冶金級硅精煉而來,用于制造基于晶體硅的電池組件。多晶硅材料可以先被鑄成硅錠,然后切割成片,加工成多晶硅硅片,也可以熔爐后植入單晶硅籽晶,拉伸為圓柱晶棒,再被切割成片,加工成為單晶硅硅片。由于鑄錠效率比拉棒略高,多晶硅片對于單晶硅片存在一定成本優勢。硅料環節產業門檻較高,過去國外壟斷情況嚴重,隨著我國自主技術研發獲得成功,目前已經擺脫進口依賴。2018年,全國多晶硅產能超過萬噸的企業有10家,產能利用率保持在較高水平,產量超過25萬噸。
2015-2019年我國多晶硅行業產量及增長分析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硅片是在多晶硅錠和單晶硅棒基礎上進一步經過線切割機加工制成,是制造太陽能晶硅電池的基礎材料。在硅片產量方面,我國更是占有絕對優勢,國內產量占全球產量的90%以上。硅片環節產業規模化效應強、產業集中度高,前十家硅片企業產量占比60%以上。2017年全球硅片有效產能約122.3GW,同比增長22.3%,產量達到105.2GW,同比增長40.6%。我國硅片產能105GW,同比增加28.2%,產量91.7GW,同比增加41.5%。2018年我國硅片產量約為109.2GW,同比增長19.1%。
(2)光伏行業中游發展分析
1)太陽能電池片
將硅片加工成為太陽能電池片,是制成光伏組件的中間工序。電池片的光電轉換效率直接影響整個光伏系統的效益,光電轉換效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技術更新換代。近年來新發展的PERC(Passivated Emitter Rear Contact鈍化發射極及背局域接觸)、MWT(背接觸技術)、黑硅、切半、MBB(多柵)等技術不斷推高轉換效率的同時降低成本,支撐了晶硅電池市場競爭力的持續提升....
2)光伏組件
光伏組件是基于電池整合的具有封裝及內部聯結的,能單獨提供直流電輸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光伏電池組合裝置。光伏組件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最重要的部分。作為光伏行業的終端產品,組件生產與市場結合緊密,產品更新換代較快,要求有很強的市場應變機制,對設計開發能力要求較高。得益于全球光伏需求增長的推動,國內企業在近年來持續加大組件環節的投資和技術革新,近10年來生產成本持續下降,自動化、數字化程度不斷提升.....
(3)光伏行業下游發展分析
光伏下游行業主要包括大型地面集中式電站、工商業和戶用光伏系統等應用系統。大型地面集中式電站目前仍是我國光伏裝機總量的主要部分,這類電站業務偏重資產,企業核心競爭優勢在于資金實力,傳統上是以大型發電公司為代表的國有企業為主投資運營。近年來,隨著分布式電站鼓勵政策不斷出臺,家庭戶用光伏、工商業小型分布式光伏電站得到了快速發展。我國是全球 最大的光伏市場,已連續五年新增裝機排名第一。2018年全國新增光伏并網裝機容量達到44GW,累計光伏裝機并網容量超過174GW,新增及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2018年,我國全年光伏發電量約為1,800億千瓦時,約占全國全年總發電量的2.6%。2019年......
3、光伏行業發展趨勢
(1)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
由于光伏發電技術革新不斷涌現、光伏產品成本持續降低,平價上網在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指日可待,光伏發電成為各國重要的能源結構改革方向,包括中國、印度、美國、歐盟主要國家和沙特等能源大國紛紛宣布了大規模的新能源規劃。不少國家計劃到2050年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包含水電)占比要達到50%以上。光伏產業發展增速在各類可再生能源中排名第一,是未來新能源替代的主要力量。
中國市場在未來3-5年依舊有望占據全球40%以上的份額。根據2016年12月發布的《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底,中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指標為105GW、光熱發電裝機容量指標為5GW。截至2018年底,中國光伏累計并網裝機量174GW,遠超“十三五”規劃的目標。國家能源局表態,仍會繼續支持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清潔能源類型之一——光伏的大力發展,2022年之前陸續補貼,不會一刀切地推進平價上網進程。
(2)產品性能持續提升
技術進步仍將是光伏產業發展主題。產業化生產的主流高效多晶硅電池轉換效率將超過20%,單晶硅電池有望達到22.5%-23%,主流組件產品功率將分別達到285W和320W。單晶連續投料生產工藝和大容量鑄錠技術持續進步;多晶硅片金剛線切割應用范圍將會進一步擴大到30%,單晶硅片將完成金剛線切割的替代;PERC電池、N型電池規模化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組件疊片、半片等先進封裝技術的應用范圍也將進一步擴大。
(3)平價上網時代到來
光伏“平價上網”有兩種定義,一種是“用戶側平價上網”,是指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低于用戶的購電價格;根據用戶類型及其購電成本的不同,又可分為工商業、居民用戶側平價。一種是“發電側平價上網”,是指光伏發電度電成本低于脫硫燃煤標桿上網電價。按照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發布的光伏發展路線圖分析,隨著政策支持和技術進步,我國光伏發電產業成長迅速,成本下降和產品更新換代速度不斷加快,從2007年到2017年,光伏發電度電成本累計下降了約90%,光伏發電有望在2020年左右實現平價上網。
平價上網將使光伏產業從政策驅動、計劃統籌與市場驅動參半的發展模式,加速轉變成為市場驅動型、自由選擇型和交易活力型的模式。光伏行業正迎來整個產業發展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隨著成本持續下降和平價上網的實現,行業成長邏輯正逐漸擺脫對政策和補貼的依賴,一個新的、自發的十年高速成長期正在開啟。
(4)分布式光伏快速發展
分布式光伏發電是指在用戶所在場地或附近建設運行,以用戶側自發自用為主、多余電量上網且在配電網系統平衡調節為特征的光伏發電設施。分布式光伏具有安裝靈活、投入少、方便就近消納的優點,有利于解決我國發電與負荷不一致的問題,同時大幅降低傳輸損失,減少對大電網的依賴,并緩解電網的投資壓力。
(5)單晶硅電池市場份額逐步增大
隨著光伏市場的不斷發展,高效電池將逐漸占據市場的主導地位。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預測,未來幾年單晶硅電池市場份額逐步增大,2018年單晶硅片市場份額已經超過40%,預計未來幾年單多晶的市場占有率逐步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