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流裝備行業發展、重要性、競爭及進入壁壘(附報告目錄)
1、智能物流裝備行業發展階段分析
智能物流裝備行業起初是伴隨著自動化立體庫的發展而進步。在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出現了采用橋式堆垛起重機的高架倉庫;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現了司機操作的巷道式堆垛起重機高架倉庫;1963年美國率先在高架倉庫中采用計算機控制技術,建立了第一座計算機控制的高架倉庫。此后,自動化高架倉庫在美國和歐洲得到迅速發展,并形成了專門的自動化物流體系。在60年代中期,日本開始興建自動化高架倉庫。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6年中國智能物流裝備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機會前景預測報告》
國內智能物流系統的發展歷程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主要階段:
第一階段是研發試驗起步階段(1978-1990年),主要是物流設備示范及在特殊行業的應用。
第二階段是跟隨、發展階段(1990-2000年),以某些制造業技改推動物流裝備技術發展為顯著特征。
第三階段是全面發展階段(2000-2012年),物流裝備技術在各行各業推廣應用。
第四階段為發展、提高階段(2012年至今),電商的爆發式增長使我國物流裝備從跟隨向領跑轉變。
國內智能物流系統的發展主要階段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智能制造的需求推動物流裝備繼續發展;大規模電商物流分撥中心誕生,無人倉、密集存儲、高速分揀、AGV分揀等新型物流技術設備不斷涌現,物流裝備更加多樣化、數字化、互聯化、智能化。
2、智能物流裝備行業重要地位
智能物流系統是智能工廠的核心組成部分。智能物流系統在工廠中負責加工設備和被處理對象的銜接工作,在智能制造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即使加工設備柔性化程度較低,即一種設備只能生產一種產品,但通過智能物流系統的有機整合,向不同加工設備/生產線根據不時變換的生產需求智能的輸送不同的原材料,在工廠級別也可以實現一定程度上的柔性化生產。因此,物流智能化是工廠智能化的必備內容。另外,智能化物流通過生產過程中的數據采集,將各生產工序、步驟通過工業互聯網高度整合,并可與企業其他數據管理系統進行融合形成制造企業信息管理的整體,為企業生產制造提供全方位的感知、分析、決策的支持。
3、智能物流裝備行業主要競爭企業
從智能物流大行業來說,行業內主要國際企業為大福(集團)公司、范德蘭德、TGW物流集團、英特諾、伯曼等國際知名企業。國內已經上市的公司主要從事的是倉儲物流領域,比如今天國際、音飛儲存等;也有從事工廠內生產過程物料傳送系統的,比如東杰智能、三豐智能,其面對的行業多為汽車制造業生產線。
4、智能物流裝備進入行業的主要壁壘
(1)人才壁壘
智能物流裝備行業屬于人才密集型行業,需要機械、電子電器、控制、計算機與網絡、生產制造等各方面的技術人才,以及能夠根據行業特點進行整體系統規劃的人才。各類專業人才特別是行業經驗豐富、掌握先進物流系統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是進入本行業的重要壁壘。
(2)技術和行業經驗壁壘
智能物流裝備及配套系統具有定制化特點,要求供應商具有較強的總體規劃、系統集成、產品研發以及現場實施能力,對各類物流軟、硬件具有較深的研究,并熟悉客戶所在行業及客戶本身的生產工藝和運營管理的特點,才能根據下游行業客戶的需求提供高質量定制化服務。因此,較強的技術實力和行業經驗為進入本行業的重要壁壘。
(3)客戶認可的壁壘
由于系統投資額一般較大且較為復雜,不同客戶采購智能物流系統項目往往通過多方位考慮后才進行采購。技術水平、行業經驗、市場信譽等是客戶選擇物流系統供應商的重要判斷因素。
基于生產成本的最優化,在達到生產要求基礎上,控制智能物流系統采購成本,高性價比亦是客戶采購重要考慮因素。規模較大,發展歷程較長的供應商,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更有能力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價格。擁有口碑的供應商因其品牌效應,在行業內認知程度高,可以短時間內受到新用戶認可。
新進入者的產品往往需要消耗雙方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對新產品進行試驗,經過多方面驗證后才能被接受。因此,新進入者較難獲得客戶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