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災備份系統行業發展特點及市場國內供求因素分析(附報告目錄)
1、行業發展特點分析
目前我國容災與備份行業的主要客戶仍然是以金融、電信等大中型企業以及軍隊、政府等公共機構為主,上述客戶一般采用預算管理和集中采購的制度及政策,一般是上半年進行預算立項,下半年進行招標、采購,因此,本行業存在一定程度的季節性特點。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6年容災備份系統市場調研與投資戰略咨詢報告》
從整體看,我國的容災備份行業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但是這主要是由于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導致的,華東、華北、華南等經濟發達地區的信息化程度也較高,西部欠發達地區的信息化普及程度相對較低。但隨著國家信息化戰略的不斷推進,未來區域性特點會逐漸消失,市場重點逐步向中西部轉移,達到平衡發展的趨勢。
2、市場供求狀況及影響因素
從整個中國的備份市場來說,傳統的電信、金融等高端行業的市場已經日趨飽和,中小規模市場已經成為各個廠商關注的焦點。從市場的角度來看,不同的市場存在不同的需求。中國的中小型企業對于信息系統安全的認識有限,不少企業只有當問題出現時才肯投入大量資源進行建設,因此,簡單、實用的軟件在市場上有著非常廣闊的空間。尤其是中國的中小規模市場具有 IT 水平參差不齊、購買能力有限、個性化差異化需求明顯等多種與高端市場不同的行業特征。此外,國外企業僵硬的反饋機制以及復雜的定價策略也給國產軟件企業創造了有利形勢,讓他們有機會在市場上主動發動價格戰來搶占市場份額,因此中小客戶的需求決定了這個市場將不再是國外廠商壟斷的局面。
備份軟件下游行業用戶加大了對數據安全設備投資力度,海量數據尤其是非結構數據的爆炸增長導致的企業用戶對數據安全設備的需求加大。重點行業用戶與政府機構對數據安全及容災備份建設的認識提高,追加對其投資,這些因素也必然帶來對于數據安全和災難恢復的進一步需求。
數據備份與恢復的需求會持續增加,因此,其未來發展趨勢主要集中于向解決方案中增加擴展的新功能來提高原有產品的效率和使用體驗。
在已經采用備份軟件的基礎上,客戶會購買保持業務持續運營為主要功能的產品,用以應對數據可用性和可恢復性的壓力。在數據備份與恢復這類相對成熟的市場,新的產品使用模式和技術架構也會不斷帶來變革。例如,有分支機構的企業會選擇采用在線容災服務去擴大或代替現有系統從而控制成本。隨著虛擬化逐漸普及,整合服務器虛擬化的技術所進行的創新會推動圍繞虛擬化架構的容災與備份軟件市場的進一步擴大。
備份與容災軟件業務在近幾年獲得了高速增長,市場份額有大幅提升。最主要的推動因素來源于過去幾年中頻發的自然災害帶來的不可估量的損失,使 IT 經理們愈發認識到了實施災備項目的必要性。備份與容災軟件在災備方案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會對未來幾年的市場帶來持續的增長推動力。
3、進入本行業的主要壁壘分析
行業主要進入障礙分析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1)人才壁壘
容災備份行業是一個技術不斷創新并高速發展的行業,相關產品從研制到推向市場需要經過系統設計、軟件設計、兼容性設計、性能設計、功能設計等多個階段,相關中高端人才稀缺。目前,行業領域的高端人才基本集中在國際廠商和少數國內領先廠商中,聘用的高成本加上保密條款的制約,使得新進入者難以獲得所需人才,無法快速獲得市場競爭力。這具體表現在:
a、國內尚缺乏完整的容災與備份技術人才培養機制,能夠系統開展容災備份相關人才培養的機構鳳毛麟角,因此企業很難招聘到合適的人員,必須自己建立人才培養機制,這對于新進入者而言,需要經歷一個較長的人才培養過程;
b、由于容災與備份行業屬于產業發展的前端,要求從業人員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否則相關產品與服務就難以滿足用戶要求,一般來說成熟容災與備份技術人才的培養至少需要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不利于新進入者;
c、在容災備份行業,不論是產品開發還是技術服務,涉及的領域均包括服務器、操作系統、網絡等各種軟硬件環境,需要一個復合型技術團隊協力完成,少數一兩個技術人員無法實現,對新進入者在成熟技術人員保有量方面提出了較高要求。
(2)技術壁壘
容災系統是數據中心的支撐平臺,用于保存用戶最核心的信息資產和業務數據,因此容災系統必須具備以下特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以保證數據的安全;良好的互操作性,以兼容不同廠商不同規格的服務器;高穩定性,以保證提供連續可靠的服務;較高的性能,以滿足大量業務應用的需要。容災技術廠商的技術和產品要同時實現上述目標,需要通過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實踐、積累和沉淀,因此對新進入者而言,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具體體現為:
a、容災行業需要較為深厚的系統設計及運作經驗,新進入者難以快速掌握核心技術;
b、用戶對技術成熟度的要求較為苛刻,并且非常重視產品的可靠性,新進入者難以通過新技術獨立推廣而在短時間內獲得優勢;
c、行業處于快速發展期,相關技術的發展和變化十分迅速,對新進入者而言,采用跟進策略需承擔較高的技術淘汰風險,進行新技術開發則可能面臨不被用戶接受的尷尬境地;
d、相關聯的計算機產業領域多,容災系統的應用必須與網絡、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等緊密結合,且需要跟蹤這些技術的發展并不斷對自身產品進行升級,新進入者難以在短時間內構建一支專業組成復合型的技術隊伍;
e、產品互聯互通的難度大,兼容性的要求高,使得兼容性測試的工作量大,投入高,并且產品的兼容性還需要通過實際環境使用來驗證,新進入者在短時間內難以完成。
(3)經驗壁壘
在容災行業,需要幫助客戶構建或優化穩定可靠的容災系統,除了提供優質的產品外,擁有豐富的經驗同樣重要,包括容災及備份產品開發、系統設計、IT 系統架構等專業經驗和具體應用、技術服務等實踐經驗。相關經驗的缺乏會造成新進入者很難在短期內立足容災行業,具體體現在:
a、由于數據安全的重要性,用戶在選擇容災產品廠商時會特別關注其以往的項目經驗及過往的服務質量,特別是大型客戶在其招標的時候通常會選擇具有其所屬行業成功案例的容災廠商;
b、作為一個高度專業和快速發展的領域,容災系統提供商必須對用戶需求和行業技術發展具有非常準確的把握,從而保證公司的產品和技術研發方向始終能夠符合行業發展潮流并能領先于行業,這對于沒有長期經驗積累的新進入者而言難以實現;
c、容災系統用戶在重視產品本身的同時也十分重視服務質量,使得容災系統提供商企業組織結構必須適應客戶的需要,以保證在提供高質量產品的同時還能提供高效的服務,適合的團隊組織架構是長期磨合的產物,新進入者難以短期內建設完成 ;
d、用戶對容災系統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通常較低,而數據又極為重要,這就要求容災系統產品和服務提供商具備豐富的從業經驗,指導用戶使用,沒有大量推廣用戶使用經驗的新進入者不容易被用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