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服務機器人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分析(附報告目錄)
1、行業發展現狀
掃地機器人作為清潔機器人的一種,其針對的目標用戶是所有家庭,其需求痛點恰恰是為了使人們從日常地板清潔工作中解放出來,它迎合了市場痛點的需求。由于我國服務機器人產業起步較晚,且城市化水平以及城鄉居民消費能力基數不高,我國家庭清潔多數仍采用人工清潔或者普通吸塵器等方式。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6年服務機器人行業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雖然由于生活習慣、住宅特點不同,我國的掃地機器人滲透率可能并不能達到美國的水平,但巨大的差距仍然保證了近幾年市場仍有足夠的發展空間。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逐漸提升、城市化持續增長、技術不斷進步等積極因素,我國國民對以掃地機器人為代表的家庭服務機器人購買力逐漸提升。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對包括服務機器人在內的智能化產品需求也逐步增強。由于城市化帶來的快節奏生活導致消費者家務時間明顯減少,導致消費者對家務機器人購買需求呈現剛性化特征。隨著工業4.0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技術進步帶動力服務機器人智能化程度的迅速提升,同時國內智能手機滲透率較高,消費者使用智能手機作為移動終端遠程遙控家庭服務機器人,提升了消費者的用戶體驗。綜上,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費觀念、城市化進程、技術等多方面因素使得我國家庭服務機器人市場需求呈現迅猛增長的態勢。
2、行業前景
(1)國家產業政策支持
家庭服務機器人所涉及機器人產業一直是我國從“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智造”所需大力發展的產業,因此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05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便提出服務機器人行業的提前部署。2012年國家在多個“十二五”專項規劃中對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進行部署。2015年5月由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中,真正意義上將相關產業上升到制造強國這一戰略層面。文件明確提出機器人是未來發展重點領域,在服務機器人領域圍繞醫療健康、家庭服務、教育娛樂等應用需求,積極研發新產品,促進機器人標準化、模塊化發展,擴大市場應用。同時,突破機器人本體、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傳感器與驅動器等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設計制造等技術瓶頸。2016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了機器人產業5年的總體發展目標,包括大力發展的應用領域以及需要重點突破的核心零部件。
(2)人力成本上升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工資從2005年的1.82萬元增長到2014年的5.64萬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1.97%。到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75229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0501元,比上年實際增長6.8%;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3604元,比上年實際增長5.2%。2019年末我國勞動年齡人口89640萬 占比64.0%。勞動力的不斷減少以及人口紅利的消失使得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進一步引起簡單勞動設備的替代率明顯上升, 人們普遍不愿意從事的程序化、重復性的簡單勞動,人們普票愿意從家務勞動中釋放出來,因而包括吸塵器機器人在內的家庭服務機器人的需求有著強勁的剛性驅動。
(3)科技進步推動產業升級
伴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家庭服務機器人可以逐步提高產品功能的多樣性、使用的便捷性和應用的廣泛性。目前,家庭服務機器人技術包括導航及路徑規劃、多機器人協調、人機交互、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在內的核心技術的進步,具體涉及算法、語音、處理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目的是實現家庭服務機器人的智能性和自主性。隨著物聯網和云計算等領域的核心技術的日益成熟,智能家居的理念逐漸走進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包括吸塵器機器人在內的家庭服務機器人的生產成本不斷下降,消費者的購買門檻在不斷降低,家庭服務機器人產品的市場容量也將不斷擴大。
3、家庭服務機器人行業的發展趨勢
家庭服務機器人產品或智能家居系統的基本訴求均是讓消費者生活更加安全、舒適、便捷,提供包括服務、管理功能在內的居住環境。隨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智能家居系統發展的方向包括家庭服務機器人在內的硬件的智能化和聯網化。智能化是指產品自發地感知和滿足用戶日益增多的需求,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幫助家庭服務機器人在未來變得更加智能,當機器人能夠對學習做出反應時,感知能力將會大大增加。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家庭服務機器人未來可以更準確地理解用戶的需求,并自主滿足人類需求的反饋,顯著提升用戶的操控體驗,是理想的家居智能應用控制平臺。物聯網(IoT)技術可以優化家庭服務機器人,實現個性化和靈活性要求。隨著未來物聯網技術的不斷更新,全屋智能家居生態圈行程有望推進。
目前市場上的家庭服務機器人產品主要是掃地機器人為代表的家務機器人,掃地機器人實現了地面清潔等特定功能的智能化,主要特征為“工具型”。隨著家庭服務機器人在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方向上取得突破,在人機交互、萬物互聯等方面的智能化程度將出現質的提升,充當“智能家居控制平臺”、連接住戶與各類家電的管家機器人也已經逐步走向市場。
基于家庭場景的多元化開拓,其他解放住戶勞動力的需求無處不在,更多類別的家庭服務機器人有望在核心技術的突破下孕育而生,未來應用場景廣闊的服務機器人為將成為家庭服務機器人行業多元化的重點方向。長期來看,具有協作功能的“管家型”機器人可能成為機器人技術的最大趨勢,家庭服務機器人有可能成為連接住戶與各類家電的智能家居的控制平臺,從而實現由“工具型”向“管家型”的轉變。伴隨著硬件的高度智能化以及統一運行平臺的形成,最終智能家居未來會走向集中控制,成為完整、統一的生態運行系統。
4、行業特有風險
(1)研發技術人員流失的風險
家庭服務機器人行業涉及的技術門類較多,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工業設計等技術領域均需要專業人才儲備,隨著產品智能化程度的不斷迭代更新,家庭服務機器人行業對于研發人員的數量及專業水平的要求也將逐步提高。家庭服務機器人行業中的企業能否繼續吸引并留住高層次核心人才,對企業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如果企業核心技術人才流失,將對家庭服務機器人行業中的企業技術研發及生產經營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
(2)知識產權糾紛風險
家庭服務機器人行業的企業市場競爭力與知識產權特別是專利技術高度相關。隨著家庭清潔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未來家庭服務機器人行業中的企業可能面臨相關競爭者互相侵犯知識產權的風險。
(3)市場競爭風險
我國家庭服務機器人行業起步較晚,市場中存在一些不規范、不正當競爭,市場尚未建立良好的行業秩序。隨著家庭服務機器人及相關領域產品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型品牌家電及電子設備制造商、中小型品牌制造商等各層次的競爭者均開始進入這一市場領域。部分家庭服務機器人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存在著專利及商標侵權等現象,損害了自主研發與行業知名品牌企業的創新積極性。雖然行業內部分領先企業已在智能掃地機器人領域具備較強的研發和設計能力且在國內已形成了一定的市場知名度,但仍然面臨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