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電站行業發展挑戰及機遇分析(附報告目錄)
1、分布式光伏電站行業在我國能源戰略中的地位
分布式光伏電站是指利用太陽能電池直接將光能轉化成電能,與電網相連并向電網輸送電力的光伏發電系統,屬于國家鼓勵的綠色能源項目。根據國家電站分類,6.00MW 以下的光伏電站為分布式電站。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是建在城市建筑物屋頂的光伏發電項目。
傳統火力發電模式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問題日益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嚴重障礙,分布式太陽能光伏發電是我國調整能源結構的長期戰略性選擇。光伏發電是利用光生伏特效應原理,將太陽能直接轉換為電能。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潔性、安全性、廣泛性、長壽命和免維護性、充足性、可再生以及潛在的經濟性等優點,在長期的能源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6年分布式能源行業全景調研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
2、行業機遇與挑戰
分布式光伏行業機遇與挑戰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1)機遇
A、分布式光伏行業快速發展,市場容量較大
光伏發電是我國調整能源結構的長期戰略性選擇。截至 2015 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 43.18GW,成為全球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其中分布式光伏以減少土地占用、負荷匹配度高、可配電并網管理簡單、投資收益高等優勢成為光伏發電的重心。目前我國分布式光伏占光伏發電比例不到 20.00%,遠低于國際平均 67.00%的水平。隨著電改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備案、并網、補貼等政策執行力度和效率加強,困擾行業的并網、資金難題得到有效緩解;以及技術進步推動發電效率不斷提升,成本大幅下降,分布式光伏進入高速發展期。截至2020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發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1150萬千瓦,同比增加0.88%,其中集中式707萬千瓦、分布式443萬千瓦。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已達21580萬千瓦。從政策趨向上看,光伏“十三五”裝機目標從 100.00GW 上調到 150.00GW,其中分布式光伏規劃 70.00GW,照此計算到“十三五”末我國分布式光伏發電年復合增速將超過 60.00%。
B、社會環保意識增強
近年來,中國大范圍持續霧霾等大氣污染成為民眾關注的重點,依賴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現有能源結構體系已嚴重影響了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大力發展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的百年大計,是從源頭驅霾治霾,是我國能源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出路之一。
C、分布式光伏效率不斷提升,成本大幅下降
分布式電站系統的核心是太陽能電池組件。我國太陽能電池組件每年絕對效率平均提升 0.30%左右,至 2015 年底多晶及單晶太陽能電池產業化平均效率分別達到 18.30%和 19.50%。2007 年電池組件成本約為 4.80 美元/瓦,2015 年晶硅組件平均價格為 0.568 美元/瓦,預計未來 3-5 年將繼續下降至每瓦 0.40 美元左右。
光伏組件投資成本占初始投資的 50.00%-60.00%,光伏組件效率提升 1.00%,光伏發電系統價格下降 17.00%。隨著電池效率的持續提升和組件成本大幅下降,我國光伏電站單位千瓦投資額約由 2009 年的 20,000.00 元降低至 2015 年的8,000.00 元。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多晶硅產量達到20.5萬噸,同比增長32.2%;硅片產量75吉瓦,同比增長19%;電池片產量59吉瓦,同比增長15.7%;組件產量53.3吉瓦,同比增長13.4%。產業鏈各環節生產規模全球占比均超過 50.00%,繼續保持全球第一。
D、利好政策頻出,分布式光伏項目收益未來有望大幅提高
分布式光伏項目電價為”基礎電價+補貼”。除了高額補貼外,作為綠色潔凈能源,分布式光伏項目還可獲得稅費優惠和額外減排收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明確提出對光伏電站實行分區域的標桿上網電價政策,標桿上網電價和電價補貼標準的執行期限原則上為 20 年;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進一步落實分布式光伏發電有關政策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分布式光伏的補貼標準、完善了分布式光伏發電的電費結算和補貼撥付,允許分布式光伏電站選擇備案為(或變更備案為)“全額上網”模式,分布式光伏項目的投資風險已大幅下降。根據 531 新政策,2018 年國家目前僅安排 1000.00 萬千瓦左右規模用于支持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超出 1000.00 萬千瓦裝機規模的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的國家補貼尚不明確,每千瓦時 0.32 元的國家補貼是否存在尚待國家出臺新的政策。531 新政策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上網電價,減少企業對補貼的依賴,激發企業內生動力,促進行業資源向優質企業集中,抑制部分非理性擴張的企業,使得企業在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上下功夫,力求盡快實現平價上網。
(2)挑戰
A、政策補貼減少風險:當前光伏發電成本較高,行業對政策依賴性較高,企業主要依靠補貼實現盈利。目前全國多地的補貼以 3-5 年為限,若未來政策收緊或者補貼減少,將會對行業內企業盈利造成直接影響。
B、行業競爭趨于激烈風險:近年來開展分布式光伏業務的企業較多,與光伏寶類似的能源互聯網概念的企業也不在少數,不乏大型上市企業。行業內企業規模較小,隨著行業競爭趨于激烈,對企業經營帶來較大壓力。
C、屋頂和場地儲備資源不足的風險:屋頂和場地資源的儲備和獲取是分布式光伏的重要問題。隨著屋頂和場地資源逐步減少和獲取難度加大、行業進入門檻降低導致競爭加劇,企業是否能夠持續獲得屋頂資源風險上升。
3、行業主要障礙
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屬于資金、技術密集型行業,需要企業具備較為豐富的經驗以及人才儲備,進入該行業主要有以下壁壘:
(1)人才壁壘
與傳統火電相比,我國光伏發電行業尚處在起步階段,且太陽能光伏電站從投資運營到組織實施需要多行業專業知識和較高的管理能力,行業內企業缺乏從設計、安裝、調試到運營管理的人才培養體系。近年來,我國光伏裝機容量爆發式增長,對新能源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既掌握理論又具有工程、運營實踐經驗的復合型人才匱乏,構成了進入本行業的人才壁壘。
(2)技術壁壘
光伏發電項目屬于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項目開發、調研和評估、方案決策、運營全過程都有特定的技術要求,包括前期選址及太陽能資源評估、內部評估項目收益率、完成項目建設及調試并網、后續運營維護等。光伏發電項目需要提供服務實施的企業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每一個環節評估不準確、施工不當、運營不科學都有可能造成成本失控甚至項目失敗。因此,對于新進入行業缺乏實踐經驗者,具有一定的技術壁壘。
(3)資金壁壘
該行業具有資本密集型特征,尤其是通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開展業務,前期以自有資金投資分布式光伏電站模式運營的企業,對資金依賴程度較高。在此背景下,立足于該行業只有投入大量的資金、能源和場地,才能滿足日常生產需要,以應對行業前沿技術快速發展導致的市場挑戰。而合同能源管理作為行業企業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對行業內企業的融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對準備進入分布式光伏電站行業的投資者來說,必須擁有較強的資本規模和資金籌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