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行業的發展,將帶動國內激光雷達市場的發展(附報告目錄)
1、激光雷達行業發展階段總結
世界上第一臺激光器誕生于 1960 年,此后隨著激光技術的發展,使用激光進行探測的激光雷達也得到發展。早期激光雷達主要用于科研及測繪項目,進行氣象探測以及針對海洋、森林、地表的地形測繪。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激光雷達的應用不再僅局限于科研領域,商用產品如激光測距儀開始起步。
2000 年以前激光雷達的商業化技術處于起步階段,在車載領域應用有限。2000 年以后激光雷達的系統架構得到拓展,從單線掃描逐漸發展到多線掃描,激光雷達對環境三維高精度重建的應用優勢被逐漸認可,基于激光雷達的避障與導航技術在無人駕駛應用中得到逐步發展。
在汽車產業“電氣化、共享化、網聯化、智能化”的“新四化”驅動下,2016年后無人駕駛行業高速發展,激光雷達行業也隨之進入迅速發展期。國內激光雷達廠商入局,技術水平趕超國外廠商。激光雷達技術方案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
2019 年后激光雷達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市場發展迅速,產品性能持續優化,應用領域持續拓展。激光雷達技術朝向芯片化、陣列化發展。境外激光雷達公司迎來上市熱潮,同時有巨頭公司加入激光雷達市場競爭。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6年激光雷達產業鏈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激光雷達行業發展階段分析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國內外激光雷達市場發展趨勢
全球市場:隨著人工智能、5G 技術的逐漸普及,無人駕駛、高級輔助駕駛、服務型機器人和車聯網等行業發展前景廣闊。這些技術的實現能夠大幅減少人為失誤帶來的交通風險、提高交通運輸效率、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改變汽車生產消費模式,實現交通運輸安全、高效、綠色的發展愿景。同時能夠緩解社會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提高生產力水平、提升生活品質。受無人駕駛車隊規模擴張、激光雷達在高級輔助駕駛中滲透率增加、以及服務型機器人及智能交通建設等領域需求的推動,激光雷達整體市場預計將呈現高速發展態勢,至 2025 年全球市場規模為 135.4 億美元,較 2019 年可實現 64.5%的年均復合增長率。
中國市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車銷售市場,2019 年國內汽車保有量約為 2.6 億輛,據統計每年因為交通事故受傷人數超過 25 萬人,死亡的人數約為 6 萬人,其中超過 90%的事故由人為因素導致。發展無人駕駛技術、高級輔助駕駛技術能夠實現汽車由人工操控的機械產品向電子信息系統控制的智能產品的轉變,通過使用更為可靠的傳感和控制系統可以減少車輛行駛過程中的人為判斷和決策失誤,同時事故的減少還有利于緩解交通擁堵的情況,減少通勤時間。
下游行業的發展,將帶動國內激光雷達市場的發展。從無人駕駛領域來看,中國將是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到 2030 年中國自動駕駛乘用車數量將達到 800 萬輛,自動駕駛將占到乘客總里程的約 13%,基于自動駕駛的出行服務訂單金額將達 2,600 億美元。
2020 年11 月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 版)》明確指出到 2030 年我國 L2和 L3 級滲透率要超過 70%,這將對激光雷達產生巨大的需求;從服務型機器人領域來看,受無人物流、無人清潔、無人作業等需求的推動,中國市場對于服務型機器人及其搭載的激光雷達同樣擁有巨大的潛力;從車聯網領域來看,當前“新基建”計劃總投資額高達 34 萬億元,其中“5G+車聯網”協同發展受到國家政策大力推動,多地出臺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并開展智能網聯示范道路的建設,此外中國智慧城市項目數量約占據全球總數一半,“新基建”車聯網的發展對激光雷達的需求將保持穩定增長。預計到2025 年,中國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達到45億美元,較 2019 年實現 63%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其中車載領域即無人駕駛和高級輔助駕駛是主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