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能替代產業發展歷程、產業鏈及發展潛力分析(附報告目錄)
1、電能替代產業發展歷程
我國北方城鎮建筑供暖面積不到全國建筑總量的20%,供暖能耗卻占全國建筑總能耗的22%,北方供暖居住建筑單位面積能耗是南方的2.6倍。“北方供暖造成的污染物排放占冬季燃料造成的污染物排放的一半,是構成冬季霧霾的主要污染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能源消費量也快速增長,規模不斷攀升。1978年,全國一次能源消費量為5.7億噸標準煤,僅占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7%。2010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2015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量達到43億噸標準煤,較1978年增長6.5倍,年均增長5.6%。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為主。2014年,我國煤炭、油品、天然氣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分別為40%、22.7%、10.6%;煤炭消費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個百分點,油品和天然氣分別低14、10個百分點。可見,大氣污染很大程度來自于燃煤。
電能作為優質、高效的清潔能源,消費規模和消費比例均穩步上升。一組數據能夠說明我國電能替代的發展進程。我國中高端制造業、居民采暖和交通部門等領域的電氣化水平顯著提升,中國的電氣化水平從2014年的20.8%將增至2020年的24.0%左右和2030年的28.0%左右,2025年左右達到日本和韓國的當前水平。
2013年,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了“清潔替代、電能替代”的“兩個替代”發展戰略,即在能源開發方面實施清潔替代,能源消費方面實施“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來的是清潔電”的電能替代戰略。
多年來,國家電網公司在市場研究、政策建議、項目實施、標準建設、技術研發、輿論宣傳等方面大膽創新,多措并舉,全面推動電能替代,取得積極成效。
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8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電能替代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將電能替代上升為國家落實能源戰略、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要舉措,電能替代發展迎來歷史最好機遇期。
2、電能替代產業鏈分析
電能替代行業的上游行業包括電能的供應行業,即發電行業和銷售電能的國家電網以及電能替代所需的設備制造企業。中游行業為電能替代服務行業,電能替代企業主要業務是為下游應用行業客戶提供設備、技術服務等。電能替代行業的下游應用領域廣泛,主要的應用領域有交通領域、制造業領域、農業領域和民用領域。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6年中國電能替代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分析報告》
電能替代產業鏈結構圖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從電能替代行業產業鏈來看,目前電能替代與上下游行業的關聯度較高。上游設備和電力價格下降直接影響到電能替代的相關成本,從而影響電能替代行業的持續發展;下游則直接影響到電能替代的需求,下游制造業的發展、城鎮化不斷推進,直接帶動電能替代市場需求呈現增長。
上下游與電能替代行業具備關聯,上下游的發展直接影響到電能替代的發展。近年電能替代的上游原材料供應能力保持快速增長,面臨著一定的產能過剩,這使得上游原材料的價格波動有所加大,從而給電能替代行業的成本控制帶來一定的挑戰。另一方面,近年電能替代下游的需求仍然呈現持續增長態勢,但增速有所逐漸放緩,這給電能替代行業帶來一定的需求風險。
從電能替代行業的附加值方面,目前電能替代在附加值主要體現在技術與品牌方面。良好的品牌有利于提高電能替代的市場價格及市場競爭力,從而給電能替代廠商帶來一定的附加值;另一方面,技術研發能夠提高廠商運行效率,進而提升行業的綜合競爭力,提高行業附加值,因此未來電能替代行業的附加值提升主要集中在品牌建設與技術研發方面。
3、國內市場容量和消費增長潛力巨大
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是我國電能替代行業快速增長的有力保證。電能替代消費的下游應用領域廣泛,電能替代行業的發展與居民收入水平直接相關,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將帶來居民收入水平的顯著提升,加之國家鼓勵消費、拉動內需的經濟政策,以及城市化進程加快等因素,均為電能替代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巨大的市場空間。與此同時,隨著國民素質的提高和消費理念的轉變,社會消費結構逐漸向發展型、享受型升級。消費者對商品和品牌附加價值的認知程度逐漸提高,消費心理和需求逐漸呈現出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特點,從而為電能替代向細分領域發展和差異化定位提供了進一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