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襲性真菌病診斷滲透率將不斷提升,市場空間廣闊(附報告目錄)
1、侵襲性真菌病診斷行業發展分析
侵襲性真菌病是指真菌侵犯人體皮下黏膜組織、血液和內臟器官等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近年來,侵襲性真菌病已逐步成為嚴重的感染性疾病,是威脅人類健康與生命的頑兇之一。由于侵襲性真菌病臨床表現及癥狀不典型,且常被基礎疾病掩蓋,其早期診斷主要依賴于直接鏡檢法、培養法和影像學等傳統診斷手段。
此外,影像學檢查的特異性也較低,難以將侵襲性真菌感染同腫瘤及其他感染區分,且影像學表現一般在患者晚期才出現,對臨床提供參考價值有限。傳統的侵襲性真菌病診斷方法操作繁瑣,檢測周期長,對操作人員技術水平要求比較高,限制了傳統侵襲性真菌病診斷方法在侵襲性真菌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7年侵襲性真菌病診斷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近年來,血清學診斷方法已被逐步應用于侵襲性真菌病的早期診斷,成為傳統診斷方法的重要補充與提升。侵襲性真菌病血清學診斷技術可大致分為抗原檢測和抗體檢測兩類。抗原檢測主要包括 G 試驗、GM 試驗、GXM 試驗和 Mn 試驗等,抗體檢測主要指各菌屬特異性 IgM、IgG 抗體的檢測。其中真菌的多糖抗原標志物及其代謝產物的檢測敏感性高、特異性強,能夠早期、準確地反映患者病情的變化,更多用于免疫功能受損或低下的患者。對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抗體檢測結果則更能反映整體的病程發展階段,更具檢測價值。血清學診斷便于開展、易于操作,各實驗室間結果有較強可比性,較好地彌補了傳統診斷技術的缺陷。
隨著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傳感器技術的不斷進步,分子診斷給臨床真菌病診斷帶來了新的契機。與傳統方法、血清學檢測法相比,以 PCR、恒溫擴增為代表的分子診斷方法因其高靈敏度、高敏感性和特異性以及可區分菌種等特點,未來有望成為真菌感染相關疾病診斷的重要手段。
2、侵襲性真菌病診斷市場空間廣闊
全球侵襲性真菌病診斷市場在全球侵襲性真菌病診斷市場中目前占比較低,2019 年突破 7 億美元,但其成長性較好,過去三年復合增長率超過 19%,隨著臨床醫生對侵襲性真菌病診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侵襲性真菌病診斷市場的滲透率將不斷提升,市場空間廣闊。
我國侵襲性真菌病診斷市場起步較晚,市場滲透率較低,目前多在三級醫院及專業的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開展,2019 年突破 3 億元,但成長性較好,三年復合增長率超過 20%。在發展中國家,侵襲性真菌病診斷主要基于表型鑒定以及生化特性檢查,但過程十分耗時并且誤診率高。
近年來,一種叫耳念珠菌的新型真菌在全世界快速的流行和爆發。耳念珠菌的臨床分離株通常對一線藥物具有很強的耐受性,血液感染的致死率高,因此被稱之為“超級真菌”。隨著臨床醫生對侵襲性真菌病診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侵襲性真菌病診斷市場的滲透率將不斷提升,市場空間廣闊。
3、重點企業競爭分析
在我國侵襲性真菌病診斷市場中,10 余家企業擁有侵襲性真菌病診斷試劑相關產品注冊證,其中市場份額較大的企業主要有丹娜生物、一瑞生物、IMMY、伯樂和湛江安度斯,市場集中度較高。
ACC:美國 ACC 公司是一家以經營生命科學產品和技術服務為主營業務,是全球第一家經 FDA 認證的鱟試劑生產企業,主要產品是檢測細菌內毒素的 ET 試驗產品和泛真菌的 G 試驗產品。
伯樂:伯樂于 1952 年成立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為細胞生物學、基因表達、蛋白質純化、蛋白定量、藥物發現和生產、食品安全和科學教育領域提供儀器、軟件、消耗品、試劑等產品和服務。作為全球領先的體外診斷用品供應商,其診斷產品覆蓋各類技術平臺,并為輸血、糖尿病監測、自身免疫和傳染病檢測市場提供了具有較高價值的臨床信息。其在我國的侵襲性真菌病診斷市場中僅有 GM 試驗產品,產品較為單一。
一瑞生物:天津一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0 年 3 月 7 日,是國內較早進入侵襲性真菌病診斷市場的企業,其產品主要包括 G 試驗、GM 試驗和 GXM 試驗等檢測試劑及其配套儀器。
湛江安度斯:湛江安度斯生物有限公司是 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International, Inc.(CRL)于 1997 年在華收購后成立的合資企業。湛江安度斯侵襲性真菌病診斷相關產品主要為 G 試驗和細菌內毒素檢測。
丹娜生物:丹娜生物是一家主要從事病原微生物體外診斷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產品為基于酶動力學顯色法的泛真菌、細菌微生物系列診斷產品和基于 ELISA 法的侵襲性真菌病系列診斷產品,主要應用于泛真菌、細菌、曲霉、隱球菌、念珠菌等侵襲性真菌病的早期血清學聯合檢測。
公司是國內侵襲性真菌病檢測領域的領先企業,聯合檢測項目齊全,檢測試劑性能優異,市場競爭力強,在國內侵襲性真菌病檢測領域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