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智能化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必然選擇(附報告目錄)
煤礦智能化是指煤礦開拓設計、地測、采掘、運通、洗選、安全保障、生產管理等主要系統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與自執行的基本能力。煤礦智能化發展的目標是建設智慧煤礦,其總體架構包括 8 大智慧系統:(A)地下精準定位導航系統;(B)隨掘隨采精準探測地質信息系統;(C)智能快速掘進和采準系統,礦井通風、供排水、主副運智能系統;(D)工作面智能開采系統;(E)危險源智能預警與災害防控系統;(F)礦井全工位設備設施健康智能管理系統;(G)煤礦地面分選運銷與生態建設智能系統;(H)煤礦物聯網綜合智能管理系統。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7年煤礦智能化行業前景分析及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1、政策推動煤礦智能化行業發展
煤炭行業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能源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智能化建設直接關系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智能化的進程。同時煤礦智能化是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技術支撐,形成全面感知、實時互聯、分析決策、自主學習、動態預測、協同控制的智能系統,實現煤礦開拓、采掘(剝)、運輸、通風、洗選、安全保障、經營管理等過程的智能化運行,對于提升煤礦安全生產水平、提升煤炭洗選精細及環保水平、保障煤炭穩定供應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計劃在 2030 年前實現碳達峰,所以預計未來 15~20 年內,煤炭的產能不會大幅下降,但將逐步進入高質量發展期。對于安全風險大、煤炭資源差、技術落后、高能耗、高排放的礦山及裝備也必將被逐步淘汰。預計 20 年后煤炭產能將進一步下降,對所有從事煤炭生產及服務的企業將是重大沖擊,只有擁有高質量的煤炭資源、高精尖的技術、行業頭部企業可以繼續從事部分煤炭業務。
2020 年 8 月出臺《煤炭工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計劃到“十四五”末煤炭產量控制在 41 億噸左右,全國煤炭消費量 42 億噸左右,煤礦數量減少到 4,000 處左右;推動并購重組,組建 10 家億噸級企業;煤礦智能化程度 90%、機械化程度 75%以上,原煤入選(洗)率 85%以上。
2、煤礦智能化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必然選擇,其發展目標明確
2020 年 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力爭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并開始制定 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為實現國家制定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增速的同時煤炭消費比重將一定程度下降,但更重要的是高效用煤。提高煤炭質量、提高利用效率要求轉變傳統煤炭產業粗放的發展形勢,煤炭開采及洗選加工更加精細,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是必然選擇。
2020 年 12 月國務院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白皮書提出加快建設集約、安全、高效、清潔的煤炭工業體系;加快煤礦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推進大型煤炭基地綠色化開采和改造,發展煤炭洗選加工。
“十四五”的主要目標之一便是煤炭洗選裝備與煤化工裝備的智能化和可靠性水平大幅提升,關鍵零部件、核心元器件、控制系統與軟件實現自主化。對煤炭行業智能化需求的提高將促進智能裝備及智能化系統的推廣應用。
2020 年 3 月,國家發改委等 8 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快推進煤炭行業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推動智能化技術與煤炭產業的融合發展,提升煤礦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