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正面銀漿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和市場化程度分析(附報告目錄)
1、正面銀漿行業發展概況
正面銀漿則是太陽能電池中重要的電極材料,位于產業鏈的上游。太陽能電池是典型的二端器件,由硅片、鈍化膜和金屬電極組成,其中:光伏銀漿是制備太陽能電池金屬電極的關鍵材料。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商通過絲網印刷工藝將光伏銀漿分別印刷在硅片的兩面,烘干后經過燒結,形成太陽能電池的兩端電極。
根據位置及功能的不同,光伏銀漿可分為正面銀漿和背面銀漿。正面銀漿主要起到匯集、導出光生載流子的作用,常用在 P 型電池的受光面以及 N 型電池的雙面;背面銀漿主要起到粘連作用,對導電性能的要求相對較低,常用在 P型電池的背光面。相對于背面銀漿,正面銀漿需要實現更多的功能和效用,對產品的技術要求更高。正面銀漿主要由高純度的銀粉、玻璃粉、有機原料等成分組成,其組成物質的化學價態、品質、含量、形狀、微納米結構等參數均可能對銀漿的性能產生影響,因此正面銀漿的研發和制備對組成物質的要求十分嚴格。
正面銀漿主要用于制備晶硅太陽能電池上的金屬電極,太陽能電池的市場規模決定了正面銀漿的需求量。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2020 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產量約 163.40GW,同比增長 16.60%;我國太陽能電池產量約 134.80GW,同比增長 22.20%,占全球總產量 82.50%。
隨著太陽能電池行業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正面銀漿市場的需求逐步擴大。數據顯示,2016 年至 2020 年,全球及我國光伏銀漿總消耗量呈現波動增長的態勢,2020 年度,全球銀漿總耗量達 2,990 噸(其中:正面銀漿耗量 2,137 噸、背面銀漿耗量 853 噸),我國光伏銀漿總耗量達到 2,467 噸(其中:正面銀漿耗量 1,763 噸、背面銀漿耗量 704 噸),較 2016 年增長了 55.65%,占全球需求總量的比例達到 82.51%。
2、進口替代加速,市場潛力較大
在光伏行業發展早期,我國正面銀漿市場呈現“兩頭在外”的情形,暨銷售市場和原材料市場均在境外,又因正面銀漿技術壁壘較高,境內極少有廠商涉足該領域,境外廠商壟斷情況嚴重。
隨著我國光伏行業近年來的迅猛發展,太陽能電池產能逐步向中國轉移,我國正面銀漿需求量激增,僅靠境外正銀廠商已無法滿足我國正銀的需求量,境外廠商又因地域限制等原因,很難第一時間滿足境內客戶的技術要求及對成本持續下降的需求,導致客戶利潤被壓縮。在此背景下,2013 年前后我國涌現出了一批正銀制造商,漸漸開始挑戰境外廠商在正銀領域的壟斷地位。
近年來國產正面銀漿的技術含量、產品性能及穩定性持續提升,疊加國產漿料企業與本土電池企業的緊密合作,國產正面銀漿綜合競爭力不斷加強、進口替代步伐提速,國產正面銀漿市場占有率由 2015 年度的 5%左右上升至 2020 年度的 50%左右,預計 2021 年有望進一步提升至 55%。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7年正面銀漿市場發展趨勢預測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2015-2020年國產正銀市場占比走勢變化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3、行業競爭格局和市場化程度
正面銀漿是提升晶硅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關鍵材料之一,屬于典型的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產品技術含量較高,行業集中度較高。杜邦、賀利氏、三星 SDI 及碩禾等資金實力雄厚、技術水平領先、產業經驗豐富的跨國公司,憑借先發優勢搶占了全球正面銀漿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居于全球正面銀漿市場的領導地位,屬于正面銀漿傳統強勢企業,推動行業技術的進步。
國內正面銀漿起步較晚,且正面銀漿技術壁壘較高,在 2011 年以前,國內正銀技術一直未有突破。受惠于近年來太陽能發電產業的蓬勃發展,特別是全球光伏產業增長點已向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轉移,我國新增光伏裝機量及累計裝機量連續居于世界首位,正面銀漿市場需求呈現迅速增長的趨勢,吸引了大量企業紛紛投入。市場需求的增長加速了正面銀漿國產化的發展進程,再加上正面銀漿的配方技術突破及成本優勢,國產正銀產品重要性與日俱增,涌現出以帝科股份、蘇州晶銀、匡宇科技為代表的國產正面銀漿生產企業,并逐步打破了由杜邦、賀利氏、三星 SDI 和碩禾四大漿料廠商占據的太陽能正銀漿料市場。2019年國產正面銀漿已能滿足 47%的市場需求。隨著國產正面銀漿生產企業技術的突破,其產品占有率逐步提升,市場化程度隨之加強,競爭愈發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