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餐飲食材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潛力(附報告目錄)
1、生鮮餐飲食材產業鏈情況
(1)上游行業發展狀況
①水產品及其他食品加工企業
國內水產及其他食品加工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一批擁有一定生產規模的加工型企業,整體行業逐步向完善質量管理體系、精細化成本管理的方向發展。由于企業數量相對較多、生產附加值相對較低,行業整體處于充分競爭狀態,定價能力相對較弱。
②水產、肉類養殖
水產養殖捕撈、牛羊肉養殖行業為食品加工行業的上游。隨著養殖技術與管理更加專業化、精細化,近年來水產品總體產量持續增加,在既有市場環境下,未來產量仍將繼續增長。
③種植行業
生鮮餐飲食材產品所需的部分原料及輔料,如面粉、面包糠等均由種植行業提供。
(2)下游行業發展狀況
生鮮餐飲食材產品或服務的下游客戶為各類餐飲企業等。隨著食品安全標準不斷提高、餐飲企業規范化、標準化、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鮮食材需求快速增長。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7年生鮮餐飲食材市場深度調查與前景預測報告》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生鮮餐飲食材競爭格局分析
(1)競爭格局和市場化程度
生鮮餐飲食材市場容量巨大,但處于比較分散的競爭格局,行業集中度較低,市場競爭較為激烈。隨著餐飲企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標準化餐飲食材服務市場迅速增長。中國餐飲供應鏈正逐漸邁向成熟,朝著規模化方向發展,市場集中度逐步提升。
(2)行業逐步規范、集中
隨著生鮮餐飲食材市場規范化程度逐步提升,生鮮餐飲食材行業逐步實現整合。生鮮餐飲食材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越來越多的競爭者加入行業。從生鮮食材服務角度分析,成規模化的企業越來越多,新進入者存在不同的發展路徑,如蜀海供應鏈,由餐飲企業海底撈培育而來;美菜網、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企業,借助于互聯網平臺發展電商渠道;安井食品由傳統的生產性企業轉型食材供應;新夏暉則借助于股東的冷鏈物流體系,提供餐飲食材服務。由于生鮮餐飲食材是萬億級的市場,新進入者以全國或較大的地區布局作為發展目標。推動生鮮食材行業集中度的提升。
3、行業技術水平及技術特點
生鮮餐飲食材行業技術水平主要體現在產品研發、產品質量控制以及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大型互聯網企業、餐飲企業進入餐飲食材行業,通過信息化技術、冷鏈物流技術升級、改造傳統的餐飲食材供應能力。而在各垂直領域的生鮮餐飲食材行業則是產品研發、產品質量控制以及信息化建設的全方位綜合競爭。產品的研發包括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新產品的研發、以及產品工藝的研發,產品質量控制則涵蓋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銷售、配送等全環節的質量控制以滿足食品安全的要求。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則是通過信息系統平臺建設提高產供銷的效率,快速響應客戶,提升服務水平。
4、行業面臨的挑戰
(1)行業集中度低,競爭激烈
目前,中國生鮮餐飲食材行業高度分散,較多企業處于小規模、作坊式、手工或半機械加工的生產加工狀態,以價格競爭為主,高度分散的競爭格局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產業鏈上下游的工序情況不能進行有效匹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2)生鮮餐飲食材標準化存在一定難度
由于我國飲食文化的多樣性及烹飪技術的復雜性,中餐餐飲食材的標準化難度相較于西餐食材更高。雖然中餐原材料生產已隨著食品加工技術的不斷改進而逐步標準化,但菜品的口味品質仍依賴于廚師的個性化烹飪技術,因此全面的生鮮餐飲食材標準化仍有一定難度,尤其是海水產品食材,具有多品類、小批量特點,是專業化程度最高、品質最為多樣化的領域之一,其標準化產品對研發能力要求較高,設計外觀、口味、配方、工藝。該情形也就造成了生鮮餐飲食材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難以實現。
5、行業的周期性、區域性或季節性
(1)區域性特征
生鮮餐飲食材的供需狀況受各地飲食習慣、冷鏈物流成本的差異影響,產品品類較少的企業受到區域性限制。隨著冷鏈物流行業的不斷完善、連鎖餐飲的穩步增長和流動人口的快速增加,行業區域性限制的影響正逐步減弱。
(2)周期性特征
生鮮餐飲食材主要服務于酒店餐飲、快餐店、公共食堂等餐飲終端客戶,以及家庭消費。食材是居民日常消費品,具有消費剛性,其發展與我國宏觀經濟發展、國民收入水平高度關聯,行業整體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保持同步。如部分企業供應的生鮮餐飲食材主要以速凍海水產品為主,海水產品的產銷量與年捕撈量、養殖總量有關,會受到氣候變化、養殖規模的影響,速凍海水產品供應也將隨之波動。
(3)季節性特征
生鮮餐飲食材受餐飲行業、家庭消費季節性影響。中國居民節假日主要分布于下半年,下半年至次年春節是生鮮餐飲食材行業銷售旺季。考慮下游餐飲門店需提前采購食材及原料,整體而言,每年下半年至春節前,生鮮餐飲食材的銷售情況略高于其他期間。
6、生鮮餐飲食材行業發展潛力大,行業企業將呈規模化發展
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增長階段,居民人均收入不斷提升,中國生鮮餐飲食材市場從溫飽型結構向健康型結構持續轉化,其發展趨勢如下:
(1)從消費需求看,對食品安全、營養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
①2019 年、2020 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達到 4.67 萬億元、3.95 萬億元,按照食材原料進貨成本占比 40%,餐飲供應市場規模達到 1.87 萬億元和 1.58 萬億元,加上家庭消費需求,餐飲食材需求市場規模較大。餐飲市場雖短期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但隨著新冠疫情逐步控制,下游餐飲行業逐步復蘇,仍將保持快速發展趨勢;
②餐飲行業監管不斷加強。餐飲連鎖化、標準化經營成為趨勢,推動行業競爭格局變革。食品安全、質量、信譽成為餐飲企業選擇供應商核心考量因素(中物聯冷鏈《2018 年餐飲供應鏈研究報告》)。因此,餐飲食材企業品牌、主動創新能力越來越重要。
(2)從供應端看,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成為生鮮餐飲食材發展趨勢
①生鮮餐飲食材行業標準化、規模化發展,如蜀海供應鏈、美菜網、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企業也呈規模化發展。
②互聯網技術、冷鏈物流技術,推動行業整合。傳統模式下,餐飲食材供應服務商具有數量多、規模小、管理粗放等特點。隨著人工智能、5G 技術等新技術的商業化應用,互聯網技術、冷鏈物流技術、物聯網技術廣泛應用到餐飲食材服務,尤其是生鮮餐飲食材服務領域。
(3)大型企業進入餐飲食材供應領域,出現不同的發展路徑
在規模化、品牌化的發展趨勢下,生鮮餐飲食材行業催生了不同的發展模式。其中安井食品由傳統的食品加工企業向餐飲食材供應轉型;蜀海供應鏈依托于關聯方海底撈的餐飲服務,為餐飲連鎖企業供應餐飲食材;美菜網、每日優鮮、叮咚買菜依托于電商經營模式,發展生鮮食材業務;各垂直領域的生鮮餐飲食材供應商也加快與信息技術、新業態的融合,為下游餐飲企業提供安全、高品質、規模化、標準化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