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幅定形機行業歷程及發展態勢分析(附報告目錄)
1、拉幅定形機所處的產業鏈
拉幅定形機是紡織產業鏈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前端為坯布生產環節,后端為紡織服裝類產品生產環節。拉幅定形機屬于染整機械,其所處產業鏈具體情況如下圖: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7年拉幅定形機行業投資前景咨詢報告》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拉幅定形機發展歷程
拉幅定形是紡織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早在中國古代,就已出現使用熨斗壓燙織物使之伸張平挺的方法。張萱《搗練圖》便描繪了熨燙的場景,圖中有一婦女持熨斗,兩邊各有一位婦女往兩邊拉伸絲帛,正在熨燙,這便是拉幅定形的雛形。
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后,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機器取代了手工,現代意義上的紡織機械開始出現。拉幅定形機起源于德國,德國 Stentex 公司在 1844 年研發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臺蒸汽加熱拉幅定形機。之后,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拉幅定形機產品,無論是機械結構還是控制技術,始終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當時人造纖維尚未問世,拉幅定形機僅能處理羊毛、棉麻等自然纖維,適用范圍較小。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后,世界由蒸汽時代進入了電氣時代,人造纖維的問世拓展了紡織機械的應用范圍,拉幅定形機功能拓展至人造纖維領域。電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人造纖維的優異性能也獲得人們的青睞,需求日益增加,原有的紡織機械已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拉幅定形機逐步向大型化和高速化方向發展,應用范圍也不斷擴大。
20 世紀末,第三次工業革命以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計算機的應用使得機械設備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拉幅定形機開始使用電腦程序控制,從機械化向自動化轉型,自動化控制減少了人員在生產過程中的干預,產品質量的一致性和穩定性得到提升。
目前,三 E 系統(Efficient 效能、Economy 經濟、Ecology 生態)和四 R 原則(Reduction 內部減少、Recovery 回收、Reuse 回用、Recycle 循環)成為世界染整工藝技術發展的主流。未來,拉幅定形機會繼續在節能環保和智能化方面進一步升級。同時,隨著新型面料和功能性面料的出現,為迎合下游需求,拉幅定形機也在不斷完善自身功能,擴大自身應用范圍。
近年來,國內拉幅定形機企業在向國外先進產品、技術學習的基礎上積極自主創新,同時依托于龐大的下游市場和配套產業的提升,國產拉幅定形機發展迅速。經過多年發展,國產拉幅定形機對于紡織物品種和工藝適應性都有明顯提高,可適應各種纖維的梭織物、針織物和非織造布的拉幅定形整理,產品加工范圍從傳統的服裝、家紡面料延伸到產業用紡織品等多領域。由于國產設備可適用絕大多數紡織物的拉幅定形,且同歐洲產品相比性價比高、售后服務好,因此國產設備逐漸占領了大部分國內市場,并實現了對外出口。
一直以來,節能、環保、智能化是我國拉幅定形機的發展方向。近年來,我國拉幅定形機制造企業不斷將自動化程度和效能更高的產品推向市場,伴隨著在線監測、遠程運維、余熱回收、自動濾網清潔等多項技術的推出,國產設備技術水平不斷提升。
3、行業發展態勢
根據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統計,2017 年至 2019 年,國內主要拉幅定形機制造商銷量約為 1,700 臺、1,800 臺和 1,900 臺,呈上升趨勢。2020 年上半年,國內主要拉幅定形機生產企業上半年共銷售約 550 臺,在新冠疫情環境下,受到外貿訂單下滑,內需不振的影響,整體較去年同期下降 42.39%,品牌影響力較大的拉幅定形機生產企業更受市場認可,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約 20%。
展望未來,在拉幅定形機走向節能、環保和智能化的背景下,伴隨我國紡織行業的產業升級和行業集中度的逐步提升,國內節能環保的中高端拉幅定形機設備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1)行業技術向節能、環保方向發展
目前,國產拉幅定形機已經可以對速度、溫度、濕度、張力、幅寬等參數進行在線檢測和控制,實現遠程診斷和管理。未來,拉幅定形工藝過程的節能將成為行業技術發展的重點方向,例如控制烘燥過程中的排氣量及排氣濕度以防止紡織物過烘、降低織物進入烘房的含水量以降低紡織物烘干能耗、自動控制紡織物落布的回潮率以保證紡織物品質、回收及凈化廢氣以提高廢氣余熱利用和降低污染物排放等。
(2)拉幅定形機智能化成為未來趨勢
智能化體現在拉幅定形機的在線監測和自動控制等方面,一方面可提高拉幅定形機的運行效率并降低工作能耗;另一方面可提升工藝水平及產品質量。中國工程院公布的《我國紡織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戰略研究(2016-2030)報告》指出,我國紡織產業科技將聚焦于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以高端紡織裝備技術、紡織信息化技術作為重要支撐,形成我國紡織產業科技的協同創新。《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1年)》指出:“十三五”期間,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在紡織行業融合應用,促進要素資源優化配置,推動制造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形成紡織經濟發展新動力。為實現紡織機械的網絡化、智能化、產品和裝備數字化的目標,提高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和裝備制造業國際競爭力,各級政府將進一步加大政策及資金上的扶持力度;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紡織業融合的創新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結合持續的科技創新,智能化紡織裝備的不斷改進正在推動紡織產業向綠色低碳、數字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等方向發展,實現紡織行業的智能制造。
隨著我國供給側改革和環保政策等的實施,下游紡織行業正逐步淘汰落后產能,高耗能的低端拉幅定形機需求下降,節能、環保、智能的中高端拉幅定形機市場需求增加。
隨著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的升級發展,拉幅定形機智能化成為未來趨勢。目前,行業企業通過引入無線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到產品控制系統中,為下游紡織企業提供智能、及時的遠程運維服務。未來,更加智能化的拉幅定形機,將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企業人工成本,提升產品的質量和穩定性。
(3)行業集中度將逐步提升
拉幅定形機屬于染整工序中技術含量較高的設備,需要長期的研發投入以滿足下游客戶對產品性能、節能環保等需求的增長。近年來,行業領先企業在技術水平和品牌效應方面不斷積累,同低端設備供應商逐步拉開差距,行業集中度預計將逐步提升。
(4)紡織行業產業升級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消費觀念正在發生變化,我國紡織行業也開始向高端化和品牌化發展,相應的對中高端拉幅定形機的需求不斷增長。工信部發布的《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指出,堅持優化紡織產業結構,加快采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增強質量管控和品牌運營能力,擴大中高端產品供給。較一般紡織品而言,中高端紡織品對布料的色澤、舒適度等方面要求更高,相應對紡織機械的要求也更高。在紡織行業產業升級的背景下,國內中高端拉幅定形機設備的市場份額將不斷提升。
(5)全球紡織產業向東南亞國家轉移
東南亞國家近年來大力提倡經濟發展,積極吸引外資,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加上勞動力成本價格低廉,東南亞逐漸贏得全球紡織產業資本青睞,知名紡織企業順應潮流趨勢,紛紛在東南亞地區設立工廠。紡織產業轉移會帶動生產用固定資產的資本性投入,提升拉幅定形機的購置需求。
長遠來看,全球紡織工業的產業轉移仍將持續進行。除越南、孟加拉國、印度以及印度尼西亞等近年持續的轉移熱點地區外,中亞地區、非洲地區、中北美地區也受到國內更多紡織及紡織機械企業的關注。同時,國家實施的“一帶一路”政策布局貫穿于歐亞大陸,在“一帶一路”這條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大走廊上,沿線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大多處于經濟上升期,極具發展潛力。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巨大市場潛力是紡織企業調整產業全球布局,開拓新興市場,重構競爭優勢的難得機遇。未來中國紡織企業和紡織機械企業將在“一帶一路”政策指引下,完成全產業鏈的重新布局,行業內企業將重新調配資源,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
以拉幅定形機為代表的國產紡織機械在性能上與國外同類產品已較為接近,并在部分應用領域超越國外同類產品,同時國產產品擁有性價比高、工藝適應性好、售后服務及時等特點,較國外產品具備一定的優勢。因此,全球紡織產業轉移將進一步促進國內紡織機械行業快速發展。
4、行業重點企業
與遠信工業同行業的其他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主要是立信門富士、德國布魯克納、韓國日星和臺灣乘福;在國內市場上主要是立信門富士、邵陽紡機、海大股份。具體情況如下:
(1)立信門富士
立信門富士于 1999 年由香港立信工業集團與德國 A. Monforts Textilmaschinen GmbH & Co.,合資成立,公司位于廣東省中山市,主要從事紡織物后整理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產品為拉幅定形機、松式平網烘干機等。
(2)德國布魯克納
德國布魯克納成立于 1960 年,總部位于德國錫格斯多夫,是全球領先的機器和系統制造商,產品包括拉幅定形機、預縮整理機等。
(3)韓國日星
韓國日星成立于 1962 年,在浙江紹興設有代表處,主要從事印染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產品包括拉幅定形機、印花機等。
(4)臺灣乘福
臺灣乘福成立于 1978 年,在中國蘇州、紹興等地設有辦事處,產品包括拉幅定形機、印花機等。
(5)遠信工業
公司主營業務為拉幅定形機等紡織相關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的主要產品為拉幅定形機、定形機改造及自動縫頭機。
(6)邵陽紡機
邵陽紡機成立于 2002 年,公司位于湖南省邵陽市,為中國恒天集團子公司,主要從事染整機械與化纖機械的生產與銷售,產品為拉幅定形機、紡粘無紡布成套設備、錦滌綸工業絲成套設備等。
(7)海大股份
海大股份成立于 2004 年,公司位于江蘇省無錫市,為新三板掛牌公司,主要從事印染后整理設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為拉幅定形機、預縮整理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