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概況及發展趨勢(附報告目錄)
1、汽車零部件市場概況
(1)汽車零部件行業主要由日本、德國和美國等傳統汽車工業強國主導,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與國際龍頭企業差距逐步縮小
汽車零部件廠商呈現專業性、獨立性、經營全球化的特點,主要分布在美國、日本、德國。根據中國汽車報社公布的 2020 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榜,全球汽車零部件前十的公司除濰柴集團位于中國外,其他九家均在德國、日本等傳統汽車工業強國內;百強企業中日本、德國和美國零部件企業最多,其中日本以27 家入圍排名榜首,德國以 17 家居次,美國以 15 家獲得第三名。相比較而言,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起步晚,但處于不斷進步中,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憑借成本優勢、先進制造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同步研發能力等不斷拓展市場,與國際龍頭企業差距逐步縮小,有 11 家企業進入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榜。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2-2027年國內外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數據來源:普華有策調研整理
(2)汽車零部件產業逐步向新興市場轉移,采購實現全球化
當前,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汽車消費市場逐漸飽和,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汽車市場已成為世界上最具增長性的汽車消費市場,同時這些國家勞動力豐富且具有價格優勢,隨著汽車制造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為了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并開拓新興市場,汽車及零部件企業開始加速向中國、印度、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進行產業轉移。
伴隨著汽車零部件工業逐漸邁向全球化,整車廠及一級供應商對所需的零部件按產品質量、價格、交期等條件在全球范圍內擇優采購,不再局限于僅采購本國零部件產品,而零部件企業也不再局限于僅供應給本國的下游企業,將其產品面向全球銷售。
(3)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汽車零部件行業是汽車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益于整車制造行業持續發展帶來的市場需求,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在過去十年內也實現了較快增長。2011年~2017 年,我國汽車產銷量處于不斷增長態勢,汽車零部件行業得以迅速發展,行業銷售收入由 2011 年的 1.98 萬億元增至 2017 年的 3.88 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 11.89%;2018 年和 2019 年,受汽車整車產銷量下滑的影響,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銷售收入較 2017 年也有所下滑;2020 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銷售收入實現了逆勢上漲,較 2019 年增加 552.95 億元,增幅為 1.55%。
“十四五”期間,我國經濟將保持向好趨勢,消費需求將不斷提升,未來我國汽車產銷量仍有較大增長潛力,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2、汽車零部件行業特點及發展趨勢
(1)汽車整車廠零部件外購趨勢明顯
汽車一般由發動機系統、傳動系統、轉向系統等組成,各系統又有多個零部件構成,汽車整車組裝涉及的零部件種類眾多,且不同品牌和不同型號的汽車零部件產品規格和類型也各不相同,難以形成大規模的標準化的生產。汽車整車廠作為行業內的主導者,為提升其生產效率、盈利水平,同時降低其資金壓力,逐步將各類零部件剝離出來,交由上游零部件廠商進行配套生產。
(2)汽車零部件行業分工明確,呈現專業化、規模化特征
汽車零部件行業具有多層級分工特點,汽車零部件供應鏈主要按照“零件、部件、系統總成”的金字塔式架構,具體劃分為一、二、三級供應商。一級供應商具備參與整車廠聯合研發的能力,具備較強的綜合競爭力,二、三級供應商一般專注于材料、生產工藝和降低成本等方面,二、三級供應商競爭激烈,需要通過加大研發提升產品附加值、優化產品等方式擺脫同質化競爭。
隨著整車制造商角色從大而全的一體化生產、裝配模式逐步轉變為專注整車項目研發設計,汽車零部件廠商角色逐步從單純制造商延伸至與整車廠商聯合開發,根據整車廠的要求開發生產。在專業化分工背景下,逐步形成專業化、規模化的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
(3)汽車零部件趨向于向輕量化發展
A、節能減排使車身輕量化成為傳統汽車發展的必然趨勢
為響應節能減排的號召,各國紛紛出臺乘用車燃料消耗量標準法規。根據國家工信部規定,我國乘用車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標準將從 2015 年的 6.9L/100km 降到 2020 年的 5L/100km,降幅高達 27.5%;歐盟通過強制性的法律手段取代自愿性的 CO2 減排協議,在歐盟范圍內推行汽車燃料消耗量和 CO2 限值要求和標示制度;美國發布了輕型汽車燃料經濟性及溫室氣體排放規定,要求 2025 年美國輕型汽車的平均燃料經濟性達到 56.2mpg。
根據國際鋁業協會的相關數據,燃油車的重量與耗油量大致呈正相關關系,汽車質量每降低 100kg,每百公里可節省約 0.6L 燃油,減排 800-900g 的 CO2,傳統汽車車身輕量化是目前主要的節能減排方法之一,已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B、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推動輕量化技術進一步應用
隨著電動車的產銷快速上升,續航里程目前仍然是制約電動車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國際鋁業協會的相關數據,電動車的重量與耗電量呈正相關關系。除去動力電池能量和密度因素外,整車重量是影響電動車續航里程的關鍵因素,純電動汽車整車重量若降低 10kg,續駛里程則可增加 2.5km。因此,新形勢下電動車的發展對輕量化的需求顯得十分迫切。
C、鋁合金綜合性價比突出,是汽車輕量化的首選材料
實現輕量化主要有使用輕量化材料、進行輕量化設計和輕量化制造三個主要途徑,從材料方面看,輕量化材料主要包括鋁合金、鎂合金、碳纖維和高強度鋼等。從減重效果看,高強度鋼-鋁合金-鎂合金-碳纖維呈現減重效果遞增的態勢;從成本方面看,高強度鋼-鋁合金-鎂合金-碳纖維呈現成本遞增的態勢。在汽車輕量化材料中,鋁合金材料綜合性價比要高于鋼、鎂、塑料和復合材料,無論應用技術還是運行安全性及循環再生利用都具有比較優勢。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在輕量化材料市場中,鋁合金占比高達64%,是目前最主要的輕量化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