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機遇前景預測(附報告目錄)
1、集成電路行業發展概述
集成電路的概念在20世紀50年代首次被提出,是采用一定的工藝,將一個電路中所需的晶體管、電阻、電容和電感等元件及布線連在一起,制作在一塊或幾小塊半導體晶片或介質基片上,然后封裝在一個管殼內,成為具有所需電路功能的微型結構。集成電路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壽命長、可靠性高、性能好、成本低、便于大規模生產等優點,廣泛應用于消費類電子、計算機、網絡通信、汽車電子、物聯網、云計算、節能環保、高端裝備、醫療電子等領域。隨著行業分工的不斷細化,集成電路行業可分為集成電路設計業、集成電路制造業、集成電路封裝測試業、集成電路設備制造業、集成電路材料業等子行業。
目前,集成電路產業作為現代信息產業的基礎和核心產業之一,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性意義,是國家實現制造強國的重點發展領域。
2、集成電路行業市場規模
(1)全球集成電路市場規模隨產業周期波動,整體呈增長趨勢
受益于存儲器芯片和模擬電路芯片市場的大幅增長,全球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增長迅速,數據顯示,2018 年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市場規模達到3,932.88 億美元,同比增長 14.6%。2019 年,受全球固態存儲及智能手機、PC需求增長放緩等因素的影響,全球集成電路市場需求下滑,同時全球貿易摩擦升溫,對全球集成電路貿易市場造成較大影響,2019 年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市場規模下滑至 3,333.54 億美元,同比下降 15.2%。2020 年,隨著數據中心設備需求增加、5G 商用進程加快、汽車電動化和自動化持續推進,全球集成電路市場迎來復蘇,市場規模增長至 3,612.26 億美元,同比增長 8.4%。預計2022年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 5,107.88 億美元,2020 年-2022 年復合增長率為 18.91%。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2-2027年集成電路行業全景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2012-2020年全球集成電路市場規模情況(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調研整理
(2)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保持高速增長
我國的集成電路產業起步較晚,通過長期自主研發、培養新型技術人才,積累了眾多集成電路產業的核心技術。目前產業下游發展興旺,手機、電腦等產品的出貨量長期穩居世界第一,消費電子、電動汽車等產業的興起,也給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帶來了大量的消費需求。同時,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各種戰略規劃和政策,不斷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在市場需求拉動和政策支持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蓬勃發展,產業規模持續擴大,連續多年保持 20%左右的增速。根據數據顯示,2012-2020 年期間,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由 2,158.45 億元增長至 8,848.0 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 19.29%。另一方面,國內集成電路的市場需求也日益增長。2012 年我國集成電路的市場需求為 8,558.6 億元,到 2020 年(預測數據)上升至 14,537.2 億元,市場需求十分廣闊。未來,隨著人工智能、5G、汽車電子、物聯網等市場的發展和國產化進程的持續推進,我國集成電路市場的發展空間也將進一步擴大。
3、我國集成電路行業機遇
(1)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國產化替代空間巨大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消費國,隨著我國集成電路產品國產替代的進程逐漸加快,國產集成電路產品市場需求將進一步釋放,國內的集成電路企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數據顯示2012-2020 年期間,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由 2,158.45 億元增長至 8,848.0 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 19.29%,預計到 2022 年全行業銷售收入將達到 11,662.6 億元。目前,我國高端集成電路產品的自給率不高,下游應用領域對進口集成電路產品的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賴,國產化替代空間巨大。
(2)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鏈日趨成熟
隨著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的制造重心及人才在我國快速積聚,近年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鏈不斷完善。全球主要晶圓制造企業紛紛在中國建立、擴充生產線,為采用Fabless 模式的國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提供了產能和工藝上的保障。我國集成電路設計行業與集成電路制造行業、集成電路封裝測試行業已經形成了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良好關系。在此背景下,我國集成電路設計、制造能力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不斷縮小,封裝測試技術逐步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3)中美貿易戰為模擬芯片的國產替代提供機遇
自從 2019 年 5 月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后,中美貿易戰進一步升級,國產替代已成必然趨勢,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提供重大機遇。目前,國內涌現了一批優秀的模擬芯片供應商,將進一步帶動國內模擬芯片市場份額的擴大。
(4)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
集成電路行業作為關系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防安全的支柱行業,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財政、稅收等政策,支持和鼓勵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2015 年,國務院明確提出到 2025 年核心基礎零部件自給率達到 70%的目標,國產化替代需求強烈。在政策支持與產業扶持下,集成電路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未來,在我國集成電路芯片的“自主、安全、可控”的戰略目標指引下,集成電路產業的投入將會持續增加、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
盡管我國集成電路市場前景巨大,但仍有兩大問題需要克服。一是持續且高效的研發投入。集成電路行業作為技術密集型行業,其產品的高度復雜性和專業性決定了該行業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與研發成本,尤其是模擬芯片對企業的研發能力和技術人員的經驗要求很高,需要持續、高效且巨大的研發投入。二是核心技術能力不足,進口依賴嚴重,現階段我國高端集成電路產品制造能力較為匱乏,在芯片設計軟件、高精度光刻機等集成電路核心制造設備上,技術能力明顯不足,導致下游集成電路高端產品,尤其是處理器、控制器等電子設備核心器件,國際競爭力顯著不足,進口依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