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聲行業細分市場及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分析
電聲行業根據所處產業鏈位置,除了上游電聲元器件廠商外,分為終端電聲品牌廠商和電聲制造廠商。終端電聲品牌廠商主要從事品牌運營、市場推廣等直接面向終端用戶,電聲制造廠商主要根據終端電商品牌廠商的需求,從事電聲OEM/ODM 整機和零部件制造。
1、行業的發展特性
(1)區域性
不同地區人們的生活水平、消費觀念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從全球來看,知名電聲品牌商一般分布于北美洲、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地區,導致電聲行業企業客戶基本上以境外客戶為主,境外銷售比例較高。在我國,華東及華南等發達地區的需求明顯強于中西部地區。行業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
(2)季節性
由于電聲產品與消費電子產品較強的聯動性,電聲產品的需求的季節性與消費電子產品行業整體的季節性同步,在國內外的主要假期或節日,市場需求旺盛,產品銷量明顯增加,電聲下游客戶中國外廠商較多,國外節假日一般集中在下半年,所以電聲企業下半年銷售收入一般大于上半年,具有比較一定的季節性。
(3)周期性
電聲產品應用領域較為廣泛,其中耳機作為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的核心配件,與智能手機天然具有的對應關系,同時伴隨著科技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電聲產品更新換代不斷加快,科技附加值日漸提升。行業不存在明顯的周期性特征。
2、上下游關系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整理
(1)上游關系
電聲行業上游主要包括工業設計、電子元器件(芯片、線路板、電容、電阻、電池等)、結構件及包材(塑膠件、五金件、耳套、包裝材料等)等。
工業設計方案對公司產品項目開發影響較大,隨著電聲產品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快,電聲企業需能把握市場潮流,快速響應客戶,對電聲企業自身的工業設計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上游電子元器件等原材料的供求關系、技術質量水平對本行業的發展和盈利性有較大的影響,電子元器件、結構件及包材等材料的價格上漲將直接導致采購成本的上升,且其質量與性能影響到產品的品質及可靠性。核心元器件如 IC 的性能和供應價格的波動,對本行業的影響較大。我國的基礎工業門類較為齊備,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已形成龐大的產業規模,能夠保障電聲企業的需求。
(2)下游關系
電聲行業的下游包括品牌運營商、終端應用設備廠商。電聲成品如耳機、音箱直接向下游品牌客戶交付,電聲零組件如麥克風、揚聲器則應用于終端電子產品如智能手機、電腦、汽車、電視機等。電聲成品及終端電子產品廣泛地用于滿足用戶音樂娛樂、運動健身、電競游戲、辦公等需求。電聲行業與下游行業相互影響和促進。一方面,居民消費升級、多元化如電競娛樂方式的興起等,對終端應用的聲學性能提出更高的需求,促使電聲行業相應技術升級、功能提升、研發創新,增加了電聲成品和零組件的需求;另一方面,將電聲領域的技術創新、時尚舒適的設計理念廣泛應用,可以促進消費者對電聲成品和終端應用設備的需求。
3、下游應用市場需求概況
隨著 5G、人工智能、物聯網、智能家居、AR/VR 等新興產業的發展,終端電聲產品的規模與重要性都將得到提升。市場上對電聲產品的需求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各類消費電子產品的配套需求;二是消費者進行視聽娛樂活動時對電聲產品的直接需求;三是消費升級延伸出的對智能電聲產品的需求。近年來,消費者視聽需求不斷提高,推動智能音響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1)消費電子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
終端電聲產品的市場與消費電子產品的市場緊密相關。終端電聲產品可作為一系列消費電子產品的配套設備,包括手機、各類電腦、游戲機、電視、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設備等。隨著全球各類消費電子產品的升級和前沿技術的開發,用戶的消費需求持續釋放,消費電子行業的新增用戶與存量用戶都將促使電聲產品市場需求不斷擴大。
1)智能手機市場
2)筆記本電腦市場分析
3)AR/VR 市場分析
(2)消費者視聽娛樂活動的市場需求分析
電聲產品的需求,主要來自全球消費者進行視聽娛樂活動時對電聲產品的直接需求和各類消費電子產品的配套需求。視聽娛樂活動主要分為網絡音樂、網絡視頻、網絡直播和電子競技、網絡游戲。
1)網絡視聽相關市場分析
網絡視聽相關市場包括網絡音樂、網絡視頻(含短視頻)和網絡直播方面的用戶市場需求。
①網絡音樂
②網絡視頻及直播
截至 2021 年 6 月,我國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 9.44 億,較 2020年 12 月增長 1,707 萬,占網民整體的 93.4%。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為 8.88 億,較 2020 年 12 月增長 1,440 萬,占網民整體的 87.8%;不斷擴張的網絡影視節目市場,將推動電聲產品的應用頻率和應用場景不斷擴張,特別是進一步提升視聽娛樂體驗的中高端電聲產品的市場需求將逐步增長。
③網絡游戲
(3)消費升級帶動的智能電聲市場需求
現代電聲產品逐步具備獨立的感知、存儲乃至計算能力。隨著傳感技術的不斷發展,傳感器體積的不斷縮小,以及采用系統集成封裝技術帶來的空間可以裝入更多的傳感器,支持語音識別、生物識別運動跟蹤、心率監測、主動降噪、虛擬現實聲學和內容搜索等功能,進一步拓展電聲產品在 IOT 領域的應用場景,滿足了消費者對電聲產品的多功能整合與智能交互需求,驅動未來電聲產品持續保持高速成長。
1)智能耳機市場
現代電聲產品逐步具備獨立的感知、存儲乃至計算能力。隨著傳感技術的不斷發展,傳感器體積的不斷縮小,以及采用系統集成封裝技術帶來的空間可以裝入更多的傳感器,支持語音識別、生物識別運動跟蹤、心率監測、主動降噪、虛擬現實聲學和內容搜索等功能,進一步拓展電聲產品在 IOT 領域的應用場景,滿足了消費者對電聲產品的多功能整合與智能交互需求,驅動未來電聲產品持續保持高速成長。
大健康時代,“健康中國”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未來大健康理念將影響各行各業的發展,為滿足消費者對耳機智能化功能的多元化需求,耳機企業正在不斷增加對運動類耳機的研發投入,運動類耳機在微型化、無線化、智能化方面顯著提升。升級性的智能電聲產品除了具有播放、采集聲音信息的功能,還具備心率健康監測、運動監測、語音識別等功能,促進了消費者對此類智能耳機的需求。
2)助聽/輔聽設備市場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2021 年 3 月初發布的《世界聽力報告》:在全球范圍內,超過4.3 億人經歷失能性聽力障礙,到 2050 年,這一數字可能會增加到近 7 億人。而在國內,根據北京聽力協會 2017 年統計數據,預估中國殘疾性聽力障礙人士達 7,200 萬,其中老年人數量最多,約有 6,000 萬。盡管聽障人群數量巨大,但借助聽力輔助設備解決聽力需求的人屈指可數,作為主要聽力設備的助聽器,同樣市場覆蓋率極低,不足 5%
③智能音箱
智能物聯網爆發的背景下,智能語音交互的場景(如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等)變得越來越多。智能音箱是智能家居領域率先爆發的細分市場,WiFi 傳輸速度快、通信距離遠、成本適中,是適合智能家居應用場景的重要技術之一。智能音箱是智能家居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終端,吸引了眾多科技公司。在 2019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百度、小米、騰訊均推出了新品智能音箱,且均為觸控屏智能音箱。
4、電聲行業的機遇與挑戰
(1)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電聲行業屬于消費電子的細分領域,屬于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我國相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推進行業的發展。隨著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迅猛發展,未來五年是我國電子技術和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核心時期,國家大力支持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
(2)終端電聲產品市場空間廣闊
伴隨藍牙、芯片、傳感器等技術的成熟,以及在線辦公和在線學習需求逐日旺盛,藍牙耳機行業將加速發展,中國藍牙耳機市場規模逐年上升,未來隨著中國藍牙耳機行業參與者的增加及藍牙技術、耳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藍牙耳機滲透加速,有望成為智能手機的主流標配耳機類型。基于無線傳輸技術的發展、無線耳機的便攜性優勢、高端手機的無孔化趨勢和無線充電技術的普及,未來無線藍牙耳機將迎來高速增長階段,是未來耳機市場增量的主要來源。
(3)我國電聲 OEM/ODM 制造業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長期優勢穩定
我國電聲制造業在全球產業鏈中成本、技術、質量、配套產業鏈等綜合優勢明顯,并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持續保持該優勢。一方面,雖然近年來中國勞動力成本有所上升,但與發達國家勞動力成本相比仍然較低,在未來一段期間內較低的勞動力成本仍是我國電聲制造業在國際貿易分工中的一大優勢。另一方面,我國電聲制造業上下游配套齊全,基礎設施完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有助于產業鏈的整體發展,且未來我國電聲制造業將整體面向智能化發展,在“中國制造 2025”等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國家政策推動下,我國電聲制造業的工業設計能力和研發能力將持續提升,為我國制造的電聲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提供更為扎實的技術支持和行業優勢。
(4)音質水準、續航有待提升
由于藍牙傳輸過程中采用有損編碼壓縮音頻信號,而有損編碼在壓縮音頻信號的過程中為了達到更大的壓縮比從而實現較小的數據量,會舍棄原有音頻信號源中的一些信息。這種舍棄部分信息的壓縮方式容易在解壓縮還原的過程中產生失真。因此藍牙耳機的音質通常不如有線耳機。因此在中國藍牙耳機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其音質水平一直受到許多消費者的質疑。大部分中國消費者認為藍牙耳機音質普遍較差,只能滿足日常通話和聽歌的需求。對于一些對音質要求較高的消費者而言,使用藍牙耳機的用戶體驗較差。
由于藍牙耳機普遍體積較小,其能夠裝載的電池容量小。同時藍牙耳機續航能力受到藍牙技術的影響,導致初期藍牙耳機續航不穩定且效率低下。盡管隨著藍牙技術的升級、鋰電池質量的升高,藍牙耳機續航能力有所提升,但藍牙耳機的續航能力依然受到較多消費者詬病。未來隨著中國消費者需求的進一步提升,藍牙耳機的續航能力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5)智能耳機制造行業競爭加劇
智能耳機制造行業潛在進入者逐漸增多,導致行業競爭格局惡化與利潤承壓。目前以外資主導的智能耳機上游芯片供應商已呈現激烈競爭的態勢,甚至開展價格戰。這雖然有利于下游智能耳機產品成本下降,但卻影響了芯片廠商的盈利能力和技術升級,從而不利于智能耳機行業整體發展。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電聲行業細分市場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