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午夜亚洲WWW湿好大_野外做受三级视频_国产老熟女狂叫对白

相關推薦
染料行業發展歷程及特點趨勢機遇
發布日期:2022-05-18 09:10:51

染料行業發展歷程及特點趨勢機遇

1、行業發展歷程

世界上第一個人類合成染料出現于 1857 年的德國,20 世紀 50 年代,受到聚丙烯腈、尼龍等合成纖維實現工業化量產的推動,合成染料也同時進入高速發展期。20 世紀末,生產國際化、產銷區域化、貿易自由化趨勢日益明顯,同時發達國家的人力成本與環保成本大幅攀升,因此發達國家的染料生產商多將本土產能轉移至新興市場地區生產,染料的生產與供應中心開始從歐洲向亞洲轉移。

20 世紀末,我國外貿經營權逐步放開,同時染料行業下游的紡織及印染行業迎來高速發展,推動我國染料行業進入發展黃金時期,特別是 21 世紀初,民營企業迅速崛起極大地促進了染料行業改革。行業初期我國的染料產品以硫化染料為主,伴有少量的酸性染料和直接染料,目前以活性染料及分散染料為主。

上世紀 90 年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明確,染料行業開始出現頻繁的兼并重組,前染料制造巨頭德國拜耳公司、赫斯特公司、巴斯夫公司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動,20 世紀末,初步形成了德司達、汽巴精化、科萊恩及約克夏四大全球染料制造商的格局,合計約占全球染料市場份額 50%。2006-2015 年,2006 年亨斯邁收購了汽巴精化的紡織染化業務,取代其成為新的國際染料巨頭;2012 年浙江龍盛收購了全球第一大染料生產商德司達,成為全球最大的染料生產商;2013 年和 2015 年,瑞士昂高分別完成了對科萊恩和巴斯夫的染料業務收購。

2-22051P9110VV.png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整理

2、新進入這所須知的染料行業壁壘

(1)環保壁壘

染料行業屬于重污染行業,受到國際上“綠色壁壘”機制和國內日趨嚴格的環保政策的管理,行業內相關企業所具備的環保設施投入和運行能力、環保技術和產品的研發能力將決定其是否能夠在行業內得以生存和持續發展。我國頒布了《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安全生產法》、《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危險化學安全管理條例》、《危險化學品登記管理辦法》、《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危險化學品產品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染料中間體產品部分)》等,對染料行業企業的環保、安全資質的批準和管理作出了嚴格的規定和具體的要求,環境保護執法力度也日益加強。環保政策的嚴格一方面限制了新的企業進入本行業,同時對行業內現有的企業產生了不同的影響。行業內的中小企業由于技術和資金實力薄弱,難以在環保處理上投入更多資金,在環保產品的研發中亦不占優,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受到國家環保政策的限制更甚,若無法達到法律法規要求,將無法長期穩定的開展業務。而規模化的大型企業由于具備了較強的研發能力和資金實力,在貫徹國家相關環保法律法規,研發綠色環保型產品,實現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循環利用上都具有明顯優勢,并可以憑借上述優勢逐步實現行業整合、進一步提升其市場占有率。

(2)技術和人才壁壘

技術和人才資源的占有程度是染料行業市場競爭的主導要素之一。目前,在染料市場領域,行業寡頭們在常規染料市場擁有較大的市場份額。而在中高端染料領域,國內市場還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紡織行業的技術革新,目前下游印染紡織業對染料企業提出了多樣化的產品需求,進入該領域對企業提出較高技術及人才要求。染料生產企業是否掌握了從事相關產品生產的專利或專有技術,是否能夠快速響應市場研發新的染料產品,是否有將相關技術、裝備進行產業化結合的成熟工藝,是其能否參與市場競爭并獲取成功的重要因素。

(3)資金壁壘

隨著技術進步、行業集中度的日益提升以及環保要求的日益嚴格,染料行業正由勞動密集型向資金與技術密集型轉變,整個行業的門檻正在被逐步抬高。新進企業需要面臨設備配置、環保整治、新產品研發與新技術應用、銷售網絡的鋪設和品牌推廣等各環節的巨大資金投入。因此,從事染料及染料中間體行業的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企業規模、資金實力及融資能力。

(4)客戶壁壘

強大的產品銷售網絡和豐富的客戶資源是進入染料行業的關鍵因素之一。一方面,銷售網絡特別是國際銷售網絡的建立和完善、豐富的客戶資源的積累需要較長的時間和較高的成本,先進入企業一旦和大客戶建立起穩定的合作關系,后進入企業將較難爭奪其既有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不同的染料制造企業所生產染料產品的色光、強度存在一定的控制范圍,有一定的差異,印染企業若頻繁更換染料供應商,會增加其復配和操作難度,印染企業需要重新調試設備,增加生產周期,影響印染的穩定性,最終降低企業的利潤。同時,印染需要較為復雜的工藝流程,下游企業進行印染,往往需要染料供應商提供技術支持,新進入企業較難提供配套支持。因此,印染行業特性決定了印染企業會與先行進入市場的供應商形成緊密合作的關系,從而使得客戶資源成為進入行業的主要壁壘。

3、行業特點和發展趨勢

(1)供應端產品結構優化,我國染料企業轉向中高端產品

盡管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染料生產國,但下游市場需求的變化讓國內染料制造行業面臨發達國家高端染料產品優勢和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染料低成本優勢的雙重市場競爭壓力。為了鞏固我國全球最大染料生產國的地位,國內染料企業開始注重產品的質量改進,通過改進設計、使用清潔的原材料和能源、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設備、改善生產管理等措施降低能耗和減少廢料的生成,達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安全性和減少環境污染的目的,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同時,通過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不斷開發高端染料產品,國內染料制造企業從生產通用型染料產品向開發個性化、差異化、高性能化、環保化染料產品方向轉變,建立具有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完整染料產品線,從而優化國內染料制造行業的產業布局。國內染料企業開始注重市場導向,不斷推進產品結構調整和適應性、差異性調整,實施品牌戰略,關注適應市場發展的新產品研發方向,彌合染料新品種創新研發能力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我國在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全面推進制造強國戰略——中國制造 2025,推動著我國染料產業轉型升級與布局優化。

(2)生產自動化趨勢確立,產品性能穩定性提升

染料應用性能主要由材料配比及反應條件決定,其中反應條件包括染料合成時環境的溫度、PH 及濃度。目前,國內的染料生產大多仍以間歇式和勞動力密集型方式作業,人為控制反應條件,反應條件精確性難以保證,造成產品質量不穩定、收率難以達到要求,同時更多的廢棄物也給后續環保處理帶來壓力。

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數字化、智能化制造作為今后的發展主線,發展綠色制造技術,加強資源循環,是染料行業發展的責任和使命:一是提升反應設備的密閉化、集成化、智能化與信息化,提升行業整體技術和裝備水平,以達到反應全過程的溫度、酸度、壓力流速、反應速率等工藝參數的自動化,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使反應更加準確合理,從而達到生產過程的清潔化、節約化,廢棄物達標排放的目的;二是進行重點生產成套技術的改造、優化、系統化和集成化以及在安全和運行穩定性進行改進,特別是在技改過程中,要注重產品生產全過程的物料和能源的優化組合;三是圍繞染料綠色產品及清潔生產技術開發,突破行業關鍵技術,突破重點中間體清潔生產技術、裝備的連續化、工藝控制自動化等關鍵技術。

(3)環保監管長效機制加速染料行業優勝劣汰,集中度加速提升

長期以來,我國環保產業存在“重投資、輕監管”治理思路,在環保投資大幅增加的同時,監管、執法力度不夠導致環保設備設施實際運行情況較差,大量不具備相應實力的企業進入染料行業。伴隨環保監管長效機制的加速建立,國家在環保方面投入監管力度持續增大,特別是新《環保法》實施后,一些排放未達標準的中小企業基本處于整改、半停產、停產狀態,對凈化染料市場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和產能逐步被清除出市場。

環保監管長效機制的加速建立以及國家在環保方面投入監管力度持續加大,使得染料企業違法成本不斷上升,不符合環保要求和不具備競爭力的染料制造企業逐步退出市場。大型染料制造企業憑借自身在環保投入、生產成本、產品質量等方面的優勢保持了較強的可持續經營能力,其市場份額將保持上升趨勢,國內染料制造行業集中度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4、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1)產業政策支持

染料行業是精細化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國家產業政策大力引導和支持。根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 年本)》、《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 年度)》,鼓勵的染料包括“高固著率、高色牢度、高提升性、高勻染性、高重現性、低沾污性以及低鹽、低溫、小浴比染色用和濕短蒸軋染用的活性染料,……染料及染料中間體清潔生產、本質安全的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高附著力、高牢度的高檔染料,高效短流程染色技術及配套的活性染料和助劑”。《染料工業“十三五”規劃發展綱要》等政策,明確了染料工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即以市場為導向,加強技術創新、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實施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與突破,提升染料工業整體水平;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產品結構,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產品質量,推進品牌建設;開展節能減排技術和裝備的研究,促進清潔生產工藝技術的推廣;實施過程控制、中控跟蹤和生產裝置的優化組合;注重染料及助劑的精細化研究和商品化研究,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深化應用技術研究,實行差異化技術服務;重視基礎理論研究,培養科技創新型人才;加快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拓展向外發展空間。

(2)紡織行業穩定發展

我國紡織業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并取消紡織品限額后獲得了長足發展,目前,我國化纖、紗、布、呢絨、絲織品、服裝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纖維加工量占全球比重接近 50%,一直保持世界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的地位。隨著世界經濟的逐步復蘇,歐、美、日等紡織品進口國的紡織品需求量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另外,世界新興市場未來幾年需求潛力將進一步釋放,有利于我國紡織工業開拓多元化市場。從國內看,我國紡織品市場需求空間廣闊,人均纖維消費約 18kg/年,距離發達國家 30~40kg/年仍有較大差距,潛在需求空間較大。因此,下游紡織行業的持續發展將對染料行業帶來較大機遇。

(3)市場趨于集中

近幾年,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引導、環保政策的趨嚴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染料行業的產業集中度越來越高,規模以上企業從 500 多家下降至 2015 年的 300 余家。行業內的大型企業憑借其規模、資金、技術等優勢獲取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而一批高能耗、低環保投入、污染嚴重的中小企業和落后產能被逐步淘汰。行業內企業的競爭從價格競爭轉向品牌、技術、環保、服務和染料新品種等要素上的綜合競爭。上述市場狀況的變化,增強了整個染料行業的市場競爭力,有利于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4)技術水平逐步提升

隨著染料生產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清潔生產工藝的成熟,相關生產設備逐步自動化,染料生產技術與國際領先技術的差距逐步縮小。最近幾年,高檔活性染料進口量逐年下降。染料生產工藝中的加氫還原、膜過濾、原漿干燥等技術,已經列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工業清潔生產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目錄中。行業技術的進步提高了行業進入壁壘,增加了新進入者盈利難度,有利于行業長期的平穩發展。

(5)國際制造能力轉移

由于染料生產帶來的環保問題,歐美發達國家紛紛將染料生產向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轉移,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染料生產國,歐美大型跨國染料企業的市場份額逐步被國內企業取代,即使在高端染料領域也受到國內大型染料企業挑戰。大型跨國染料企業的業務收縮為國內注重技術創新的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國際市場機遇。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中國染料行業市場調研及“十四五”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