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零部件制造行業概況及發展特點面臨的機遇
航空零部件制造體量較大,且種類繁多、工序復雜、專業性強,各環節零部件設計、制造、加工和裝配有著極高的工藝要求與技術壁壘。在航空制造業采取“整機制造商-多級供應商”的制造模式下,航空零部件企業作為第三級供貨商環節,是航空制造業的基礎性環節,奠定了航空產業的產品質量與技術標準。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1、行業發展情況
航空零部件制造業的興起源于航空制造協作配套模式的盛行。20世紀60年代,隨著區域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不斷加深,航空零部件協作配套制造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航空零部件制造產業走向全球。到20世紀90年代,航空零部件的協作配套模式已經十分普遍,業務范圍不斷擴大,金額也在快速擴張。
我國航空零部件制造業協作配套模式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末,在國有軍工生產科研體系的基礎上,通過補償貿易的形式,我國開始逐步承接國外航空公司飛機零部件的協作配套制造項目,業務發展之初基本是“三來一補”的簡單作業模式,即來料加工、來樣生產、來件裝備和貿易補償。航空零部件國際協作配套制造的寶貴經驗為我國自主航空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1世紀以來,我國航空零部件制造產業進一步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促進協作配套制造模式的實行,助力產業繁榮。在國家政策的引導支持與國內經濟主體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已發展出品種不斷擴大、技術持續進步的航空零部件產品體系。
軍用航空方面,2005年-2007年間國家先后出臺《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文件,鼓勵非公有制資本進入國防科技工業建設領域,為軍用航空零部件的協作配套提供了條件;2015年以來,隨著相關戰略的提出與航空工業“小核心,大協作”業務格局的構建,軍品領域業務協作配套加工趨勢更加明顯,民營企業的加入顯著提高了生產產能,擴大了軍用航空零部件制造市場的體量規模。
民用航空方面,我國逐漸形成了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技術標準和供應體系,培養了一批專業過硬、技術先進的優秀企業。尤其在近年來,中國航空制造業進入發展“快車道”,科研水平明顯提升,關鍵技術攻關取得重要進展,中國航空零部件制造業也有了長足進步,特別是大型航空零部件制造商的技術水平有了顯著提高。隨著ARJ21和C919為代表的國產商用飛機的推出與量產,我國國內協作配套市場空間將實現較高增長,有助于民用航空零部件市場的繁榮。
我國航空零部件制造業始終保持良性發展,目前已具備較大的市場規模,且發展前景廣闊。
2、行業特點
(1)零部件種類廣泛,定制化程度高
航空零部件定制化程度較高,需要針對不同型號的飛機所使用的不同部位單獨進行研發,如整機制造中價值量最高的機體制造,其生產涉及機翼、機身、尾翼等多個部件,而各部分設計與制造在材料選擇、技術實現等層面所提出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因此,航空零部件研發難度較高、周期較長、投入較大。此外,任何在航空器上使用和安裝的材料、儀表、機械、設備、零件、部件、組件、附件、通信器材等均依據飛機機體結構設計進行定制化生產制作,以達到軍用、民用航空器在特性方面的特異性要求。
(2)行業壁壘較高
在航空零部件制造行業,出于產品質量可靠性、安全性、穩定性等要求的考慮,相關企業必須取得相應資質和認證方可進入客戶合格供應商目錄。
軍用航空零部件領域,下游主要客戶為國有大型軍工集團,其合格供應商須取得軍工類資質。軍工類資質的獲取周期較長,且需要伴隨較大金額的設備及廠房投入,構成了一定的行業壁壘。在取得軍工類資質后,航空零部件制造業企業需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具體產品,進入目標客戶的合格供應商名錄。一方面,航空零部件制造業需根據技術指標和工藝要求制造出合格試驗件,并通過客戶的相關檢測,證明企業具有生產該型號產品的技術能力;另一方面,航空零部件制造業企業還需通過批量生產能力的檢驗,證明企業具備規模化生產的技術與條件。當航空零部件企業被納入客戶的合格供應商名錄,才具備承接訂單的基礎條件。總體來看,軍工類資質的辦理周期及合格供應商的評審周期一般在兩年以上,需耗費較多時間,構成了較高的行業資質壁壘。此外,軍工客戶往往對現有供應商存在粘性,市場格局一旦確立,除非出現批次性重大產品質量問題,原有供應商很難被新進入者所替換,進一步增強了行業的進入壁壘。
民用航空零部件領域也具有一定的行業資質壁壘。波音、空客以及中國商飛等均要求從事民用航空產品協作配套生產的供應商通過AS91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并通過相應的供應商綜合能力評審,企業取得第三方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是市場準入的先決條件之一。
(3)實行協作配套生產合作模式,與飛機主機廠高度聯動
航空零部件企業與飛機主機廠存在緊密的聯動關系,飛機主機廠通過合同約定以及考核的方式對供應商的進度、質量、成本和交付進行嚴格管理,而供應商制造出的各環節航空零部件產成品通常需要先交付給飛機主機廠進行質檢,達標后方可轉入下一加工環節。同時,航空零部件制造業企業還可基于實際生產實踐與自身研發創新,為飛機主機廠提供工藝改善建議,形成航空零部件制造流程的良性反饋。
綜上,航空零部件制造業企業與飛機主機廠具備高度聯動的特點,除個別企業外,多數企業就近圍繞飛機主機廠進行配套,集群效應較強。我國航空零部件制造業企業的分布以航空工業布局為主導,主要分布在沈陽、成都、南昌等地區。
(4)軍用航空零部件制造業市場化程度較低,競爭強度不高
我國航空工業堅持產學研結合的發展戰略,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航空工業領域。目前,軍用航空零部件制造企業的數量較少,主要包括軍用飛機主機廠內部配套企業、航空航天科研機構和具備相應資質的民營企業。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國防建設,空軍裝備的更新換代與批量擴產也在持續進行,帶來了較大的市場增量需求。國防科技工業本身受政府管控的程度較高,并具備嚴格的行業資質門檻,市場參與者相對較少,導致航空零部件制造業競爭強度不高,各企業均專注于相對固定的業務領域,形成了相互補充與良性互動的關系。軍用飛機主機廠內部配套企業:飛機主機廠的內部配套企業是目前國內航空零部件制造業的主要參與者。飛機主機廠一般均具有“大而全”的特征,普遍下設多個從事零部件和部段制造的配套企業,具有豐富的制造經驗和較強的制造能力。
航空航天科研機構:在長期進行航空航天設備、材料、工藝的研發過程中,國內部分科研院所形成了零部件和部段制造能力,特別是在高技術含量零部件方面,航空航天科研機構形成了突出優勢。
民營企業:自《關于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的指導意見》出臺以來,一批民營企業進入航空零部件制造領域,打破了我國航空工業原有相對封閉的經營體制。隨著航空制造業的快速發展,飛機主機廠將更多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外部化,而將主要精力投向系統集成和關鍵部件的研制和最終組裝等工作,這為民營企業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2016年以來,《“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等政策進一步明確了推進航空產業深度發展,使航空產業鏈企業的發展潛力獲得了進一步提升。
隨著利好行業的法律、法規、政策及規范性文件的不斷推出,軍用航空制造業不斷發展,為航空零部件制造業的民營企業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市場化程度可能將進一步提升。
3、航空零部件行業面臨的機遇
(1)產業支持政策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
航空制造業以及航空零部件制造業一直是我國科技創新規劃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關注領域,我國政府部門先后頒布一系列規劃綱要和產業支持政策鼓勵和推動行業發展,對促進我國航空零部件制造業的科研創新及產業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政策環境,公司主營業務將充分受益于持續利好的政策環境。
(2)國防建設推動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和國家戰略的調整,為建設同我國國際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穩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我國在國防領域的財政支出持續穩定增長。與此同時,我國軍費支出方向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點,已由“調整、改善軍人工資待遇和部隊生活條件”向“增加高新武器裝備及其配套設施投入”轉變。國防開支穩步增長和裝備費占軍費比例的提升為大規模列裝航空裝備創造了有利條件。
(3)自主飛機譜系建設為行業發展提供廣闊的國內市場空間
國內民用航空器需求增長加速,且國家戰略對大飛機重大專項高度重視,我國自主飛機譜系建設發展迅速。目前,我國已成功自主研制和生產的支線飛機包括新舟系列(MA60、MA600、MA700)和渦扇支線飛機ARJ21;國產干線飛機C919已于2017年5月實現首飛。以ARJ21和C919為代表的國產商用飛機有望在未來幾年陸續進入批量生產階段,為航空零部件制造業發展提供廣闊的國內市場空間。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航空零部件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