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中間體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特點、面臨的機遇挑戰規模
1、醫藥中間體行業發展趨勢
發展精細化工是我國建設制造強國的堅實基礎之一,也是實現國家提出的節能減排目標、發展低碳經濟的一條重要路徑。精細化工產業生產工藝流程復雜,生產原料和產品涉及危險化學品,安全環保風險較高。此外,企業還面臨全球經濟下行、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等諸多壓力。醫藥中間體包括抗菌藥類藥物中間體、解熱鎮痛藥物中間體、心血管藥物中間體和抗癌用醫藥中間體等,其中抗菌藥類藥物中間體按照進一步反應合成的抗菌藥物化學結構及抑菌機理,可分為喹諾酮類、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酰胺醇類、大環內酯類等。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1)醫藥產業向亞洲地區持續轉移
歐美發達國家的醫藥產業起步較早,但隨著全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國際分工的日益深化,歐美發達國家的制藥企業專注于創新藥的研發和市場開拓,使醫藥中間體產業正加快轉移到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亞洲國家。以我國為例,憑借成熟的石化產業鏈、豐富的基礎資源,使生產醫藥中間體所需的各類主要原輔材料在國內都能獲得,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運輸成本;同時依托國內完善的工業體系,使國內企業在生產設備、建筑施工等方面的成本和質量具有競爭優勢,加快了產品的投產;加之我國的企業、科研院所已在醫藥、精細化工領域具有多年的技術積累,形成了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識產權體系,培養了大量一流的研發人員和產業工人,確保醫藥中間體生產線能夠順利運行,生產工藝能夠不斷進步。
因此,在國際分工體系日益深化的大趨勢下,醫藥中間體產業的重心有望進一步從歐美地區向亞洲地區轉移,我國的醫藥中間體產業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形成以亞洲為主導的產業格局,不僅滿足我國醫藥工業發展的需求,更能為全球原料藥、仿制藥和創新藥等廠商提供關鍵醫藥中間體,促進世界醫藥工業的發展。
(2)產品附加值和工藝復雜度不斷提高
醫藥的合成依賴于高質量的醫藥中間體。隨著醫藥工業的技術革新、產業創新升級,對醫藥中間體也將提出更高的要求。盡管我國醫藥中間體的發展前景廣闊,但目前我國醫藥中間體產業的發展程度與醫藥工業的需要仍有一定的差距,有些產品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國內無法組織生產,基本依賴進口,還有一些產品雖然在產量上能滿足國內醫藥行業的要求,但成本較高、質量不過關,影響了醫藥產品的競爭力,仍需改進生產工藝。
為了滿足醫藥工業的不斷發展,我國醫藥中間體行業將從原先低水平重復、缺乏創新、粗放式生產的傳統模式向創新升級、高質量、高水平的方向發展,隨著研發與開發工作的推進、自主知識產權的積累,醫藥中間體的產品附加值和工藝復雜度將不斷提高,成為醫藥工業發展的強有力的保障。
(3)節能環保要求日益趨嚴
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醫藥全產業鏈綠色低碳發展,提高綠色制造水平,實施醫藥工業碳減排行動,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同時國家對化工行業實施了嚴厲的環保督查和整頓,對行業的節能環保工藝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淘汰了一批技術薄弱、產品質量低劣的小型企業和作坊式工廠,促使行業向環保化、正規化方向發展。
隨著節能環保的要求日益趨嚴,加之醫藥中間體制造工藝復雜、反應環節較多,因此需要行業內廠家大力開發綠色先進工藝,具備符合規范的環保處理設施和低耗節能的生產設備,以落實降耗減排的目標責任。
(4)自動化程度持續提升
為滿足品種繁多、結構復雜的藥品生產需求,醫藥中間體通常種類繁雜、反應步驟較多,以往多數生產企業沿用傳統的生產工藝,對于新技術的應用尚少,生產過程大多是人工操作進行,自動化尚未普遍應用,導致產品質量不佳,生產效率較低,且安全性難以保障。
隨著國家對安全生產的配套制度不斷完善、人力成本的持續上升、醫藥工業對中間體質量的要求愈發嚴格,使醫藥中間體的生產過程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這就需要廠商針對醫藥中間體產品的生產特點設計自動控制方案,并對自控儀器儀表進行選型,不斷提升生產工業的自動化程度。
2、醫藥中間體行業特點
醫藥中間體是化工原料至原料藥或藥品生產過程中的精細化工產品,通常為高技術密集、高附加值的專用化學品。由于醫藥品種繁多、化學結構復雜,故對中間體品種的需求較多。與大型化工生產工藝不同,通常醫藥中間體的生產工藝存在小型化、單批次間歇化和多功能化的特點;部分醫藥中間體生產企業結合了大型化工生產的經驗,開發出相對大型化、自動化、連續化、模塊化的生產工藝。醫藥中間體的上游產業為基礎化學原料,下游產業為化學原料藥、化學藥品制劑。
醫藥中間體行業是醫藥行業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隨著我國醫藥中間體的產品附加值和工藝復雜度不斷提高,正成為醫藥工業發展的強有力的保障。醫藥中間體包括抗菌藥類藥物中間體、解熱鎮痛藥物中間體、心血管藥物中間體和抗癌用醫藥中間體等,其中抗菌藥類藥物中間體按照進一步反應合成的抗菌藥物化學結構及抑菌機理,可分為喹諾酮類、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酰胺醇類、大環內酯類等。
我國醫藥中間體行業經過多年的長足發展后,我國醫藥生產需求已經基本可由我國醫藥中間體的生產滿足,但仍有小部分合成技術復雜的高端中間體需要通過進口來滿足。我國目前受益于人才、專利保護、基礎設施和成本結構等各方面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已成為全球醫藥中間體主要研發生產基地之一,不僅為仿制藥生產廠商提供了大量高品質的醫藥中間體,而且也日益成為制藥企業優先選擇的戰略合作地,為大量原料藥、仿制藥和創新藥等廠商提供關鍵醫藥中間體。
3、醫藥中間體行業面臨的機遇
(1)行業需求規模不斷擴大、產品應用領域不斷延伸
醫藥工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是健康中國的重要基礎。我國醫藥工業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抗菌藥物是醫藥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全球人口總量的增長和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對抗菌藥物的需求呈穩步上升趨勢,帶動行業需求規模不斷擴大。
(2)國家產業政策支持,行業規范化、有序化發展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并先后出臺了《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十四五”全國農藥產業發展規劃》《推動原料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等多項行業發展規劃與產業政策指引,有效促進了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扶持規范企業、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產業集中度、改善競爭環境,引導行業規范化、有序化發展,增強龍頭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行業科學可持續發展,為醫藥中間體行業長期穩定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3)全球醫藥中間體產業轉移帶來的發展契機
在發達國家市場經營成本高企、勞動力供給日趨飽和,而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產業鏈日益成熟完善的大趨勢下,全球中間體產業正加快轉移到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亞洲國家。中國市場快速發展,同時還具有專業技術人員充足、基礎資源豐富、石化產業鏈完善等優勢,在國際分工體系日益深化的大趨勢下,我國相關產業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形成以亞洲為主導的產業格局,不僅滿足我國工業發展的需求,更能為全球市場提供關鍵中間體產品,為醫藥中間體行業帶來進一步的發展契機。
(4)醫療改革“帶量采購”相關政策的出臺
帶量采購,即通過國家組織、聯盟采購、平臺操作的總體思路,以“帶量采購,以量換價”的方式有效降低制劑的采購價格。2018 年 11 月,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方案》,明確了帶量采購“國家組織、聯盟采購、平臺操作”的總體思路。
帶量采購政策旨在通過保證藥品質量一致性及采購量的前提下,探索臨床用藥的合理定價,淡化學術推廣的影響,從而在保證中標企業經濟利益的同時,有效降低臨床用藥價格。首先,抗菌藥物作為我國公立醫院的主要用藥之一,長久以來被廣泛使用,長期存在于醫保目錄中,帶量采購政策不會對抗菌藥物使用數量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其次,終端藥品價格大幅降低主要減少制劑廠商的銷售費用支出;最后,為保證規模、質量達標的原料供應,下游制劑、原料藥廠商會選擇產能、質量穩定的中間體企業作為長期合作伙伴,使優質上游中間體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保有一定的議價能力。因此,醫療改革“帶量采購”相關政策的出臺,有助于促進經營規范的醫藥中間體生產企業與下游制劑、原料藥廠商緊密合作,為醫藥中間體行業發展帶來機遇。
4、行業面臨的挑戰
(1)國家規范抗菌藥物使用相關政策的影響
隨著國家陸續推出《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全國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方案(2021—2025 年)》等規范抗菌藥物使用的一系列相關政策,一方面,抗菌藥物的使用受到更為嚴格的監督管理;另一方面,相關政策的出臺也有助于促進抗菌藥物的科學、合理、規范使用,延長抗菌藥物的生命周期,有利于行業的長期穩健發展。
(2)節能環保要求趨嚴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十四五”全國農藥產業發展規劃》《環境保護綜合名錄(2021 年版)》《推動原料藥產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提倡產業節能低碳發展,提高綠色制造水平的政策穩健,對行業企業的節能環保要求日益趨嚴,一方面大量工藝落后、技術薄弱的企業逐漸被淘汰,另一方面,也促使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市場資源配置向綜合實力較強、節能環保工藝領先的行業頭部企業聚集。
(3)醫藥中間體行業內部分企業資金實力較弱
醫藥中間體行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無論是新技術、新產品開發和改造,都需要資金支持,但除了少數大型企業外,行業內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在資金實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且其主要資金來源為自身經營積累和銀行貸款,在資金的規模和來源渠道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限制了行業內企業的科技創新。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醫藥中間體行業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