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市場規模、發展前景、前景預測
1、行業發展特點
(1) 兼具市場容量大和普及快特征
自 2010 年開展三網融合試點以來,我國IPTV用戶從不足 1000 萬,到 2017 年超過 1 億用戶,用了 8 年時間,而從 2017 年的 1 億到 2020 年的 3 億用戶,只用了不到 3 年時間,IPTV普及速度越來越快。從 2010 年到 2021 年,IPTV在寬帶用戶中的滲透率從不足 5%提升至 65%。截至 2021 年底,IPTV平臺占整體電視市場份額(以激活用戶計算)約為 45%,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大主流電視傳播渠道。
IPTV市場容量大和普及快的特征,既有賴于IPTV業務本身所具有的“電視+寬帶+語音”的全業務融合優勢,也在于IPTV作為新媒體平臺所具有的內容豐富度與交互性優勢,通信運營商擁有強大的動力推廣IPTV業務。
(2)業務形態不斷豐富下的市場高成長性
在發展過程中,IPTV的業務形態不斷豐富,從直播頻道到時移回看、互動點播,從看電視到各類信息應用服務,IPTV提供給用戶越來越豐富的使用場景。質量穩定、功能豐富、性價比高是用戶選擇IPTV的原因,形成了相比有線電視、OTT 和互聯網視頻的競爭優勢。
在這一過程中,IPTV的收入來源也從基礎收視服務費,拓展到付費、廣告、電商、應用等業務,從而為IPTV不斷提供增長空間。整體而言,除基礎收視服務外,IPTV增值業務的營收規模和收入占比正在迅速提升,能夠很好滿足不同群體的視聽及信息服務需求。以海看網絡為例,2018年至2020年,其IPTV增值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0.55%、11.71%、15.72%。
根據廣電總局公布的歷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2017 年至 2021 年,我國IPTV平臺廣電側收入分別為 68 億元、100 億元、121 億元、136 億元、162 億元,IPTV全行業的收入規模也達到 400 億元左右。行業產值處于高速增長態勢,產業結構也正呈現出多元化增長態勢,行業生態價值日益提升。
資料來源:廣電總局、普華有策
(3)以“統分結合”的產業協同體系
我國IPTV產業鏈包括內容提供、總/分集成播控平臺、信號傳輸、技術服務等環節,主要參與者包括內容提供方、播控牌照持有方、運營商、平臺運營方、技術方案提供商、設備提供方構成。按照國家相關政策規定,我國IPTV行業實行牌照管理制度,其中IPTV播控分平臺居于主導地位。
IPTV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從終端、技術平臺、內容、增值業務到廣電新媒體等產業鏈的大發展,成為我國視聽市場最重要的推動力之一。而基于IPTV產業結構,其在用戶運營模式上,既不是有線電視完全各省獨立發展的模式,也不是互聯網視頻/OTT 全國全域統一化運營模式,而是兼具“全國全域統一化與各省分平臺本地化”的融合運營模式,從而為用戶提供獨特的內容體驗。
在這一過程中,用戶運營將處于非常關鍵的位置,包括通過聚合多家內容實現統一運營,改善用戶的內容使用體驗,數據化運營支撐用戶的所想所看,充分挖掘標準化內容和本地化內容價值等等,意味著以帕科科技委代表的專業化運營支撐機構,在其中的角色將更加重要。
2、 行業競爭格局
(1)廣電新媒體及運營商領域
IPTV行業領域的主要參與企業是各地廣電新媒體和運營商。受限于相關政策,各省的廣電新媒體僅有一家,且業務一般難以進入到其他省份,行業競爭程度較弱;運營商同樣是分省獨立運行,因國內三家運營商(移動、聯通、電信)在同一省內均開設分公司展業,因此會存在競爭情況。
由于IPTV的省播控平臺和中央播控平臺屬于基礎類業務,不需要額外支付其他費用,因此IPTV的主要競爭領域就是增值類業務。雖然各省分別運營IPTV業務,但是增值類業務與當地民生、行業的契合程度、交互方式的新變革等方面也是各省都積極投入的領域。除IPTV內部競爭外,IPTV還面臨 OTT、有線電視等行業的競爭。相比較之下,IPTV比有線電視的互動體驗更強,比 OTT 擁有更豐富的直播頻道及本地化內容,在市場競爭中位居有利地位。
(2)IPTV平臺運營相關服務領域
IPTV平臺運營相關服務主要面向新媒體運營商、廣電運營商及行業客戶,行業正處于從導入期向成長期過渡階段,市場整體規模快速擴張。但因為媒體行業涉及較多政策管控與內容安全等相關因素,有一定的行業門檻。因此廠商數量有限并以專業化公司為主,競爭激烈性相對較低,帕科科技是其中的代表企業。
行業的快速發展預計會吸引更多技術與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進入平臺運營相關垂直服務領域,市場競爭將有所增強。行業未來的競爭格局及有效市場需求的實現,將逐漸向擁有技術優勢及運營經驗并能夠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與服務的企業傾斜。
3、行業發展趨勢
IPTV是媒體融合最重要的參與者之一,與新媒體和信息技術發展息息相關,其未來發展趨勢呈現以下特征:
(1)從基礎收視轉向智慧運營驅動轉型
從目前IPTV發展來看,超過 3 億用戶的運營依舊處于粗放式經營階段。基于數據、偏好、消費能力的針對性精細化運營還處于起步階段。經過第一階段用戶積累和沉淀,IPTV正在進入一個用戶收益增長的新階段,即從基礎收視轉向運營驅動,并帶來IPTV收入結構的明顯變化。
《2021H1 智慧屏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我國IPTV增值業務(包含廣告)收入從 2019 年的 52 億元增加至 2020 年的 73 億元,2021 年將進一步增長至 114 億元,市場規模翻番,占總收入的比例將從 2019 年的 19.4%提升至 2021 年的 26.2%。全國IPTV運營方正在加大對運營力量的投入,以提升用戶 ARPU 值。包括付費影視、少兒、游戲、教育、電商、文旅、康養等付費業務正處于不斷增長態勢,而智慧化、多屏化和物聯網化的智慧化服務也正在創新探索階段,將成為未來IPTV市場增長的主要來源。
(2)用戶天花板漸進下的第二增長曲線
隨著用戶家中的電視屏逐漸飽和,有線電視、IPTV、互聯網電視等運營機構將逐漸形成“存量用戶之爭”態勢。從 2021 年起,IPTV用戶增長已經趨緩。根據工信部統計數據,IPTV用戶在家庭寬帶的滲透率在達到 2019 年 65.48%的高點后,2020 年、2021 年分別為 65.17%、65.10%,已經基本停滯。因此,在用戶增長之外尋求行業第二增長曲線,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在這一共識之下,IPTV將從家庭用戶規模增長驅動轉型,包括政企行業服務業務在內的新客戶獲取、基礎收視業務之外的創新增值業務,均將成為重要的突破方向。這一突破的背后,不僅是IPTV商業形態的演進,同時也通過業務下沉、服務下沉、極大拓展IPTV的增長空間。
(3)從電視屏到跨場景信息消費
隨著 5G 及千兆網絡的普及,“網絡泛在化和智能終端普及化”正在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在這一趨勢帶動下,多終端聯動下的全場景服務正在普遍化,電視端、PC 端、移動端等不同終端用戶的注意力正逐漸被多樣化的視聽服務產品所吸引。
因此,以IPTV平臺為基點,諸如“電視+手機”的“大小屏聯動”等跨終端、多平臺的新媒體融合運營模式,比如以智慧社區為載體的智慧服務,以信息化為載體的融媒服務,將成為行業重要的發展方向。從而顯著擴大IPTV的服務場景,形成以“視頻為核心”的信息消費矩陣。
(4)創新技術推進產業進步
信息技術正在成為行業發展的強大驅動力在 5G、超高清、人工智能、大數據、VR/AR 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動下,IPTV正在不斷與前沿信息技術融合,并創造IPTV新的傳播場景,包括超高清視頻、沉浸式視頻、智能推薦、智慧家庭等新場景,更是信息消費升級最大的驅動力之一。
在技術創新驅動下,IPTV一方面可以提升運行效率和市場競爭力,更加全面、準確地了解終端用戶的興趣和需求,從而有針對性的提供滿足其興趣、需求的個性化視聽內容服務,提升終端用戶滿意度及終端用戶粘性;另一方面可提高系統運營管理的效率,提升業務系統響應速度,節約運營成本,從而提升行業內企業經營效益。
4、行業基本風險特征
IPTV行業主要面臨的基本風險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政策風險,二是市場風險,三是知識產權糾紛風險。具體如下:
(1) 政策監管風險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鼓勵行業發展的產業政策,為IPTV行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有關部門先后出臺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推進三網融合總體方案》、《關于在全國范圍全面推進三網融合工作深入開展的通知》、《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開展IPTV專項治理的通知》等多部產業政策和發展意見,提出加速推進三網融合,支持IPTV的發展,以IPTV播控分平臺為主導豐富IPTV平臺內容。
如果宏觀經濟發生重大不利變化,或者國家宏觀調控范圍擴大,對IPTV行業的扶持政策可能出現不利變化。未來行業的產業政策若出現不利于企業發展的調整,將對企業的業務經營帶來不利影響。比如放寬關于IPTV市場準入或行業監管的政策,將會出現更多的經營主體從事IPTV業務,這將加劇IPTV市場競爭。
(2)市場競爭風險
IPTV是一種信息供給工具,信息通過機頂盒和電視這一硬件載體向家庭用戶播放信息,以滿足娛樂需求和信息獲得需求。目前,有線數字電視正在通過轉型提高競爭力,互聯網電視也在通過創新提高用戶吸引力。除了電視這類大屏以外,以平板電腦為首的中屏以及以智能手機為首的小屏均在市場上對IPTV業務造成沖擊。
(3)知識產權糾紛風險
IPTV業務涉及內容版權及相關技術的使用。如果因內容版權或技術發生糾紛,涉及法律訴訟或仲裁,除可能直接影響企業經濟利益外,還可能影響企業的企業形象,最終對企業的業務開展帶來不利影響。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IPTV行業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