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方面看我國體育場館智能化市場規模及發展前景、4大壁壘構成
1、體育場館智能化市場概況
體育場館智能化是以體育場館為平臺,利用現代通信技術、信息技術、硬件集成與軟件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等,依托體育場館結構、系統、服務與管理,使體育場館和體育場館設備具備自動檢測與優化控制的功能,最終實現對體育場館的智能控制與管理。
以北京奧運會場館的設計與建設為開端,目前在設計和建設體育場館時,其智能化屬性是必須考慮和實現的要素。對于體育場館智能化行業來說,由于體育場館是為體育競賽、訓練和群眾性體育活動修建的專業性場所,因此在對體育場館進行智能化建設和改造時,除需滿足公共建筑的通用要求如建筑、結構、安防設施等,還必須符合或滿足體育的競賽和活動功能。在體育場館的設計和建設階段,需在建設規范的基礎上,結合體育的賽事規則,來設計和搭建場館的場地照明系統、擴聲系統、競賽信息實時發布系統、比賽設備集成管理系統、計時記分系統、電視轉播系統等一系列實現體育功能的系統。這些競賽支持系統是體育場館智能化成功與否的核心。
隨著我國政治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高,體育事業的發展蒸蒸日上。為承辦各類世界性、國際性、全國性體育賽事,我國每年都要興建和改造大量的體育場館。
2、三方面看智能化體育場館市場規模前景
(1)從周期性體育賽事看行業前景
從競賽的宏觀市場方面分析,目前重大的國際賽事包括四年一屆的奧運會、世界軍人運動會、世界體育大會、各大洲的運動會;兩年一屆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1-2 年一屆的各個單項世界錦標賽;每年都會舉辦的各個世界單項體育組織的官方賽事。自 2008 年舉辦北京奧運會以后,中國承辦國際賽事的能力大幅提高,承辦國際比賽的機會也越來越多。近幾年,我國連續舉辦或籌備舉辦多項大型國際賽事,特別是 2021 年至 2023 年期間,僅 3 年時間即有 6 項大型國際賽事,如冬奧會、亞運會、世大會、亞洲杯、全運會等,大型賽事場館的建設進入了疊加發展的周期。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除此之外,國內舉辦的重大賽事還有四年一屆的全國運動會、全國城市運動會、全國體育大會、全國大學生運動會;每年均會舉辦的全國各單項錦標賽、冠軍賽。各省級的重要賽事包括每個省份均有四年為一個周期的省運會。除了以上官方的競技體育賽事外,目前越來越多的商業化比賽逐漸開展起來,包括國際公開賽、友誼賽、世錦賽、邀請賽、拉力賽等。為了滿足上述賽事的成功舉辦與運營,會進一步夯實我國體育場館的智能化建設,行業具備較強的發展機遇,發展前景廣闊。
(2)從體育場地及場館供給來看
從體育場地及場館供給來看,截至 2021年底,我國體育場地有397.1萬個,全國球類運動場地 248.10 萬個。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場地 127.69 萬個,占 51.47%;乒乓球和羽毛球場地 111.07 萬個,占 44.77%;其他球類運動場地 9.34 萬個,占 3.76%。冰雪運動場地 2261 個,全國全民健身路徑 92.93 萬個,健身場地分布極不均勻。未來,專項運動的體育場館智能化仍然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3)從人均體育場地來看
盡管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逐年遞增,但仍遠低于美日等發達國家。截至 2021 年底,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 2.41 平方米,而世界發達國家的人均場地平均水平約為 7 平方米左右,中國人均場地面積尚有 4.8 平方米左右的差距,同美國、日本的差距則更為明顯,美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約16 平方米,日本甚至高達 19 平方米,國內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雖然在逐年增加,但仍嚴重不足,體育場地建設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3、行業壁壘
(1)從業經驗壁壘
由于體育場館智能化的設計和實現依賴于對體育各類競賽事業的認知與理解,設計與制造過程需實時依據不同的運動項目、不同的賽事規則和特點進行改進與調整,通常能夠承接此類業務的優質企業要對體育行業具備深刻而充分的認知,并需在長期的積累經驗過程中,研發、改進各種適用于體育場館的智能化系統,以服務于專業競賽、全民健身、場館運營管理等多方面需求。從業經驗壁壘主要體現在如何實現以核心技術搭建的軟硬件系統適配到體育場館、體育賽事的使用與運營中。這一要素決定了體育場館智能化具有較高的從業經驗門檻,只有全面積累各類賽事項目經驗,才能不斷優化、加深對各類賽事項目的理解,從而提供更為細致、高度適配的專業服務。從實踐來看,體育場館業主方看重歷史成功實施的案例,擁有大型、知名體育賽事場館服務經驗的公司,通常能夠在競爭中勝出。對于新進入的企業而言,由于缺少項目經驗在市場開拓時必將面臨一定的困難。
(2)技術壁壘
體育場館智能化決定了體育場館的功能質量,其所處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其具備較高的技術含量。體育場館智能化系統的設計與開發,涉及到多個門類的專業知識與技術,涵蓋建筑設計、體育、計算機信息技術、自動化、網絡、通信、機電、經濟等不同領域,是多種學科的綜合應用。技術人員除需要具備通信技術、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圖像識別技術、射頻技術等專業知識外,還需要擁有較強的底層協議、實時控制系統和應用軟件的開發能力。掌握這些技術并將其熟練應用于體育場館智能化建設領域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此外,由于產品專用性較強,體育場館業主方在購買產品后必然要求企業提供及時、專業、長期的服務。因此,技術因素是制約其他企業進入該行業的關鍵性因素之一。
(3)專業人才壁壘
體育場館智能化行業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與體育產業的深度結合,對從業人員的綜合技術能力要求較高。從業人員除必須具備專業技術能力外,還須深入了解體育場館的工作標準、各類賽事的規則與特點,只有擁有足夠數量的復合型人才,才能保證企業在該領域具備持續的競爭力。目前國內從事這類業務的高級復合型專業人才比較缺乏,而這些人才的培養需要較長的時期,從而形成了較強的行業進入壁壘。
(4)品牌壁壘
隨著對智慧場館要求的提升,體育場館建設投入越來越多。相比較于以前體育場館建設項目只需投入幾千萬到幾億元,現在體育場館的總體投入均在數十億元以上。盡管智能化系統的設計與產品供應僅是體育場館其中較小的細分領域,但在整體投入規模擴大以及體育場館智能化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這一細分領域的投入規模勢必有所增長。這就決定了使用方在尋找智能化系統咨詢服務和購買產品時會保持謹慎的態度,通常會選擇具有多年行業經驗且在市場上形成良好品牌形象的企業,這就導致了本行業具備一定的品牌壁壘。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體育場館智能化行業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