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閥行業重點企業、挑戰和進入障礙分析(附報告目錄)
1、控制閥行業概況
閥門是流體輸送系統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調節、導流、防止逆流、穩壓、分流或溢流泄壓等功能。工業控制閥主要應用于工業裝備中的過程控制,屬于儀器、儀表及自動化行業。控制閥主要用于調節工業自動化過程控制領域中的介質流量、壓力、溫度、液位等工藝參數。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0-2026年控制閥行業細分市場需求分析與前景預測報告》
控制閥主要應用領域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工業控制閥作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應用于裝備制造業,包括造紙、生化、化工、環保、冶金、水利、電力、石化。隨著工業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閥門作為工業控制系統的終端控制元件,對其的要求已經不再停留于流通能力、泄漏量、材料適應性等靜態性能指標,具有調節工藝參數功能的控制閥應運而生。控制閥是復雜的高科技產品,其在工業控制系統中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控制系統的穩定性、精確度和自動化程度,通過對現代化工業系統嚴格的控制提高產量、產品質量,同時減少能源成本、節約勞動力成本。
控制閥是工業自動化的關鍵基礎部件,其技術發展水平直接反映了國家的基礎裝備制造能力和工業現代化水平,是基礎工業以及其下游應用產業實現智能化、網絡化、自動化的必備條件。目前美國、德國、日本的控制閥制造企業在制造質量和技術水平上處于領先地位,企業規模較大,實力較強。這些企業都非常重視中國控制閥市場,先后進駐國內市場,甚至建立工廠以保持國內市場的競爭力。
我國控制閥行業起源于上世紀 60 年代,行業規模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工業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眾多行業大量項目的建設,而快速增長;由于發展中國家的工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并且開始具備環保意識,如堅持全球標準與法規、提高能源管理、簡化生產及降低成本,發展中國家日益成為全球控制閥的主要市場,尤其是中國和印度。
國內高速成長的市場機會帶動眾多國外品牌進駐,全球各國知名控制閥品牌均在中國設立了分公司、代表處或者代理商。隨著銷售額的提升,交貨期和售后服務需求愈發迫切,很多知名國外控制閥品牌在中國建立工廠,并逐步擴大生產規模和產品類型。這些企業已經在如石油、石化、化工、天然氣、電力等傳統大型產業內占據主導地位。
國內民營控制閥企業數量也逐年增多,不少民營企業在尋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不斷加強技術能力和售后服務水準,提高拳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積極拓展其他行業的可能性。部分企業已經獲得一些細分行業的領先競爭地位,且不斷在新興的細分領域拓展市場,替代進口產品。
集中度方面,控制閥作為閥門行業內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對生產企業的要求較高,因此不同于整體閥門行業非常分散的現狀,控制閥行業集中度較高,目前全球排名前十五的企業占領了全球約85%的市場。
下游應用方面,控制閥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各重要領域的工業控制系統。控制閥行業的需求與這些下游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密切相關。隨著我國工業升級進程的不斷深入,產業集中度的不斷提升,國民經濟各領域不斷進行生產系統、生產設備的改造升級,同時產業整合也導致固定資產投資不斷增加。下游行業的需求擴大,給自動控制閥行業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另外,下游行業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也對自動控制閥產品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質量要求,控制閥制造企業的技術水平因此需要隨著下游行業的要求提高而不斷升級,由此保持行業內的競爭力。
2、行業國內外領先企業
我國巨大的控制閥市場空間吸引了眾多國外品牌進駐國內市場,如美國費希爾、美國泰科、日本工裝、美國福斯、德國薩姆森、芬蘭美卓等。由于資金實力強、技術投入大,經驗豐富,外資品牌在控制閥市場,特別是高端控制閥市場處于主導地位。
目前,國內實力較強的控制閥生產企業主要為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川儀調節閥有限公司、溫州市利普自控設備有限公司、浙江三方控制閥股份有限公司、無錫智能自控工程有限公司,中核蘇閥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蘇神通閥門股份有限公司等。
3、產業政策支持
《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到 2020 年建立健全具備系統感知和集成協調能力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50%,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聚區和企業集團,整體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發布的《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南》指出, 要提高關鍵泵閥的重點設備自主化率, 力爭使自主化率達到 90%以上。除了國家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外, 國產控制閥廠商較進口廠商還具有性價比較高、 離下游客戶更近、 售后響應更為迅速等優勢。 在國產控制閥可靠性、調節精度逐漸提升,與進口先進產品的差距逐步縮小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國產控制閥產品會被應用到大型生產線上,從而加速行業內的進口替代進程。
4、行業挑戰
(1)國內企業競爭中相對弱勢
我國控制閥制造企業眾多,但普遍規模偏小,缺乏資金支持,工藝裝備總體比較落后,產品質量相比國外存在差距。隨著技術的進步,工業控制系統中超高壓、真空、超高溫、超低溫、易燃易爆、多相流等復雜工況日益增多,從而對控制閥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使用壽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國內企業相對落后的工藝裝備、設計水平、工藝水平及檢測試驗手段,制約了產品質量的進一步提高,與國外企業的競爭處于相對弱勢。
(2)行業分散
雖然控制閥行業在閥門制造領域屬于較高端的產業,但是目前國內控制閥制造企業仍然數量眾多,競爭激烈。部分小規模、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往往通過低價格競爭等手段獲取市場。此外,國內控制閥行業集中度低,難以在國際市場上產生影響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控制閥產品海外市場的快速發展。
(3)國外知名企業規模、實力較強
受行業整體發展水平限制,目前國內控制閥產品和知名品牌進口產品相比還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現在密封性、外觀設計、使用壽命、電動裝置和氣動裝置技術水平方面。因此,在不少關鍵領域的復雜工況條件下,仍然以進口國外知名品牌的控制閥為主。此外,國外企業在品牌知名度、產品質量水平、技術水平等方面,相比國內企業都占據較明顯的強勢與主動地位。
5、行業壁壘
(1)資質壁壘
控制閥作為工業自動化控制的核心部件主要應用在能源石化、生物化學、造紙輕工、醫藥化工等我國國民經濟命脈產業,這些產業的漫長流通管線中通常工況復雜,涉及高溫、高壓、低溫、低壓、酸性、腐蝕、易燃、易爆等各種極端情況,例如,我國對于應用于壓力管道中的控制閥門制定了前置生產許可制度,凡是屬于《TSGD2001-2006壓力管道元件制造許可規則》規定的控制閥產品,都需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的《特種設備制造許可證》后,方可從事相應的生產銷售活動。同時,控制閥企業的核心客戶主要為國內外大型工業企業或知名經銷商,這些客戶均推行嚴格的供應商認證機制,需要對供應商的技術能力、商務能力、物流能力、質量管理、財務穩定性、社會責任、環保能力等方面進行嚴格的認證。控制閥公司要想成為上述企業的供應商,必須經過長期的市場開拓和認證過程。因此,嚴格的供應商資質認證也對新進入者形成了較高的市場準入壁壘。
(2)技術壁壘
控制閥主要應用于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中,控制閥終端用戶對控制閥的性能、壽命和可靠性等要求越來越高,這對閥門生產企業在生產工藝、材料技術以及檢驗技術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產企業必須需要在人員、技術和研發領域擁有深厚的積累。同時,在某些高要求領域,例如煤化工氣化裝置上,最終用戶出于產品質量、安全和耐用性方面的考慮,一般對相關產品以往的安全使用業績做明確要求,通常最終用戶會選擇該類工況中有成功使用業績產品。因此,產品安全使用業績的要求為新行業、新產品進入市場形成了較高的難度。控制閥企業只有通過研發團隊、銷售團隊和技術服務團隊將多年業務發展了解到的控制閥生產經驗、應用經驗、特殊工況案例轉化成工業自動化控制解決方案,才能提高企業技術服務水平、銷售水平和研發設計水平,更為企業建立控制閥產品出廠模擬檢驗機制提供了可能。一般控制閥行業新進入者缺乏技術積累,在競爭中處于劣勢。
(3)資金壁壘
控制閥市場化程度較高,競爭激烈,生產過程需要投入先進的生產設備和試驗、檢測設備和儀器,同時需要一批懂技術、懂生產、懂管理的人才,還要一定的生產廠房,均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