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MRO行業競爭格局與利好驅動因素(附報告目錄)
1、行業基本概況
隨著全球工業領域專業化和精細化,MRO 的品類日益繁多。為了獲取與自身需求匹配的產品、降低交易成本以及獲取及時便利的售后技術服務,MRO 需求方越來越傾向于選擇產品品類齊全的集約化供應商。
在國外,MRO 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代表公司有美國的固安捷、快扣,英國的歐時公司等,該等公司擁有集非生產性物料的展示、零售、批發、維修、信息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流通平臺,能為下游客戶提供一站式采購服務,并提供專業的維修、保養等售后技術服務。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0-2026年儀器儀表MRO行業細分市場深度調研及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儀器儀表MRO行業主要應用領域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在我國,MRO 市場還處于由傳統零散采購向集約化采購過渡的階段。在傳統零散采購模式下,下游客戶的采購部門分別向 MRO 的生產商、各級代理商分散采購。由于 MRO 品類眾多、專業性強、流通鏈條較長、需求模糊等特點,客戶統一管理較為費時費力。
近年來隨著下游客戶集約化采購需求的不斷增加,國內也逐漸涌現出了規模化的 MRO 集約化供應商,如武漢巨精機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巨精”)、易瓦特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簡稱“易瓦特”)、武漢里得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里得電科”)、、震坤行工業超市(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震坤行”)等。
2、行業競爭格局
MRO 品類繁多,下游應用行業市場巨大,對于 MRO 各細分品類,可提供相應產品的廠商數量眾多,各細分品類產品的供應處于完全競爭的態勢。同時MRO 的需求方在采購環節具備臨時性、零散性的特點。為降低供需雙方的交易成本,逐漸出現了 MRO 的集約化供應商。在工業化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很早就出現了規模化的 MRO 集約化供應商,如 1928 年在美國成立的 MRO 產業龍頭企業固安捷、1968 年在美國成立的快扣、1960 年在英國成立的歐時公司等。我國工業化的進程晚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但隨著我國制造業的不斷發展,目前國內也出現了規模化的 MRO 集約化供應商,如武漢巨精、易瓦特、里得電科、震坤行等。
MRO 供應商主要分為兩類:
第一類為 MRO 國際知名企業,如固安捷、快扣、歐時公司等。MRO 國際知名企業成立時間較早,并隨著全球工業化進程而不斷發展壯大,形成全球化經
營。隨著中國工業化發展及改革開放,MRO 國際知名企業也進入中國市場。
第二類為全國性或區域性經營的國內 MRO 集約化供應商,包括震坤行、武漢巨精、咸亨國際、里得電科等。其中震坤行主要從事 MRO 網上商城業務,武漢巨精、里得電科為主要聚焦電網領域的 MRO 集約化供應商。
3、行業利潤水平變動情況及變動原因
基于電網以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領域 MRO 的多樣性、專業性、差異性特點,具有強大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和豐富產品線的集約化供應商,能夠通過規模采購降低采購成本,通過精準匹配客戶需求、及時提供后續服務提高下游客戶黏性,從而具備更強的盈利能力;具有自主生產能力的 MRO 集約化供應商,可以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基礎上更加有效控制產品成本,減少流通環節,更加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從而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具有相關技術服務能力的MRO 集約化供應商,能夠單獨提供附加值更高的專業化技術服務,進而增加盈利能力,亦能更好的黏合客戶。
同時,基于長期的實踐積累、對行業趨勢的精準把握、對產品性能的精準理解,某些實力雄厚的集約化供應商不斷在研發及生產上進行投入,不斷用不同性價比的自主產品與經銷產品互補,從而進一步增強其盈利能力和競爭力。
4、行業發展有力推動因素
(1)有利的宏觀政策為本行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近年來,相關部門陸續發布了有關安全生產、安全運營等方面的產業政策,為運維檢修工器具、儀器儀表行業帶來了發展契機。
2016 年 3 月,國務院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加強交通安全防控網絡等安全生產基礎能力建設,強化電信、電網、路橋、供水、油氣等重要基礎設施安全監控保衛;加強能源儲備和調峰設施建設,加快構建多能互補、外通內暢、安全可靠的現代能源儲運網絡。
2016年1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在《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中提出:電力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電力供應和安全事關國家安全戰略,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面臨重要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優化布局,安全發展,構建規模合理、分層分區、安全可靠的電力系統,提高電力抗災和應急保障能力。
2017 年 1 月,國務院在《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提出:加強軌道交通設備設施狀態和運營狀況監測,合理控制客流承載量。
2017 年 11 月,國家發改委在《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強化高速鐵路運輸安全管理,加大重要領域、關鍵部位的安全設施設備投入,構建全方位的高速鐵路安防體系,強化反恐防暴能力建設。加強高速鐵路運行監測、監控、防災預警等安全保障系統建設,強化設備運行狀態檢測,加強對運行數據采集分析和安全風險研判,實現可視、可監、可控,夯實安全保障基礎。
(2)巨大的電網、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市場存量為本行業發展帶來契機
近年來,我國電網投資規模持續增長,電網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同時國家電力系統對運行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可靠性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帶動了電網運維檢修工器具、儀器儀表需求的增長。2010-2019 年期間我國電網投資由 3,448 億元增長至 4,856 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3.48%,據中電聯發布《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0)》顯示,截至2019年底,初步統計全國電網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194萬千米,比上年增長3.4%;全國電網35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65億千伏安,比上年增長7.6%;全國跨區輸電能力達到14815萬千瓦(跨區網對網輸電能力13481萬千瓦;跨區點對網送電能力1334萬千瓦)。
我國對電網在過去幾年的大力建設,使變壓器、電纜、開關柜等電力設施存量已經具備相當規模,從而為相關運維檢修工器具、儀器儀表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需求。與此同時,國家電網在 2019 年提出在堅強智能電網基礎上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共同構成能源流、業務流、數據流“三流合一”的能源互聯網,南方電網則不斷推動電網數字化轉型,建設統一的南網云平臺、數字電網和全域物聯網。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對電力網絡的升級建設,對電網的可靠性、穩定性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將加大電網相關投資,為行業發展創造空間,另一方面電網運維檢修要求提高,促進運維檢修工器具、儀器儀表市場的發展。
鐵路方面,在當前鐵路不斷提速和鐵路網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電氣化成為鐵路行業的發展趨勢,配套的電氣化設備不斷增多,帶動了相關運維檢修工器具、儀器儀表行業的市場需求。根據國家鐵路局數據顯示,2019 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為 8,029 億元,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 13.9 萬公里,其中電氣化里程 10.0萬公里,電氣化率達到 71.90%。
5、進入本行業的主要障礙
(1)規模壁壘
本行業具有一定的規模壁壘。首先,行業內較大規模的 MRO 集約化供應商可以與上游生產廠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具備較強的議價能力,因此采購成本低;其次,規模較大的 MRO 集約化供應商供應產品種類較多,能夠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并提供快捷的后續服務,因此客戶黏性高;最后,規模較大的企業資金實力雄厚,具有更強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有利于獲得客戶的認可。相對而言,行業內新進入者規模較小、采購成本高、產品品類少、反應速度慢,在市場競爭中很難取得有利地位。
(2)技術服務壁壘
由于電網以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領域 MRO 的品類繁多、專業性較強,MRO 集約化供應商需要熟悉行業內數以萬計的產品性能,掌握相關產品的技術參數和應用環境,從而能在銷售前期就能夠針對特定的需求為客戶提供專業化的售前產品及技術咨詢服務,為客戶匹配到適合其需求的特定產品。在銷售完成后,依托于分布廣泛的銷售及技術團隊,MRO 集約化供應商能快速響應相關產品的使用培訓、維修保養等售后服務需求,解決客戶的痛點,增加與客戶的黏性。具備相應的技術服務能力,需要 MRO 供應商不斷在實踐中掌握相關領域專業知識、了解運營產品的性能才能達到。行業內新進入企業在短時間內將很難具備相應的技術服務水平,從而構成本行業壁壘。
(3)人才壁壘
行業內企業的經營,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包括供應鏈管理、售前產品咨詢、售后維護保養的專業化技術人才。新進入企業在短時間內難以完成相關人才儲備和積累,從而構成本行業的人才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