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藥品管理設備行業需求前景及進入障礙分析(附報告目錄)
1、國際智能化藥品管理設備制造行業發展情況
20 世紀 60 年代初,美國的麻省總醫院開發臨床病人信息系統,由此開始了醫院信息系統(HIS)的研究和應用,此后,美國醫院,尤其是各大學的教學醫院和醫療中心開始廣泛開發 HIS,并迅速應用,目前 HIS 已發展成為規模龐大的醫療信息系統,包含醫學、藥學、管理、財務、經濟、教育和研究等多方面內容,在這一基礎上,結合自動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化藥品管理設備制造行業也得以開始發展。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0-2026年智能化藥品管理設備行業前景咨詢報告》
20 世紀 90 年代,在現代藥品管理思想的指導下,德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啟動了智能化藥品管理系統的研究,并研制出一系列與本國醫院配套的各種自動化設備。隨著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的發展和醫療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醫院藥品信息化管理、自動化調劑和發放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各種新型的自動化藥品存儲、發放和管理系統不斷涌現,許多成熟的自動化藥房產品推向市場,智能化藥品管理設備制造行業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發展。21 世紀初,智能化藥品管理設備制造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自動化藥房在歐美國家的發展呈上升態勢,以期通過藥房自動化技術來降低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
2、我國智能化藥品管理設備制造行業發展情況
(1)我國智能化藥品管理設備制造行業發展概述
在我國,2010 年 12 月 3 日,衛生部出臺《二、三級綜合醫院藥學部門基本標準(試行)》,要求三級綜合醫院藥學部門逐步配備全自動分包裝系統、自動化調配配方系統和藥品管理信息系統。2011 年 4 月 12 日,衛生部發布《關于在全國醫療衛生系統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的通知》,并制定了《全國醫療衛生系統“三好一滿意”活動 2011 年工作任務分解量化指標》,明確提出“合理安排門急診服務,掛號、劃價、收費、取藥等服務窗口等候時間不得超過 10分鐘”。
因此,隨著藥品品種、數量的迅速增加和醫療服務質量標準的逐步提升,傳統的藥品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患者對醫院發藥效率的要求,智能化藥品管理成為醫院降低運營成本、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的重要手段。
除智能化醫院藥房外,靜配中心為智能化藥品管理領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2010 年衛生部辦公廳印發《靜脈用藥集中調配質量管理規范》,對靜配中心工作流程的描述如下:臨床醫師開具靜脈輸液治療處方或用藥醫囑→用藥醫囑信息傳遞→藥師審核→打印標簽→貼簽擺藥→核對→混合調配→輸液成品核對→輸液成品包裝→分病區放置于密閉容器中、加鎖或封條→由工人送至病區→病區藥療護士開鎖(或開封)核對簽收→給患者用藥前護士應當再次與病歷用藥醫囑核對→給患者靜脈輸注用藥。傳統人工操作完成上述流程耗時長,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2011 年 3 月 1 日,衛生部出臺《醫療服務機構藥事管理規定》,要求醫療服務機構根據臨床需要建立靜配中心(室),實行集中調配供應。醫療服務機構門急診藥品調劑室應當實行大窗口或者柜臺式發藥。住院(病房)藥品調劑室對注射劑按日劑量配發,對口服制劑藥品實行單劑量調劑配發。腸外營養液、危害藥品靜脈用藥應當實行集中調配供應。監管部門對靜脈用藥的調配管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也給高科技自動化設備和靜配中心工作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軟件提供了發展空間。
(2)我國醫療服務需求將大幅抬升
根據衛健委的數據顯示,2019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1007545個,其中:醫院34354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54390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5924個。與上年相比,醫院增加1345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10751個。
2015-2019年我國醫療機構數量統計
資料來源:衛健委、普華有策
醫改的關鍵在于醫療機構體制的改變。未來醫療資源分配勢必由倒三角結構逐步扁平化,加強基層醫療資源的分配。在此背景和過程中,產品和服務順應醫改大勢的企業,會逐漸受益。此過程會相對漫長,但是趨勢拐點已經出現,任何力量無法與趨勢抗衡。
隨著中國醫療改革的深入和國民健康意識的加強,人們愿意花費更多支出在醫療費用上,醫院次均門診費用有所提升。
3、慢病管理政策促使醫藥流通企業產生藥品自動化管理需求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慢病管理的需求不斷增加,政府、醫院以及醫藥流通企業均在該領域進行相關的探索,以尋求最佳的商業模式。醫藥流通企業通過對藥庫進行藥品管理自動化改造、與醫療服務機構進行慢病管理處方信息的對接,可以延伸傳統藥品流通配送服務,將藥品以處方為單位進行包裝配送。即可優化慢病管理的業務流程,又可提升患者的購藥體驗。醫藥流通企業藥庫的藥品自動化管理需求為智能化藥品管理設備制造企業提供了新的市場空間。
4、我國智能化藥品管理設備制造行業具備廣闊的上升空間
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藥品自動化管理的市場滲透率仍然較低,未來隨著國家對醫療衛生事業投入的加大、衛生醫療服務機構數量的增多、衛生醫療服務機構藥學服務轉型、相關支持政策的出臺及龍頭醫院的示范效應等因素的推動,藥房自動化設備行業將保持高速增長,市場滲透率會迅速提升。
智慧藥房項目可覆蓋從處方形成之后至藥品交與患者之前藥品儲存、管理、調配、運輸的全部環節,更可以根據醫療服務機構客觀條件和具體需求為其設計最優的智能化藥品管理解決方案,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藥品發放效率、減少差錯率、節省人力成本、提高患者就醫體驗。因此,各級醫療服務機構均為行業潛在客戶。
同時,隨著靜配中心自動化設備研發、生產技術的發展,以及醫院管理理念的進步,未來醫院靜配中心自動化設備的滲透率有望大幅提升。
目前,國內智能化藥品管理設備制造行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醫療服務機構整體智能化藥品管理覆蓋率較低,單一醫療服務機構智能化藥品管理程度較低,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的不斷提升以及醫療服務機構對智能化藥品管理認知程度的不斷提高,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行業具備廣闊的上升空間。
5、進入行業的主要壁壘
(1)技術、人才及行業經驗壁壘
智能化藥品管理系統的最典型特點是個性化。不同級別的醫院,管理上都有自己的個性化需求。個性化定制對企業的技術開發成熟度、軟件開發算法和數據庫積累要求較高。企業不僅需要具備較強的軟硬件設計研發能力,涉及信息識別技術、自動化分揀、機械制造等多項技術,還要具備較強的規劃、系統集成和現場實施能力,同時需要在藥品行業和醫療服務領域擁有足夠的經驗積累。因此,本行業需要多學科領域專業人才的協同合作和經驗積累,才能保證智能化藥品管理產品最終滿足客戶的需求,而新進入的企業很難在短期內具備相應的技術實力、人才儲備和行業經驗。
(2)品牌壁壘
各企業在各細分市場上已經形成了相應的知名品牌,新進入企業的產品經歷市場檢驗需要一定的周期,而技術水平、行業經驗、市場信譽等均為客戶選擇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的重要判斷因素。因此,新進入企業很難在短期內得到市場和客戶的認可,行業具備較高的品牌壁壘。
(3)渠道壁壘
智能化藥品管理系統的客戶群體主要為各級醫療服務機構及醫藥流通企業,長時間的推廣和合作已使得行業中企業與客戶形成了穩定的合作關系。新進入者較難在較短的時間內建立完善的市場渠道,無法迅速占領渠道資源。行業存在一定的渠道壁壘。
(4)服務能力壁壘
行業產品主要應用于醫療服務機構的藥品管理、藥品配置等關鍵環節,用戶對企業產品的穩定性、準確性有著較高要求,因此行業內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要保證及時和全面的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注重用戶使用過程中產品質量的保障。新進入者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無法迅速響應用戶需求,龐大的售后服務網絡對新進入者構成服務能力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