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煤炭綜采設備后市場的發展歷程
我國是全世界煤炭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全國煤炭查明資源儲量從1978 年的 5,960 億噸增加到 2017 年的 1.67 萬億噸,2018年煤炭查明資源儲量增長2.5%,全球第三。全國煤炭產量由1978 年的 6.2 億噸增加到2019年的38.5億噸。對于我國這樣的以煤炭資源為主要能源的工業大國,發展出成熟的自有煤炭工業體系尤為重要,其中煤炭綜采設備的國產化就是目前最卓有成效的一環。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0-2026年煤礦機械后市場服務行業投資前景專項報告》
廣義的煤礦機械,主要包括露天開采設備和井下開采設備,主要有綜采設備、洗選設備、安全設備、輔助設備和露天開采設備等。我國的煤礦開采以井下開采為主。狹義上的煤機專指“三機一架”即采煤機、掘進機、刮板輸送機和液壓支架。
我國在 1964 年由太原分院和鄭州煤機廠設計出 70 型邁步式自移支架,從此開始了液壓支架的國產化進程。1984 年,北京開采所、沈陽所、鄭州煤機廠在沈陽蒲河礦進行我國第一套放頂煤液壓支架的工業性實驗,進而研制了多種低位、中位和高位放頂煤支架,成功地在緩傾斜厚煤層和急傾斜厚煤層水平分層工作面使用。1990 年后,國產液壓支架得到了全面的發展。目前,國內大、中型礦井中,條件合適的煤層均采用液壓支架進行綜合機械化開采。
煤炭綜采設備后市場服務的發展是和煤機制造行業乃至煤炭開采行業密不可分的,煤炭綜采設備在投產過程中,因為使用環境條件比較惡劣,裝備故障時常發生,如果設備故障得不到有效解決將嚴重影響設備的生產運營。煤炭綜采設備運轉中,通常有兩種原因引發故障,一個是備件需更換,此類故障易于解決,及時更換即可;另一種是設備需維修,設備維修需對工藝、技術等均有要求,且可能伴隨零部件更換。煤炭綜采的維修和備件更換服務均是煤炭綜采設備產業下的延伸行業,該行業發展特點與發展狀況與液壓機械裝備制造行業的發展緊密相關,受機械制造行業發展拉動。
我國煤炭開采行業從上世紀 90 年代至今機械化程度和作業效率不斷提高,與之相關的煤炭綜采設備后市場服務行業也隨之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低水平到專業化的發展歷程。煤炭綜采設備后市場服務行業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行業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1)孕育階段(2009 年以前):
上世紀 90 年代,受經濟發展水平制約,煤炭需求量較小,開采規模有限,采煤機械化水平非常低,基本采用的是粗放式的炮采。此時采煤機械化應用總體比例不足 20%,尤其是比較先進的綜采設備占比較低,主要依賴進口,返廠維修成本極高。
2004 年左右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煤炭需求持續上升,煤炭行業逐漸景氣,原始的炮采作業已經無法滿足大量的煤炭需求,加上更高的安全性要求,煤礦企業不得不大量上馬普采和綜采工作面。普采作業方式使用機械采煤,液壓千斤頂支護工作面;綜采作業方式使用采煤機、掘進機、刮板機和液壓支架“三機一架”進行綜合機械化采煤,技術性強,適用于規模化采煤。
在這個階段,煤炭綜采設備在我國已逐漸普及,并逐漸由進口轉向了基本國產化,設備專業化程度提高,機、電、液聯合控制精度增強,此階段煤炭企業專業化分工程度低,煤炭綜采設備基本依靠煤企自身進行簡單的維護,以更換零部件為主,同時煤礦周邊的小型維修廠和跨區域的專業維修公司開始出現。可以說這個階段國內大型煤礦對綜采設備已經初步有了后市場服務的需求。
(2)起步與調整階段(2009-2016 年)
2009 年-2012 年,得益于煤炭市場的繁榮發展,煤礦機械后市場的市場潛力明顯,經濟價值突出,煤炭生產企業、煤機制造企業紛紛布局于此,通過參股的模式,與社會資本合作成立專業化的后市場服務公司,這一類企業技術水平高、市場資源豐富、經營模式靈活,成為了煤礦機械后市場服務的主要參與者之一。
2012 年以后,我國煤炭行業進入下行周期,煤炭企業效益不如從前。隨著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輔分離推進,越來越多的煤炭生產企業開始冷靜思考如何在新的周期同步提高生產的效率和精細化程度,這給了外部的專業化服務商更多的機會的同時,也給煤炭綜采設備后市場服務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許多較小的煤機服務提供商紛紛關停調整,規模較大煤礦機械后市場服務商開始努力提升自身產品服務水平和開拓新的業務品種,于是維修與再制造、全壽命周期專業化總包服務、二手設備租售等后市場服務品種也逐步出現。隨著市場空間的擴大和服務品類的增加,行業內開始出現服務區域輻射全國、技術水平較高、服務意識完善的專業化綜合后市場服務商。
(3)行業調整后開始步入成長階段(2016-至今)
2016 年是煤炭行業的谷底,2016 年之后行情逐漸復蘇。經歷過上一輪的低谷后,雖然原煤需求量上升,但煤炭生產企業開始更加理性地進行經營決策,對于后市場的需求逐步恢復的同時,對后市場服務的要求也轉變,開始求精求專。這一階段,煤礦機械后市場服務同時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具有較強實力、技術過硬的綜合性服務公司將獲得了較大的發展空間。
2、煤礦機械后市場行業現狀與前景
我國煤礦機械后市場的服務主體目前以煤礦企業自服務和專業后市場服務商為主,未來行業的發展趨勢將更有利于專業后市場服務提供商,影響本行業的發展前景的主要有利因素如下:
(1)專業化服務模式的主流化
現階段,在煤礦機械后市場服務行業中,煤炭企業自服務模式在備品配件供應管理和維修與再制造等兩個業務品種市場份額占比較高,但這種模式在效率、成本等方面都面臨瓶頸,往往都是煤礦企業的成本中心,嚴重影響了煤礦企業自身經營效率,不利于其聚焦主業,這種自主服務模式的劣勢也將成為被專業服務模式逐步替代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為國企改革中的最大熱點,整體上仍將朝縱深方向持續推進。煤炭企業客戶多為大型國有企業,國企改革的眾多舉措將促使國有煤炭企業剝離一些輔助性的產業或業務環節,轉向社會采購,進一步聚焦主業,提高生產經營效率,這將加速改變目前煤礦機械后市場服務行業的煤企自服務的低效模式,逐步轉向專業服務提供商采購。
綜上,在市場壓力和產業政策的聯合推動下,專業服務模式未來將成為煤礦機械后市場服務市場主流,這將逐步為專業后市場服務提供商提供較大的市場空間。
(2)后市場服務滲透率上升
目前我國煤礦機械后市場雖然已經形成與汽車后市場行業相似的維修養護、配件供應、二手交易等幾大子行業,但對煤礦行業的滲透率依然偏低。隨著行業的發展,后市場服務滲透率將進一步上升。
煤礦二手機械設備的租售業務的快速發展將帶動后市場滲透率的上升。近年來煤炭行業走出了大熱行情,進入了穩定時期,越來越多的煤企開始思考生產效率和經營成本的問題,既需要提高機械化程度和作業的安全性,購置新的煤礦機械設備時又需要面臨成本高企的問題,這種尷尬局面催生了煤礦機械市場有了更加豐富細化的后市場服務需求,比如二手設備的買賣、租賃、置換、回購。這些新的服務品類將帶動煤礦機械后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另外,機械化率的提升使得煤礦機械增量市場容量擴大,帶動后市場服務的滲透率的提升。根據國家《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期間,采煤機械化程度將從 2015 年的 76%增長到 2020 年的 85%,掘進機械化程度將從 2015 年的 58%提高到 2020 年的 65%,隨著綜采機械設備存量的增加,后市場服務面將更廣。
(3)后市場服務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我國煤礦機械后市場服務行業目前競爭主體,除煤炭企業自服務主體外,還有數量眾多的外部服務主體,這些外部服務主體都呈現規模小、服務品種單一、服務區域窄、技術能力差等特點。2012 年以后,我國煤炭行業開始進入下行周期,煤炭企業效益不如從前,越來越多的煤炭生產企業開始冷靜思考如何在新的周期同步提高生產的效率和精細化程度,這雖然也給了外部的服務主體提供更多的機會,但這也給它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務開始求精求專。許多較小規模的區域性外部服務提供商紛紛關停調整,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趨勢明顯,這將為具有較強實力、技術過硬的綜合性服務公司提供發展機遇。
(4)產業政策支持
煤礦機械設備后市場服務屬于機械工業服務業。制造業服務化是我國工業轉型的一大重要趨勢,在保持工業生產過程的連續性、促進工業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提高生產效率上意義重大。國家鼓勵和支持機械工業服務業發展,頒布了多項政策法規加以重視,因此煤礦機械后市場服務符合國家政策導向,屬國家產業政策大力扶持的產業。
國務院于 2014 年 8 月 6 日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指出發展技術支持和設備監理、保養、維修、改造、備品備件等專業化服務,提高設備運行質量,支持工業企業所屬信息服務機構面向行業和社會提供專業化服務;國務院于 2015 年 5 月 8 日頒布了《中國制造 2025》,指出加快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推廣應用;國務院于 2016 年 3 月 18 日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加快推動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引導生產企業加快服務環節專業化分離和外包;國務院于 2016 年3 月 28 日頒布《工程機械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出著力提升工程機械產品可靠性、耐久性及環保、安全性,繼續加快建設工程機械后市場服務平臺;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和中國工程院三部門聯合于 2016 年 7 月 12 日發布《發展服務型制造專項行動指南》,旨在指導貫徹落實《中國制造 2025》(國發〔2015〕28號),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促進制造業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國務院于 2016 年 8 月 1 日頒布《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指出提升裝備制造業服務質量,適應生產性服務業社會化、專業化發展要求,發展技術支持和設備監理、保養、維修、改造、備品備件等專業化服務,提高設備運行質量;國務院于 2016 年 12 月 22 日頒布《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鼓勵應用煤礦機械再制造產品和技術,將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 85%,掘進機械化程度達到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