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纖維行業市場供求狀況及變動原因(附報告目錄)
1、膳食纖維行業概況
(1)膳食纖維的概念、分類和主要功效
膳食纖維是一種多糖,無法被胃腸道消化吸收,因此曾一度被認為是“無營養物質”而長期未得到足夠的重視。然而,隨著營養學和相關科學的深入發展,人們逐漸發現膳食纖維具有相當重要的生理作用,以致于在膳食結構越來越精細的今天,膳食纖維成為學術界和大眾關注的物質,并被營養學界補充認定為第七類營養素,和傳統的六類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與水并列。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0-2026年膳食纖維行業細分市場分析與前景預測報告》
根據是否溶解于水,可將膳食纖維分為可溶性膳食纖維和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兩大類。不可溶性膳食纖維不能溶于水,主要對食物在腸胃運行和停留的時間、排便過程等產生影響。而可溶性膳食纖維可在水中溶解,吸水會膨脹,并且可被大腸中微生物酵解,易形成溶膠或凝膠,具有很強的離子吸附性,能吸附膽酸、膽固醇及有害物質,并可以清除自由基,同時還具備益生元的作用。因此,可溶性膳食纖維的生理作用和應用領域比不可溶性膳食纖維更加廣泛,2018 年全球膳食纖維市場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占到全部市場份額的約 80%。可溶性膳食纖維主要具有以下生理功效:
a、較強的吸水和膨脹功能。可溶性膳食纖維可吸收其自身質量數倍甚至數十倍的水分,其在腸胃中吸水膨脹并形成高粘度的溶膠或凝膠,會使人產生飽腹感并抑制進食,有較好的減肥功能。同時,可溶性膳食纖維會增加大便水分和體積,刺激腸道蠕動,加速排便速度,使糞便中的有害物質,特別是致癌物質及時排出體外,大大減少腸道癌和痔瘡等的發病概率。
b、調節血脂,促進新陳代謝。膳食纖維可以控制脂肪酶的活性,導致食物脂肪消化受阻,使大量未消化的脂肪排出體外。部分可溶性膳食纖維可以阻止或降低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向腸細膜淋巴的運輸作用,從而減少人體對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的吸收。同時可溶性膳食纖維能幫助人體對礦物質(如鈣、鐵、鎂等)元素的吸收,并且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
c、具有與陽離子結合和交換的能力,能夠解毒和降低血壓。膳食纖維化學結構中包含一些羧基和羥基類側鏈基團,呈現出弱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的作用,可與陽離子,尤其是有機陽離子進行可逆交換。其能與腸道中的 K+、Na+進行交換,促使尿液和糞便中大量排出 Na 和 K,從而降低血液中的 Na+與 K+的比值,產生降低血壓的作用。同時,膳食纖維可與 Cu、Pb 等重金屬離子進行交換,緩解人體重金屬中毒程度。
d、預防癌癥和清除自由基。可溶性膳食纖維呈溶液狀態,主要促進腸道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有益菌的產生,同時還可產生大量的短鏈脂肪酸和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丁酸,預防結腸癌。同時根據相關文獻記錄的實驗結果,可溶性膳食纖維有清除自由基的功效。
(2)膳食纖維的應用及市場分析
膳食纖維可廣泛應用在食品、飲料、保健品和醫藥制品中,用來補充人體生理所需的膳食纖維量。同時膳食纖維可影響產品的顏色、風味、保油性和保濕性;作為穩定劑,對食品品質、結構等有改善作用;也可作為增稠劑,控制糖的結晶,提高產品貨架期。膳食纖維在食品中的應用主要如下:
a、在焙烤食品中的應用。膳食纖維可應用于面包、蛋糕、餅干等焙烤食品中,添加的膳食纖維可吸附水分,有利于產品的凝固和保鮮,提升產品口感,延長產品保質期,降低企業成本。同時,部分膳食纖維還具備一些特殊功能,如玉米、麩皮膳食纖維具有特殊的香味,可用于提高焙烤食品的香味;小麥麩皮膳食纖維具有膨松功能,加入面包等食品中可使其保持松軟,增進食品風味。
b、在主食食品中的應用。膳食纖維可用于制作饅頭、面條、米飯等主食。饅頭中加入膳食纖維,可強化面團筋力,成品顏色及味道如同全麥粉做成的饅頭,口感良好,無發酵和粗糙感。面條中加入膳食纖維,面條煮熟后強度增加,韌性良好,耐煮耐泡,比單用面粉做成的面條口感更好。米飯中添加膳食纖維可使其更加蓬松清香。
c、在肉制品中的應用。肉制品中添加膳食纖維,可保持肉制品中的水分,降低熱量。同時,一些肉制品中油脂含量較高而易氧化,膳食纖維具有較好的抗氧化作用,添加后可延長肉制品的保存期。
d、在飲料制品中的應用。膳食纖維可應用于各種高纖維飲料中,除健康和保健作用外,還可提高產品的穩定性、分散性和沖調性,防止結塊。在乳酸菌奶中,添加的膳食纖維可作為活性菌的營養源,使其保持活性,延長產品貨架期,并增強乳制品的口感和風味。
膳食纖維產業發展的程度與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相一致。歐美發達國家早在 20 世紀 70 年代就興起了膳食纖維的研究、開發與應用高潮,并逐步將膳食纖維作為一種功能性食品配料用于食品工業,開發出多種添加膳食纖維的糕點、乳制品、果醬、飲料等高纖維食品,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模。在市場需求的催生下,早在 2009 年美國高膳食纖維類產品的年銷售額已超過 500 億美元。歐美、日本等國近年來已將膳食纖維食品作為腸癌、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的主要食品,大部分面食中如面包、面條和饅頭都不同程度地添加了一定量的膳食纖維,高纖維主食已成為人們補充膳食纖維的主要途徑,其消費需求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發達國家在發展膳食纖維產業的同時,大大減少了各種慢性病的發生,也減少了公共衛生和社會保障的壓力。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美味的過度追求,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的過量攝入,以及食物結構的日益精細化,致使我國出現了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糖尿病等疾病的流行,這與膳食纖維的缺失存在著一定的關系。經過數十年的科學研究,現已證明膳食纖維具有多重健康功效,是值得向全民推廣的普及型健康產品。
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營養學界對膳食纖維的攝入給出了統一的建議,即每人每天攝入量在 25g—35g 之間,其中美國糖尿病協會建議糖尿病患者可以適度提高到 45—55g。學術界還認為該類產品的應用范圍為 3-100 歲男女老幼均適用。
由于我國擁有約 134 億的人口基數,膳食纖維產業有著巨大的經濟價值。以人均每日 5 元的消費價格計算,年總量也將突破 2 萬億左右。
2018 年,我國膳食纖維行業總產值約 36.56 億元,全球膳食纖維行業總產值約為 174.11 億元。預計到 2025 年,我國膳食纖維行業總產值將達到 57.15 億元,全球膳食纖維行業總產值將達到 244.08 億元。
5、市場供求狀況及變動原因
現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為了增加口感和味道,食物往往經過多次的加工并且添加食品添加劑,食物過于精細化容易導致營養成分丟失;人們攝入高熱量食物過多、運動量減少等飲食和生活習慣容易引起肥胖。在普通食品中選擇添加健康配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一難題。具有改善腸道菌群的健康配料主要包括三類:一是益生菌,如長雙歧桿菌、動物雙歧桿菌、植物乳桿菌、嗜酸乳桿菌等;二是益生元,主要指低聚糖類,如低聚果糖、低聚異麥芽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等;三是可溶性膳食纖維,如葡萄糖、抗性糊精等。
2018 年,食品飲料行業推出了不少新產品,而產品創新的重點在于迎合消費者對更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隨著 2018 年 6 月起美國 FDA 發布新的膳食纖維標準,將營養成分標簽上的 9 種特定纖維歸類為“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膳食纖維不再僅僅是出現在谷物相關產品中,而是作為功能性配料以及作為糖的替代品,出現在一系列食品和飲料中。比如可口可樂公司推出了幾款飲料新品——純悅神纖水、可口可樂纖維+和雪碧纖維+。這幾款產品都添加了膳食纖維(抗性糊精),每瓶飲料添加一定人體每日所需的膳食纖維含量,能夠有效維護人體健康。
未來膳食纖維產品的市場增長動力將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1)膳食纖維對老齡化問題的意義
目前,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并且人口的老齡化程度正在加速加深,形勢比較嚴峻,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備受關注。老年人由于咀嚼和消化功能下降,一般膳食比較精細,食物纖維的含量很低。因此,通過科學的工藝提取食材中的膳食纖維并且添加到老年食品中具有重要是十分有意義的。研究和開發適合老年人的食品,基于老年人的生理特點,遵循老年人的膳食原則,重點發展低鹽、低脂、低能量、高膳食纖維的食品,可以減少老年人營養性疾病的發生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2)發展膳食纖維產業可以解決慢性病的高發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社會進步,我國同樣不可避免的遭遇了美國當年因富裕而來的營養代謝失衡性疾病的爆發性流行,也引起了我國全民健康狀況的惡化加劇。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等營養失衡代謝性疾病的爆發性流行,均與食物的過于精細化和膳食纖維的缺失有著密切的關系。
(3)推動“健康中國”國家戰略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 年)》文件中明確指出:我國居民膳食纖維攝入明顯不足。該文件也對居民膳食纖維缺乏給予了重視。根據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膳食纖維分會調查顯示,在我國的一線大城市,如:上海、廣州市民的膳食纖維攝入量與營養學標準相比,每日的缺失達到了 65%-70%,而在全國城鄉統計分析的個人平均缺失率,也達到了約 50%左右。如此大量的缺乏,是引發“富貴病”與的根本原因之一。根據相關分析研究,如果全民膳食纖維在飲食營養結構中,保持足量攝入的目標,再加上“三高食物”(高糖、高油、高鹽)的平衡控制和增加適量運動,則營養失衡代謝性疾病的發病率可以在現有基礎上至少降低80%以上。如此巨大的全民健康的社會價值,是膳食纖維產業化發展戰略與美好前景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