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處理行業細分市場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附報告目錄)
1、水處理行業概況
我國水資源面臨的兩大問題是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嚴重,針對這一嚴重現實,國家制定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近年來,隨著公眾的環保及飲水安全意識越來越強,社會對水質的要求逐步提高,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水處理行業的發展。在此背景下,國內水處理行業迅速發展,新的水處理技術不斷得到應用,整個行業的規模也呈逐步擴大的趨勢。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0-2026年水處理細分市場專項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2、水處理行業現狀分析
(1)生活飲用水行業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生活飲用水的水質標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國家也出臺了相應的標準和政策。然而,由于我國供水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我國飲用水安全保障依然面臨著基礎設施老化、日益增加的新型污染物風險以及極端氣候等威脅。目前我國供水水源水質現狀不容樂觀,有藻類和臭味等問題,存在環境和健康風險。同時水廠工藝仍以常規工藝為主,難以應對復雜的水源水質問題,水廠深度處理規模嚴重不足。對飲用水水廠工藝進行升級改造是當務之急,已成為水務行業的共識。
(2)污水處理行業分析
污水處理行業主要表現為污水處理已經具有明確的行動目標,水處理投入穩定增長,水處理市場規模不斷的擴大。根據《“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十三五”期間全國城鎮污水及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投資達 5,644 億元,比“十二五”時期將增長 31.26%。2019 年3月5日,財政部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查《關于2018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報告中提出要積極支持污染防治,將消滅城市黑臭水體作為水污染治理的重點,水污染防治方面的資金同比增長 45.3%。伴隨著政策的大力推動、治理目標的明確提出及資金投入不斷增長,我國城市污水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亦不斷增速。
2015-2020年全國城市污水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固定資產投資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3、水處理行業與上、下游之間的關聯性分析
水深度處理行業的發展與上、下游行業之間存在相互依存、互為促進的重要關聯性。水深度處理行業的上游行業主要包括處理設備、材料制造、藥劑生產行業等,下游為各地市政污水處理的公共服務需求。上游設備制造、藥劑生產等行業的技術進步及成本降低將有利于污水處理行業盈利水平的提高,而水處理行業的快速增長也將帶動對環保設備、材料制造等行業的需求增長,進而促進其進一步發展。目前,隨著我國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的不斷加深,社會公眾對防治水污染、保護環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從而有利于促進污水處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4、水處理細分行業現狀及市場分析
隨著對國家環保產業政策的落實,水處理行業在“總量控制”上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從“質量控制”上來說,還任重而道遠。飲用水深度處理、污水提標改造和污廢水資源化利用領域的市場規模十分廣闊。
(1)飲用水處理方面
我國目前的飲用水標準為新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規定自 2007 年7月1日起全面實施,自 2012 年7月1日起強制執行。2011 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會同有關單位組織國家認可的專業水質檢測機構對占全國城市公共供水能力 80%的自來水廠出廠水進行了抽樣檢測。按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評價,自來水廠出廠水質達標率為 83%。水質標準的發展大致可分為:衛生、安全和健康三個階段。我國正處于水質安全的階段,健康的理念正在萌芽和發展中。根據政策要求,從 2016 年起地級及以上城市和部分有條件的縣級單位需定期發布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信息。在此背景下,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分別制定發布了飲用水達標提標行動,對現有的飲用水標準進行提升,引導供水企業提高飲用水水質要求。上述地方政府的舉措具有很強的示范作用,推動了飲用水深度處理市場的快速成長。市場容量方面,根據住建部發布的 2017 年《中國城鄉建設統計年鑒》數據,至 2017末,中國城鎮(設市城市、縣,不含其它建制鎮)供水綜合生產能力約為 3.69 億噸/日。根據《全國城市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十三五”規劃》要求對出廠水水質不能穩定達標的水廠全面進行升級改造,總規模 0.65 億噸/日。
(2)污水處理行業分析
近年來隨著水環境壓力的加大,我國的污水處理排放標準不斷提升。2015年國家環保部發布修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的征求意見稿,根據環境保護工作的要求,在國土開發密度已經較高、環境承載能力開始減弱,或環境容量較小、生態環境脆弱,容易發生嚴重環境污染問題而需要采取特別保護措施的地區,應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行為,在上述地區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執行水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我國面臨提標改造的水處理規模占比較高,深度水處理市場增量可觀。根據2017年中國城鄉建設統計年鑒,2017 年全國僅城市即有 2,209 座污水處理廠,合計處理規模 15,743 萬立方米/日。為推動落實“水十條”任務要求,生態環境部建立了覆蓋所有處理規模 0.05 萬立方米/日及以上的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清單,《全國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清單》明確了到 2020 年底應執行的排放標準和目前實際執行的排放標準。
(3)再生水、新生水與資源化領域
再生水領域受到政策有力支持。《“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指出,我國應進一步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由“規模增長”向“提質增效”轉變,由“污水處理”向“再生利用”轉變,全面提升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使群眾切實感受到水環境質量改善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