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執行系統(MES)行業總體競爭格局及進入壁壘分析(附報告目錄)
1、行業總體競爭格局
伴隨著國際 MES 市場的發展,MES 廠商猶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來。目前,MES廠商的背景基本上是三類:自動化背景、ERP 背景以及獨立 MES 提供商。
第一種,自動化背景的廠商,在控制層的自動化程度上有優勢,這樣在資料收集的第一個環節上,高效有保障的收集到可靠資料,減少人為的錯誤數據產生。缺點是在業務的流程和系統的整體把握上會缺乏經驗,和各個系統的對接上會相對效率略低。這類廠商的代表有:GE Fanuc、Siemens、Rockwell 等。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6年制造執行系統(MES)行業發展趨勢及前景預測報告》
第二種,ERP 背景的廠商,ERP 自上而下的開發模式是業務流程和整體架構上有ERP 的機構依據,系統的流程比較清晰,可是缺乏底層的設備信息,自動化不高,人工輸入比例較大,資料的準確性差。
第三種,獨立 MES 提供商,這類廠商他們積累了很多不同行業的經驗,對現場的應變能力較好,系統的彈性較大,靈活多變,適用廣。缺點是其專注于 MES 或者 MES中的某一項功能,如自動識別、質量管理、組態系統、測控等,導致成效在管理層上不是那么快或者直接感受的到,同時對工廠的生產改造上帶來的實質性改變較少。這類廠商仍存在的代表有 CAMSTAR Systems、Honeywell、Tieto 等。
在國內,按照主要服務行業的不同,MES 廠商可以分為四類:
第一類,借鑒國外自動化廠商的成功經驗,背靠國內壟斷行業發展自身優勢產品,如石化盈科、上海寶信、哥瑞利軟件等,主要服務石化、煙草、半導體、太陽能高科技制造等偏流程的工業;
第二類,與大陸市場緊密相連臺資軟件公司,如甲上科技、明基逐鹿、中冠資訊、臺灣羽冠等;主要服務電子、汽車等離散工業;
第三類,與本土企業結合發展的國內軟件企業,如大連華鐵海興、哥瑞利軟件、萬友軟件、和利時等,具有很強本土優勢,很適宜本土制造企業使用。
第四類,與汽車、航空、航天、電子制造為背景依托,而成功發展的國內軟件公司,如元工國際、中江聯合等。
2、MES行業主要進入壁壘分析
制造執行系統(MES)行業主要進入壁壘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1)人才壁壘
下游制造業企業機構設置復雜、協同化管理要求高、專業性強,且生產工藝、生產流程較為復雜,由于MES企業需要根據客戶的特定化需求提供信息化服務,要求從業人員不僅需要掌握軟件研發核心技術,還需要掌握客戶所處行業知識。而MES行業中既懂軟件技術又具備行業背景的復合型人才匱乏。行業內高素質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市場人才相對有限的現狀,構成進入本行業的人才壁壘。
(2)技術及經驗壁壘
企業在提供信息化服務的過程中, 不只是向客戶提供軟件產品和實施系統集成,還需要幫助客戶分析業務需求,分析現有信息系統中存在的不足,幫助客戶根據業務發展目標規劃信息化項目,提供需求分析、項目規劃、項目建議、項目可行性研究、總體設計、解決方案編制、實施方案編制等咨詢、規劃、設計服務。同時,客戶對系統自身的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等方面要求很高。項目采用的公開招標方式,使企業以往的項目業績、系統安全可靠的實現性等諸多因素直接決定企業是否具有投標參與資格以及中標的可能性。因此,進入本行業需要相當豐富的經驗積累。
(3)客戶資源壁壘
信息化服務提供商需要對客戶的業務流程和應用需求有較深入的了解,能將定制開發的應用軟件與客戶的其他系統緊密集成。信息化項目不僅需要實施企業提供軟件和系統集成,還需要企業為項目提供長期運維服務。經過長期的合作,客戶對企業提供的系統和服務逐漸形成依賴,對信息化服務提供商保持一定的忠誠度。信息化服務提供商通過長期的技術應用和服務逐步培養出穩定成熟的客戶群,而新的行業進入者很難在短期內建立穩定的客戶群。
(4)制造業行業壁壘
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制造業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導部門和經濟轉型的基礎,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托,制造業是我國城鎮就業的主要渠道和國際競爭力的集中體現。因此,進入如汽車、機械等制造行業的MES實施服務提供商除了具備深厚的技術背景外,還需要深刻了解制造業行業信息化建設及技術演變過程、制造行業體制、組織機構、管理模式、業務流程才能提供符合企業業務發展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