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控制及優化主要領先企業及行業發展存在問題(附報告目錄)
1、國外先進控制與優化發展概況
國外的工業自動化領域,基礎研究、產業化、生產制造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國外先進控制軟件出現于上個世紀 70 年代末,經過 10 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以 DMC、Setpoint、Profimatic 和 Adersa 等專業公司為代表的先進控制軟件供應商和服務商,并于上個世紀 90 年代初進入中國市場。以 AspenTech 收購和整合 DMC、Setpoint,Honeywell 收購 Profimatic 為契機,到本世紀初,先進控制軟件已得到迅速發展,全球已有幾十家公司推出了上百種先進控制和優化軟件產品,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流程工業應用軟件產業。目前先進控制及優化已應用到冶金、熱電、氯堿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建材、造紙、制鹽和農藥等領域。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6年中國先進控制及優化行業投資前景專項報告》
先進控制與優化行業主要應用領域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行業細分市場主要領先企業
優化控制在國外已經發展多年,國內優化控制行業還是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在西安熱工院、清華大學、廈門大學等單位在鍋爐燃燒優化控制方面生產有過零星的文獻報道和個別的現場應用,所以目前該行業的競爭相對溫和;在化工主要領先企業包括,北京和隆、 ASPEN、HONEYWELL、浙江中控等企業;在燃燒領域主要為北京和隆,目前國內能夠真正工程化、大面積實施的企業非常少,只有西安熱工院、清華大學等單位在一些學術文章或者零星的實驗項目上有報道。
外資優勢品牌技術實力雄厚,產品在國外應用時間久,品牌知名度高。但是外資品牌存在產品價格非常高、實現成本高,不適合中國工業生產企業的現狀。同時,國外優化控制解決方案對于現場的應用條件要求非常苛刻,而目前國內制造業自動化程度較低,測控條件差,人員操作水平低,國外優化控制方案不適用,因此沒有在國內市場得到廣泛普及和應用。業內領先的外資品牌主要有:AspenTech、Honeywell、日本新日鐵、瑞士英維思 Invensys、美國西屋、德國西門子等。
3、行業發展存在問題
(1)國內先進控制及優化技術沒有完全成熟
先進優化控制行業在國內起步較晚,技術研發總體還不夠成熟,技術成果不成體系,沒有實現真正產業化。雖然中國正在極力推進工業轉型升級,但在國內工業自動化市場上占據主要份額的依然是國外品牌。
(2)技術和管理人才相對短缺
先進控制和優化行業是一個跨專業、前沿學科、邊緣學科多專業融合的行業,需要精通計算機軟件、計算機硬件、經典控制理論、現代控制理論、運籌學、工藝設備、儀器儀表等各方面的知識,對于研發人員要求非常高。專業技術人員需要較長時間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積累和培養,人才相對短缺。
(3)企業對先進控制和優化的認識有待提高
優化在國內是一個新興的領域,國內工業企業對其認知有限。企業自動化的認知過程也是近十幾年的事情,現在還沒有意識到優化控制能帶來可觀經濟效益。甚至有人對先進控制和優化技術還持懷疑態度。并且,由于國外優化控制技術在某些行業實施效果不理想,國內企業對國產優化控制技術缺乏信心,國產優化控制技術的實施和推廣也受到了一些影響。
4、行業的基本風險特征
(1)國家宏觀經濟波動和宏觀政策變化的風險
先進優化和控制行業的下游行業包括冶金、熱電、氯堿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建材、造紙、制鹽和農藥等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柱行業,這些行業受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和宏觀經濟政策影響較大,因此企業的發展與國家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密切相關。如果宏觀經濟發生重大的波動和調整,或者某些下游應用領域受宏觀政策影響出現較大調整,都將會對企業業績帶來一定不利影響。特別是先進優化和控制行業的下游行業多屬傳統行業,如果這些行業出現運行情況不佳或者受國家產業政策變動的影響,都將在總體上影響優化控制行業的整體需求。
(2)技術風險
先進控制及優化技術是一個跨行業、跨專業、多專業融合的前沿學科,涉及計算機硬件、軟件、控制理論、運籌學、工藝知識、設備知識、管理、儀器儀表等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先進控制技術的研發,需要聚集多專業復合型知識結構的專業人才,將多方面的專業知識進行有機融合。這也是國內相關研究成果也僅限于理論研究水平,沒有真正應用于現場實際生產過程中去的原因;并且,國內在優化行業的研究往往對生產過程的某個方面、問題或者某個設備進行研究,通用性差。國內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整體上還是處于發展的早期,當前國內優化控制技術大多處于學術領域范疇,實際應用的比較少。如果行業內技術不能持續創新、或者新技術不能有效產業化,將成為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