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石英石行業競爭程度及前景分析(附報告目錄)
1、行業的競爭程度
(1)技術競爭
我國人造石英石行業生產技術有一定的發展,主要集中在那些中大型企業中。這些企業入行較早、資金雄厚、實力較強,能夠在技術研發方面投入較大的精力并研發出先進的生產技術,而這些技術的應用又使得企業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反之,小型企業采用傳統的生產技術、較為落后,生產的產品質量不穩定,無法獲得消費者的認同,企業的經營狀況就不會太好。企業實力較差,沒有足夠的資金以及精力投入技術研發,企業技術就不會進步,這樣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企業很難發展。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6年人造石英石行業市場調研及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人造石英石行業競爭程度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品牌競爭
人造石英石行業經過近十年的高速發展,目前呈現出國外品牌、國內品牌(民營企業為主體)并存的局面。
國外人造石英石品牌,主要是使用意大利 Breton 生產線的人造石英石生產企業。這些生產型企業技術力量雄厚、資金實力較強、高端市場的占有率較高。就目前而言,規模最大的六家國外人造石英石生產型企業分別為:西班牙的Silestone、以色列的 Caesarstone、韓國的 Hanstone,葡萄牙的 Compac、越南的Vicostone、美國杜邦的 Zodiaq。這六家人造石英石廠家的產品,已經成為目前裝飾行業、櫥柜行業首選的面材產品。
國內人造石英石企業起步較晚、核心技術不夠完善。隨著下游行業(櫥柜、浴室柜行業)的需求增長,我國人造石英石行業也得到了很大推動,對比國外人造石英石品牌,國內人造石英石廠家的產品售價相對低廉,能夠更廣泛的被消費者接受。近年來,廣東、山東等許多地區出現了較多的人造石英石生產企業,這些企業在技術更新、產品升級、研發投入、業務拓展、規范化管理、規模化發展以及資本運作(收購、兼并、聯合)等方面積累了較多經驗,由此產生了一些國內知名品牌廠商,如中旗賽凱隆、新云英石等。
(3)價格競爭
我國人造石英石產品在價格方面的競爭十分激烈,但大多數價格競爭集中在中小企業的產品中。這些企業的產品品牌效應較差,為了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只能依靠較低的價格贏得市場份額。但價格競爭不利于企業的發展,較低的價格導致企業的盈利水平也較低,企業很難獲得長久穩定的發展。而大企業的產品品牌效應好,雖然價格較高,但產品質量有保障,更容易獲得市場的認可。所以中小企業應該努力發展生產技術、提高產品質量,以產品贏得市場。
2、 有利因素
(1)國內市場容量和消費增長潛力巨大
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是我國人造石英石行業快速增長的有力保證。人造石英石消費與居民收入水平直接相關,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將帶來居民收入水平的顯著提升,加之國家鼓勵消費、拉動內需的經濟政策,以及城市化進程加快等因素,均為人造石英石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巨大的市場空間。
與此同時,隨著國民素質的提高和消費理念的轉變,社會消費結構逐漸向發展型、享受型升級。消費者對商品的品牌附加價值的認知程度逐漸提高,消費心理和需求逐漸呈現出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特點,從而為人造石英石向細分領域發展和差異化定位提供了進一步空間。
(2)監管不斷規范化
從國家監控力度看,我國政府對人造石英石行業的監管力度隨著行業的發展不斷加強并走向規范化,人造石英石行業的準入門檻也不斷提高。監管日趨嚴格所導致的成本增加使得部分生產條件差、無品牌優勢的小型人造石英石企業將被逐漸淘汰,而具備品牌優勢和質量管理優勢的大中型人造石英石企業則獲得了提高市場份額和整合市場的機會。
3、行業主要風險
(1)市場風險
目前國內人造石英石產品市場及消費者認知度較低,行業準入門檻不高。國內目前從事人造石英石的生產企業有數百家,大多數為中小型企業,大部分從事低端產品的制造,而且什么類型的石材都混合生產,質量參差不齊,存在同質化競爭,低價傾銷行為,其中專注生產人造石英石的企業約有 200 多家。每年都會有新的企業加入人造石英石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是規范型專業化企業微乎其微。因此,行業現有企業必須大力引進人才、加強自主研發創新、提升產品品質、打造高附加值的新產品、打響企業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2)行業競爭風險
通過近十幾年人造石英石行業的高速發展,如今整個人造石英石行業呈現出國外品牌、國內品牌(民營企業為主體)并存的局面,目前有四百多家中小型生產企業。人造石英石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效應,初期進入該行業的門檻不高,也通常不存在結構性的障礙,因此在較小規模層級上的行業應用需求上競爭激烈,但由于需求規模小,材料多樣化,因此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較弱,從而會減弱競爭力。人造石英石產品在客戶的整件設備中成本敏感度較低,也會導致議價能力不強,削弱競爭力。在未來經濟不太景氣的情況下,產品結構的差異,對企業的生產和銷售將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企業需要對市場產品需求結構有清晰認識,根據企業的產品生產結構是否在市場中占優,進行生產選擇,從而減少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