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糖流通行業競爭特點及前景(附報告目錄)
1、食糖基本情況概述
食糖是天然甜味劑,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時也是飲料、糖果、糕點等含糖食品和制藥工業中不可或缺的原料。食糖作為一種甜味食料,是人體所必須的三大養分(糖、蛋白質、脂肪)之一,食用后能供給人體較高的熱量。食糖的種類很多。
根據加工環節不同、加工工藝不同、深加工程度不同、專用性不同,食糖可以分為原糖、白砂糖、綿白糖、冰糖、方糖、赤砂糖、土紅糖等。白砂糖、綿白糖俗稱白糖。食品、飲料工業和民用消費量最大的為白砂糖。根據制糖工藝的不同,白砂糖可分為硫化糖和碳化糖。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6年食糖流通行業發展格局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
食糖主要分類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碳化糖保質期較長,質量較好,生產成本和市場價格相對較高。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糖廠生產的是硫化糖。根據制糖原料不同,白砂糖又分甘蔗糖和甜菜糖,其中我國以甘蔗為原料生產的白砂糖占主導地位。
白糖幾乎是由蔗糖分這種單一成份組成的,白糖的蔗糖分含量一般在 95%以上。食糖生產的基本原料是甘蔗和甜菜,甘蔗生長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甜菜生長于溫帶地區。我國甘蔗糖主產區主要集中在南方的廣西、云南、廣東湛江等地,甜菜糖主產區主要集中在北方的新疆、黑龍江、內蒙等地。盡管原料不同,但甘蔗糖和甜菜糖在品質上沒有什么差別,國家標準對兩者同樣適用。
近二十多年來,白糖的替代產品淀粉糖發展迅速,產量快速增加。淀粉糖大致分成結晶葡萄糖、麥芽糖漿、果葡糖漿等幾種,其中果葡糖漿用于碳酸飲料、果汁飲料、乳制品等產品中。與白糖相比,淀粉糖價格相對便宜,因此淀粉糖近年來頗受食品企業歡迎,而對于成本尤其敏感的中小企業來說,使用淀粉糖要比白糖有更多的利潤。
2、食糖流通行業呈下列行業競爭特點:
(1)形成了多種所有制主體并存的格局
目前我國糖業已經形成了股份制經濟占主導地位,多種經濟成份、多種經營渠道并存的格局,食糖價格完全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市場在糖業資源配置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食糖流通領域已經基本呈現出多種流通主體并存的格局。目前在我國食糖生產和經銷企業中,國有糖業公司(包括零售商業公司)數量逐漸減少,國有和集體性質的生產企業比重趨于下降,不再占主導地位;非國有糖業公司(包括零售商業公司)迅速成長,個體、私營和外資企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并在食糖流通領域發揮重要影響。
(2)市場壁壘不高
從政府政策、規模經濟性、產品差異等幾個方面看,食糖流通企業的進入、退出壁壘都不高,市場壟斷程度不強,企業間的競爭程度比較高。
(3)食糖的替代性和差異性較小
食糖消費的品牌忠誠度不高,在質量等級相同時,對價格更為敏感。由于糖廠產品的差異比較小,市場壟斷程度差。食糖批發企業在競爭中,較少的實施差別化戰略,低價格是企業競爭的重要手段。
3、行業發展前景有利因素
(1)國家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重視
隨著國家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高度重視,相關監管部門不斷加強對化學合成甜味劑的監督管理,推行食品質量市場準入制度,該等措施切實保證了食糖的銷售。
(2)工業用糖持續增長
食品工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我國主要含糖食品產量持續增長,成為拉動食糖消費增長的主要力量。食品工業的發展必然帶動作為工業原料的食糖的持續增長的需求。
(3)居民用糖仍有增長空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人均食糖消費量也呈現增長的態勢。盡管我國人均食糖消費持續增長,但是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有相當大的差距,我國的食糖消費依舊存在相當的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