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狀金屬復合材料行業發展概況及主要方向(附報告目錄)
1、行業概況
層狀金屬復合材料具備節約稀有貴金屬,降低生產成本,改善單一金屬材料的熱膨脹性、強度、耐磨損性等諸多性能,可以解決單一金屬不能解決的技術性問題,屬于新材料中的一種。因此,作為一種既能發揮稀有金屬功能、又能節省資源的新型結構和功能材料,層狀金屬復合材料有著廣闊的運用場景。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6年層狀金屬復合材料行業前景分析及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層狀金屬復合材料主要應用領域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1)加快替代傳統材料
層狀金屬復合材料通過兩層或多層金屬的組合,有效發揮了各自的性能優勢,揚長避短、經濟實用,是一種應用前景廣闊的新材料。90 年代以前,層狀金屬復合材料最早用于衛星過渡接頭、火炮炮管等少數軍事領域;90 年代至 2000 年逐漸擴展至石油、化工、制鹽工業等;2003 年前后開始應用于火電環保脫硫;2007 年開始應用于火電站設備,2008 年開始應用于核電站設備,并陸續應用于金屬冶煉、輸油管道、油氣儲罐、多晶硅設備、海洋工程領域。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層狀金屬復合材料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在下游市場的不斷開發和推廣,層狀金屬復合材料替代傳統材料的進程不斷加快。
(2)技術水平持續提升,初步具備國際競爭力
2004 年之前,國內只能生產單張面積 12m2以下的鈦/鋼復合板,電站用 15㎡以上大面積鈦/鋼復合板全部依賴進口,其市場基本被美國 DMC 和日本旭化成兩家公司所壟斷,每年進口額高達3 億元人民幣以上。另外在 PTA、濕法冶金、氯堿工業、環保等行業所用高端層狀金屬復合材料也存在類似問題,高端產品大部分依賴進口,其價格高昂、交貨周期長。航空航天、核工業工等領域使用的層狀金屬復合材料更是被國外公司長期封鎖。國內層狀金屬復合材料制造企業經過長期研發和積累,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其單張復合板的面積可達 30㎡以上,在高端產品上逐步具備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3)核電、環保、石油煉化及精細化工、航空航天等市場催生新的增長點
A、核電及核乏燃料處理市場
在核電建設的同時國家在大力投資核廢料的安全處理,乏燃料并不是常說的核廢料,它是指在反應堆內燃燒過的核燃料,經過一定的時間從反應堆內卸出。乏燃料仍有 95%的鈾沒有燃燒,同時還會產生一些新核素,如 1%的钚和 4%的其他核素。對于它的后處理,國際上一般采用兩種辦法:永久禁錮在地下或是循環再利用。
核燃料循環再利用就是要回收鈾、钚等易裂變材料以及可以利用的次錒系元素等物質,并制成核燃料組件再次使用,而其他放射性核素固化制成玻璃塊狀的高放廢物封存。
乏燃料后處理廠投資空間巨大,我國早在 1983 年就確立了核能發展“必須相應發展后處理”的路線,明確了后處理在提升鈾資源利用率和減少廢物產生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統籌核能事業發展需要,積極推進乏燃料后處理、快堆及 MOX 燃料制造等產業和技術發展。但隨著乏燃料貯存水池的飽和,乏燃料的運輸能力、貯存設施和后處理能力均面臨挑戰。
目前以西北有色研究院牽頭為主體的集團多個公司深耕深植乏燃料處理領域,成為國內首批進入該領域的集團企業,乏燃料后處理關鍵設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的實施,將極大地提高乏燃料后處理取送樣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水平,從而提升我國乏燃料后處理的整體技術水平,為國家重點建設工程提供閥門設備配套服務,打破國外對于該項技術的壟斷
B、環保市場
隨著國家青山綠水等概念提出,在化工、石油、煤化工等領域環保要求的提升,對于廢棄的酸、堿、鹽等溶液要求必須強制處理達標后方可排放,大批量的廢液處理設備涌向市場。另外火電廠的煙囪脫硫近 10 年來一直為體量較大的業務領域。
近年來能源石化裝備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石油化工、煉油、PTA、聚酯、精細化工、核電、風電、太陽能及節能環保領域不斷拓展,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但相比國外公司,國內同行業公司依然有相對較大的發展空間。
C、石油煉化及精細化工市場
。。。。。。
D、航空航天領域
。。。。。。
2、 行業競爭格局及方向
國內復合材料制造企業具有一定規模的約有 20 多家,生產稀有難熔金屬復合材料主要為天力股份、寶鈦公司等企業;鎳基和不銹鋼復合材料主要廠商為天力股份、寶鈦公司、四川驚雷等公司,國內市場需求較大,同時具有地域特點。國內主要化工設備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江蘇、上海、東北等地。稀有難熔金屬復合材料競爭公司相對有限,但在低端稀有金屬領域競爭激烈,低端領域業態較差,大部分公司處于維持運營,少量公司處于虧損狀態。
國外復合材料的生產廠商主要以美國的 DMC 和日本的旭化成為主。美國 DMC 出口至國內的復合板一般為亞洲及國內難以生產的。該類復合板價格昂貴,工期較長,且應用在核電等要求較高的設備上。隨著企業技術及綜合實力的提升,核電產品替代進口,材料國產化趨勢漸顯,且由于海外采購復合板的溝通成本和運輸成本較高,美國 DMC 在國內的市場也在不斷萎縮,在國內的競爭力逐漸下降。全球設備制造主要集中在亞洲,中國、韓國、日本等都對復合材料的需求量較大。國內復合材料制造企業幾乎沒有涉入國外市場。未來國內復合材料制造企業發展方向如下:
(1)高端重大項目(關鍵材料)國產替代化
美國 DMC 復合板主要市場在歐洲和本土,受運輸及成本限制,出口至中國的復合板一般為亞洲難以生產的,價格昂貴,工期較長,主要應用在國際化的工程中(BP 石油、阿爾斯通、殼牌)或者核電等要求較高的設備上。此外,由于海外采購復合板的溝通成本和運輸成本較高,隨著國內層狀金屬復合材料制造企業管理、技術、質量等綜合實力的提升,國外復合材料生產商在國內的市場在不斷萎縮。國內層狀金屬復合材料制造企業目前已經在行業內形成了一定的口碑和品牌效應,未來隨著國家重大項目的投資增加,憑借成本優勢在此領域的市場占有率將不斷提升。
(2)新興產業用復合材料開發
金屬復合材料目前主要應用在化工、動力、冶金、環保等行業,有很多領域還有待開發。隨著應用場景的不斷開拓,金屬復合材料的市場需求也日趨擴大,市場空間廣闊。例如:核乏燃料處理、核電、熔鹽堆發電、人造太陽、氫能源等新興行業;LNG、石油船用等傳統能源行業;航天航空(衛星、飛機、艦艇)用復合板;民用生活用復合材料(復合鍋、裝飾品,紀念品);電子多晶硅用復合材料;輸油管道用復合材料;爆炸復合替代堆焊用高品質、高可靠性復合材料;民用造船行業鋁/鈦/鋼連接件;海洋工程裝備及平臺;異形鏈接材料新技術應用行業。
(3)積極開拓外貿市場
復合材料具有地域化特點,隨著全球制造中心往東部轉移,未來復合材料市場主要集中亞洲,重點是國內。同時全球設備制造也主要集中在亞洲,韓國、日本等國的復合材料需求量也較大。目前,國內復合材料制造企業較少涉入國外市場。但是隨著國家一路一帶政策及經濟互聯互通政策的影響,近兩年,一些國內著名的裝備制造企業也在中東、東南亞、非洲等國家承擔國際重大化工、電力工程項目,這為復合材料的間接出口提供了機會。根據地域化特點,國內復合材料制造企業今后有望大力開拓國外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