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國產生物試劑與進口產品的差距逐步縮小(附報告目錄)
1、生物試劑產業鏈結構分析
生物試劑產業鏈上游為生物、化學原料、生產設備、包裝材料及耗材供應商,由生物試劑生產商利用上述原材料開發種類豐富的生物試劑,用戶包括科研院校、高通量測序服務企業、體外診斷試劑生產企業、制藥企業及 CRO 企業等。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6年生物試劑產業供需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生物試劑產業鏈結構圖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生物試劑行業進入壁壘分析
技術和人才壁壘:生物試劑行業與體外診斷行業均屬于知識、技術、人才密集型行業,對行業內企業的產品種類豐富程度、研發效率與創新能力均有較高要求,尤其是高端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行業內企業既需要具有多學科復合型的研發團隊支持產品和技術創新,又需要具備豐富行業經驗的管理團隊和銷售團隊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及市場競爭力。技術的積累、研發和創新能力的建立、人才的招募與培養是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行業新進入企業難以在短期內實現足夠的技術積累及研發和創新能力的建立,并招募及培養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覆蓋研發、管理及銷售的人才團隊。
品牌壁壘:品牌知名度是生物試劑行業企業、體外診斷行業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集中體現。生物試劑的種類眾多,廣泛應用于科學研究、高通量測序、體外診斷和醫藥及疫苗研發等方面,用戶對產品質量及穩定性具有較高要求,更傾向于選擇具有良好品牌知名度的產品。行業新進入企業難以在短期內建立廣泛的品牌知名度。此外,在面對新品牌的產品時,科研院校、高通量測序服務企業、分子診斷試劑生產企業、制藥企業及 CRO 企業、醫院等終端客戶往往會考慮其可能承擔的風險以及要習慣該產品的使用所付出的成本,新進企業難以在短期內使其產品得到上述用戶的廣泛認可。
資金壁壘:經營規模較小、融資渠道有限的行業新進入企業可能因為資金實力不足無法形成足夠的市場競爭力,較為龐大的資金投入對行業新進入企業形成一定的壁壘。
營銷渠道壁壘:營銷渠道的建設對于生物試劑行業與體外診斷行業均具有重要意義。對于生物試劑行業而言,產品的用戶包括科研院校、高通量測序服務企業、體外診斷試劑生產企業、制藥企業及 CRO 企業等,用戶較為分散,需要依賴廣泛而有效的營銷渠道進行開拓與維護;同時,用戶對產品質量及穩定性具有較高要求,通常不會頻繁進行更換,先進入行業的企業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行業新進入企業難以在短時間擁有較為廣泛的用戶群體。
3、生物試劑行業技術水平及特點
生物試劑廣泛應用于包括科學研究、高通量測序、體外診斷、醫藥及疫苗研發和動物檢疫等多個領域,因用途廣泛,形成的產品品種繁多。賽默飛、凱杰等行業內領先企業通過并購等方式進行技術和產業整合,快速擴充自身產品線,并通過與其自主生產的儀器協同發展,擴大了市場份額;而行業內中小型企業受制于技術、資源等限制,無法形成廣泛的品種覆蓋,僅能夠根據自身發展特點及技術優勢生產經營部分品種,與行業內領先企業存在一定差距。
在我國大力發展基礎科學研究和下游應用的背景下,生物試劑行業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呈現出底層技術快速迭代、產品種類逐漸豐富、應用領域不斷拓展的發展特點。
整體來看,由于國內生物試劑行業企業在關鍵原料技術、生產工藝等方面同海外跨國企業存在一定的差距,國內生物試劑在種類豐富度和產品品質上亦與進口產品存在差距,進口產品仍然占據市場主導地位。
4、我國生物試劑行業發展趨勢
(1)國產的份額不斷擴大
隨著國產生物試劑的種類逐步豐富、品質逐步提高,且國產生物試劑在價格方面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我國科研院校、高通量測序服務企業、體外診斷試劑生產企業、制藥企業及 CRO 企業等對國產生物試劑的接受度逐漸提高,國產生物試劑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另一方面,進口生物試劑受復雜國際形勢影響出現了價格提升、供貨緊張等現象,使得生物試劑的本土化供應鏈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一些優質品牌的生物試劑市場份額逐步擴大,進一步推動生物試劑的進口替代進程。
(2)試劑品種和應用場景不斷增加
隨著包括高通量測序、CRISPR 技術在內的生命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生物試劑的品種不斷增加,應用場景隨之增加,從科研機構、醫藥企業等的生命科學研究逐漸開始應用到高通量測序、動物檢疫、體外診斷等新興領域。
(3)試劑質量不斷提高
由于我國生物試劑行業起步較晚,國內生物試劑與進口產品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近年來,在我國對于基礎科學研究和下游應用發展的大力支持下,國產生物試劑企業在技術水平方面有所提高,國產生物試劑與進口產品的差距逐步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