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聚苯乙烯行業概況及發展前景(附報告目錄)
1、聚苯乙烯行業發展概況
(1)全球
聚苯乙烯最早的工業化生產始于 1930 年,德國的 IG 法本公司(現巴斯夫公司的前身)首先采用了本體聚合工藝實現了聚苯乙烯的初級工業化生產。20 世紀 80 年代后,隨著連續本體聚合工藝對工程放大過程中的傳質、傳熱等問題的解決,新式連續本體聚合工藝日臻完善,較老式本體法、乳液法和懸浮法等生產工藝的優勢更加明顯,連續本體聚合工藝是目前全球聚苯乙烯工業化生產的首選方法。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6年聚苯乙烯行業數據深度調研分析與戰略規劃報告》
近年來,隨著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北美及西歐地區的實體產業逐漸向東北亞地區轉移,海外聚苯乙烯的產能基本不再擴張,甚至有部分產能退出(如三井化學和住友化學解散其合資企業日本聚苯乙烯公司 JPS 并退出聚苯乙烯業務、巴斯夫關閉路德維希港 8 萬噸/年的聚苯乙烯裝置等),因此,近年來聚苯乙烯產能的新增主要集中在東北亞地區。
(2)國內
自 1960 年我國開始聚苯乙烯工業化生產以來,國內聚苯乙烯行業的發展總體經歷了起步、擴張、快速發展三個階段。
國內聚苯乙烯行業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A、起步階段(1960 年初~1989 年末)
1960 年初,中國石化上海高橋分公司采用我國自行開發的技術,建成第一套年產 5 萬噸聚苯乙烯生產裝置,正式開啟了我國聚苯乙烯的生產歷史。在行業起步階段,我國所引入的裝置對應的生產規模普遍較低,生產技術相對較為落后,生產工藝多采用老式本體法和懸浮法,且投產主體基本上以國有企業為主。
截至 1989 年末,我國聚苯乙烯的整體產能也僅達到 10.17 萬噸,而當年實際產量也僅為 3.80 萬噸,同期全國聚苯乙烯表觀消費量為 22.53 萬噸,基本上80%以上的需求依賴進口。
B、緩慢擴張階段(1990 年初~1995 年末)
20 世紀 90 年代初,PS 樹脂行業開始進入緩慢擴張階段,但生產規模仍然偏小,所引進的技術均采用當時世界上較為先進的連續本體聚合工藝,比較知名的生產裝置主要有汕頭海洋集團 10.00 萬噸裝置、湛江中美實業化工有限公司 8.00萬噸裝置等。
通過對新引進技術的消化和吸收,業內對國際上最新的 PS 生產技術有了較深的了解,為后期 PS 樹脂行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在產品類別上,HIPS的產量也在這一期間開始提升。
新裝置的投產帶動了國內 PS 的產量規模提升,但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和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使得聚苯乙烯的表觀消費量呈直線上升趨勢,遠超過同期國內 PS 產量的增速。因此,這一階段我國聚苯乙烯市場仍然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主要消費需求還是通過進口滿足。
C、快速發展階段(1996 年初~至今)
1996 年初~2016 年末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后,聚苯乙烯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行業內現存尚在運行的大中型 PS 生產裝置主要是在這一時期建成投產,行業產能得到大幅提高。在裝置產能上,與前一階段相比,這一期間新增加的生產裝置產能普遍較大,多數新增裝置的產能都在 10 萬噸以上,裝置大型化的趨勢十分明顯;此外,項目的投資主體亦開始多元化,行業內民營企業、外資、港臺投資開始逐步增多,不再以國有企業投資為主,但在生產工藝上主要還是引進、消化國外的工藝技術,產品配方和工藝參數尚處于模仿和借鑒階段。
2017 年~至今
目前,我國聚苯乙烯市場仍然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在產能方面,主要是江蘇賽寶龍 10 萬噸擴能、獨山子石化 10 萬噸擴能等,全行業聚苯乙烯的產能已經達到 374 萬噸,未來隨著市場需求規模的進一步擴大,行業產能將有望繼續增長。與前期相比,最近幾年聚苯乙烯市場逐漸過渡到供需緊平衡狀態,行業整體需求規模較前期大幅提高,同時行業開工率逐年創歷史新高,但供給略低于需求。
2、行業面臨的機遇
(1)行業監管越來越嚴格,為聚苯乙烯高分子材料產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環境保護方面,聚苯乙烯屬于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但生產流程過程中所產生的環境污染物相對較少,對有限的污染源進行了必要的無害處理,屬于環境友好型的生產方式。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不斷推進,企業及消費者的環保意識也在不斷提高,“限塑料”、“禁塑令”的逐步實施既限制了一次性PS 塑料制品行業的發展,也在倒逼 PS 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自發改革產品層次結構,豐富產品系列,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適用性,同時對于在前期即已擁有較強技術積累的聚苯乙烯企業而言,也不失為一次重要的發展機遇。
安全生產監管方面,中央有關部門制定了《危險化學品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安全生產開始作為全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特別是在企業自動化程度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要求加快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企業搬遷工作和長江經濟帶危化品企業搬遷改造工作,對部分自動化程度不夠、地理位置不適當、生產工藝相對落后的聚苯乙烯企業提出了規范改進的新要求。
(2)行業需求規模在不斷擴大,產品應用領域在不斷延伸
國民經濟總規模的持續擴大和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為聚苯乙烯消費規模的擴大奠定了市場基礎,而行業內企業加大了對聚苯乙烯質量與性能提升的研發投入,特別是聚苯乙烯改性技術的進步,為聚苯乙烯消費規模的擴大奠定了技術基礎,推動產品的應用領域在不斷延伸。除傳統領域的應用繼續保持穩定或增長的態勢外,近年來以薄膜載帶、高光片材、玻纖增強復合材料等為代表的新興 PS應用開始方興未艾,在光學精密儀器與器件、電子元器件、醫療檢測設備、汽車工業等領域的應用研究開始迅猛發展,是未來 PS 消費新增長點。
(3)核心原材料的成本有望呈現下跌趨勢,利好聚苯乙烯行業的發展
盡管核心原料苯乙烯的價格由于受石油價格波動影響而難以預測其長期變動趨勢,但未來苯乙烯的國產化規模在不斷提高,由于苯乙烯產能的逐步釋放、苯乙烯期貨對現貨價格的自動調節、更低成本的生產技術開始普及,不僅苯乙烯的國產化規模在不斷提高,而且在國際油價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終端的市場價格下行壓力較大,對聚苯乙烯行業的長期發展是重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