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供需缺口大,未來有較大增長空間(附報告目錄)
定義:血液制品指由健康人或特異性免疫人群的血漿中分離、提純或運用 DNA 重組技術制成的血漿蛋白組分,在多種疾病的治療和預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大手術、創傷補充血容量、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血友病等。我國市場上大規模生產使用的血液制品主要有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白蛋白是我國血液制品占比最大的產品,但近年來靜丙(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成為增速最快的品種。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6年血液制品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地位:血液制品行業作為生物制藥產業的重要分支之一,在全球醫藥市場一直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各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同,血液制品使用量和消費結構存在著巨大差異。以美國為參照對象,我國千人白蛋白使用量為美國的 70%;千人靜丙使用量為美國的 7%;人均凝血因子產品使用量僅為美國的 6%。
市場規模:在生物制品行業中,血液制品行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其特有資源屬性決定了其具有相對封閉、進入壁壘高的特點。自 2001 年起,我國不再新批血液制品生產企業。目前,我國血液制品生產企業不到 30 家,行業競爭格局十分穩定。近年來,雖然血液制品批發簽量有所下滑,但由于市場供求關系影響,血液制品整體價格呈上升趨勢。2019 年,我國血液制品市場規模達到 242 億元,雖較 2016 年之前增速放緩,但仍保持著約 10%的增速。目前我國血液制品行業仍未達到飽和狀態,未來行業仍然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
2016-2019年我國血液制品行業市場規模及增速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供需缺口大:從需求終端來看,當前中國血制品市場與國際相比結構性差異較大,其中人血白蛋白的使用較為成熟,但國內 2019 年靜丙市場份額僅約 24%,而其在全球市場份額占比在 2016 年已經上升到了 47.3%;靜丙國內適用范圍和滲透率仍有待提升,其他小品種也有巨大的成長空間。從供給端來看,中國每年血漿需求量約為 14000 噸,而國內企業采漿規模僅有 9000 噸左右,同時血制品企業集中度低、血漿綜合利用率與國際水平仍有較大差距,血制品行業將在較長時間內處于相對供不應求的狀態。
滲透率提升:長期看,隨著人口老齡化和血制品臨床滲透率的提升,終端需求將持續拉動,血制品生產企業的規模和集中度將持續提升,有望強者恒強。
增長空間較大:從長期來看,中國血制品行業現狀是結構不成熟、供需缺口大。在需求端的
臨床應用方面,與國際應用水平差距較大,除人血白蛋白較為成熟之外,靜丙和各類小品種均有較大空間;在供給端,血制品生產企業集中度低,采漿量缺口大。國內血制品行業發展水平仍與國際一流血制品企業差距較大,未來有較大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