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零部件產業迎來發展良機及空間潛力分析預測(附報告目錄)
1、航空零部件產業鏈結構分析
航空零部件是飛機各種零部件或零組件的總稱,按照其在飛機結構上的位置可分為機體零部件、發動機零部件、機載設備零部件和其它幾大類。
按通常定義,航空零部件制造行業主要是指航空飛機各種零部件的制造,包括飛機機體零部件、航空發動機零部件、機載設備零部件等的制造,不包括零部件裝配、航空發動機總裝和整機總裝等。
我國航空零部件制造產業鏈的市場參與主體眾多,上游為制造航空零部件所需的各種金屬或非金屬等原材料及輔助材料、加工設備,下游則包括整機制造、航空發動機制造和航空維修三大部分。圍繞航空制造業的產業布局,我國航空零部件制造行業基本形成了以主機廠內部配套企業為主,各航空科研機構、合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形成有效補充的市場格局。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7年航空零部件行業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航空零部件產業鏈結構圖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我國航空制造業發展情況
經過 60 多年的創新發展,我國已基本掌握航空產品設計、試制、試驗和批量生產的關鍵技術,并已形成具有自主研制能力、相關產品配套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為航空制造業未來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目前,我國航空制造業體系形成以航空工業和中國商飛這兩大央企集團為龍頭,以國家新型化工業產業示范基地為依托,眾多地方企業、外資企業、合資合營企業、航空高校和科研院所廣泛參與的航空制造業產業格局。
我國自主研制的軍用航空器的機型譜系分布較廣,包括戰斗機、轟炸機、攻擊機和戰斗轟炸機在內的作戰飛機及運輸機、教練機、加油機、預警機、無人機等。隨著我國自主研發能力不斷增強,我國已成功跨入“20 時代”,自主研發包括殲-20、運-20 等“20”系列軍機,軍機性能實現跨越式提升,為“戰略空軍”的實現打下基礎,我國軍用航空正處于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3、政策推動力度升級,行業迎來發展良機
近年來,國內軍用航空領域利好政策頻繁出臺,政策紅利持續釋放,航空零部件制造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有關部門相繼頒布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年)》《中國的軍事戰略》《關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等一系列中長期發展規劃,對軍用航空領域產生深度的積極影響。政策為中國軍隊標定了醒目的強軍興軍目標,力爭到 2035 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2050 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未來航空制造業的高景氣度有望維持數十年,助力我國向航空強國邁進。上述政策的實施,加快了民營航空零部件制造企業發展的步伐,使之成為我國航空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4、通航發展限制逐步消除,未來發展空間潛力巨大
通用航空產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通用航空是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我國通用航空無論是制造業還是運營服務業,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以通用航空器制造為例,雖然我國目前也能生產一些通用航空器,但是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較,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在我國空域運行的通用航空器還是以進口為主。
在整體上,受制于空域管理的限制,中國通用航空飛機數量、飛機小時數、航空機場數量仍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整體空域尤其是低空空域利用率較低。限制中國通航發展的制度性障礙將逐步消除,隨著空域的開放,通航產業將迎來巨大發展機遇,進一步推動民用航空制造業及航空零部件制造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