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午夜亚洲WWW湿好大_野外做受三级视频_国产老熟女狂叫对白

相關推薦
金融信息化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
發布日期:2021-06-29 10:32:05

金融信息化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

1、金融行業信息化服務發展概況

金融行業信息化的實質,是新興的信息技術對傳統金融業的一場經濟革新,主旨在于把金融業變成典型的基于信息化技術的產業,IT系統成為金融產業戰略決策、經營管理和業務操作的基礎。

金融業是我國信息化程度最高、信息技術應用最密集的行業之一,其關系著國家金融安全和社會金融環境穩定。我國金融企業體系龐大、業務門類繁多、接口廣泛、交易量大且并發性高,對于 IT系統規劃的合理性和運行穩定性有著高于一般行業的要求。我國金融信息化建設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經過近30年的發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基于IT技術的金融服務體系。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7年金融信息化行業發展趨勢及前景預測報告

2-210629103224621.png

2、大數據技術在金融行業信息化服務中的應用越發普遍,并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大數據技術在金融行業中的應用情況

金融行業是中國各行業中,數據資源最豐富的行業之一。金融機構通常會部署多個應用系統,這些系統在日常經營中持續產生和存儲數據,經過長期的數字化運營積累,各系統內積累了海量高價值的數據。金融數據的占有,僅是數字金融的起點,真正發揮數據賦能作用的,是金融數據的處理、分析與迭代過程。大數據是具有體量巨大、來源及結構多樣、生成速度快、單位價值密度低、多變等特征,且需要使用非結構化數據庫等新型數據體系結構才能有效處理的數據。金融行業的數據具備這些特征,金融行業擁有適宜開展大數據技術應用的基礎資源。大數據技術起源于2000年前后的互聯網產業,后于2011年作為獨立概念被提出并受到廣泛關注。中國是積極布局大數據技術研究及其應用的國家之一。

大數據技術的核心是提升數據分析能力,其中既包括增量數據的洞察能力的提升,亦包括存量數據的挖掘能力的提升。金融領域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可分為監管應用和機構運維服務應用兩大類。金融監管主要是通過數據采集、分析和挖掘技術形成綜合性監管分析報告,為監管方了解和掌握各類金融業務發展變化和潛在風險,豐富和完善監管基礎設施或提出風險預警模型提供支撐;金融機構運維服務類的應用包括機構運營、服務、基礎設施三類,通過信息手段對海量數據進行專業的挖掘和分析,從而更好地進行資產價格走勢判斷、機構個人信用評估、資金流向分配、金融風險把控等,為機構運營、服務、營銷等提供更精準策略。

(2)大數據技術在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概況及發展趨勢

在全球經濟數字化發展浪潮下,受到宏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大數據標準化體系逐步完善、數字應用普及率提高、大數據相關技術進步與升級等眾多利好因素的影響,中國大數據產業整體規模在過去5年中持續擴大。

進入大數據時代,金融行業的運營信息、客戶信息、交易信息、資產信息、信用信息等數據經過有效采集和整理分析,將會成為高價值數據信息。內外部數據結合將形成具有重要價值的數據資產,可以有效幫助金融機構對內提升運行和管理效率,對外增強信用風險管理能力,對客戶進行精準營銷,提高欺詐管理水平,為決策提供有效支持,實現資源配置優化的目標,同時也幫助金融機構了解客戶需求,開發出符合客戶需求且具有創新精神的新產品。

隨著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推進,金融大數據應用呈現數據源融合、技術聯合與數據應用合作的發展趨勢,金融大數據安全與監管重要性凸顯,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將成為金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行業競爭格局和未來發展態勢

未來企業的數字化和工業化將進一步融合發展,具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各要素的數字化階段,通過信息系統的升級助力企業將生產要素、業務和管理對象、業務規則和業務流程進行數字化;第二階段是數字化融合階段,將不同的傳統管理領域、工業控制領域、安防領域的業務和系統進行深度融合,從而產生聚合效應,實現企業生產、運營效率的提升和產品質量的提升;第三階段是智能化協同創新階段,完成數字化轉型的企業一方面將企業的生產運用和決策,由依賴人工經驗逐步轉變為依賴信息化模型進行智能決策,另一方面也將利用自身累積的數據資產,實現新型業務創新。

在金融行業,隨著《證券基金經營機構信息技術管理辦法》、《銀行保險機構信息科技外包風險監管辦法(征求意見稿)》的出臺,信息技術服務機構和信息科技外包將納入統一監管,并且對重要外包服務的準入、風險管理、風險監督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在上述政策影響下,小型軟件服務商可能因合規整改而暫緩業務,甚至加速出局,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高。未來行業的競爭將向降低風險、提升專業化水平的方向發展。風險管理、金融審計和稽核、商業智能、決策支持等業務將成為金融業信息系統集成應用的重點市場。金融業信息化需要能降低風險的專業化解決方案。同時,金融信息安全關系重大,為加強自主可控、防止信息泄露、消除信息安全的威脅和隱患,降低系統性風險,金融信息化系統和設備的國產化進程將持續和深入推進。

4、金融行業信息化服務發展趨勢

我國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已經發展近30年,先后經歷了金融電子化和互聯網金融兩大階段,信息技術的發展從最初的銀行信貸系統、清算系統,到網銀系統、移動支付,如今又隨著科技的驅動向大數據征信、智能投顧等領域進行創新。

近年來,政府愈發重視我國金融業的結構性優化與科技賦能,相關鼓勵性政策陸續出臺。2019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進一步增強金融業科技應用能力,實現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協調發展,明顯增強人民群眾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滿意度,使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居于國際領先水平”的發展目標。2020年10月,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建議》強調“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大力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

金融科技的實質是科技對金融的賦能,通過技術、數據和場景實現金融能力的提升和效率的提升,新興技術主要包括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正在形成融合生態,推動金融科技發展金融新階段。這場創新型經濟變革未來將促使金融機構加大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從根本上開始重新構思業務戰略、提升運營效率和重視科技的賦能,響應國家發展政策,推動金融和科技的雙輪驅動,實現提升我國金融行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