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物聯網行業的高速發展因素及硬件趨勢(附報告目錄)
1、消費物聯網基本概況
物聯網是指根據特定的傳輸協議,將任何物體連接成潛在的網絡,并通過對其聲音、圖像、位置等多個維度信息的實時采集和傳遞,實現物與物、物與人、人與人的智能連接。作為信息科技產業第三次革命的代表,物聯網將傳統工業制造和人工智能計算有機結合,對實現制造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物聯網主要分為消費物聯網和產業物聯網,兩大方向下又細分為消費性物聯網、生產性物聯網和物聯網集成平臺等三大主線,區別如下: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7年物聯網行業細分市場調研及前景預測報告》
資料來源:信通院、普華有策整理
2、數據是物聯網時代的核心資源,智能終端是物聯網獲取數據的入口
行業內一般將互聯網時代向物聯網時代的演進路徑歸納為:互聯網(PC 電腦,1.0 時代)→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2.0 時代)→物聯網(人機交互及萬物互聯的智能終端,3.0 時代),且每一次升級都是圍繞流量數據這一核心資源的挖掘和再分配。物聯網將突破現有“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擴大至“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萬物互聯”,并在此基礎上生成更大規模的數據、更強大的人工智能。物聯網時代最核心的資源是數據,無論是芯片、傳感器、智能終端等硬件廠商,還是通信運營商、云平臺、人工智能等軟件服務企業,誰能夠獲取的數據信息更多,就能夠在整個產業鏈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而獲取物聯網大數據的前提是建設具備大流量數據采集能力的智能終端網絡。
3、物聯網行業規模持續提升,消費物聯網具備廣闊的市場前景
《物聯網終端安全白皮書(2019)》顯示,近年來物聯網應用層出不窮,智能交通、智慧醫療等各行業的普及應用全面推進物聯網終端呈指數級增長,截至2019 年,全球物聯網設備連接數量達到 110 億個,且據全球移動通訊系統協會(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Association,GSMA)預測至 2025 年將達到 250 億個,較 2018 年實現年復合增長率 15.71%。
在消費物聯網領域,GSMA 數據顯示,至 2025 年全球消費物聯網連接數量預計將增長至 114 億個,其中,以家庭安防設備為代表的智能家居設備的連接增長數量增長最快、預計新增 20 億個。
從行業規模來看,據 GSMA 統計,2019 年全球物聯網產品及服務等收入為3,430 億美元,預計 2025 年將增長至 1.12 萬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21.86%。
4、通訊技術、云計算、人工智能的進步支撐物聯網行業高速發展
作為萬物互聯的紐帶,物聯網的發展離不開通訊和網絡技術的進步。由于傳輸和計算能力的限制,傳統的 4G 網絡和集中式計算無法處理物聯網帶來的海量數據,無法實現實時互聯的構想。隨著 5G、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走向成熟和融合,物聯網行業發展的基礎已經搭建。在以 5G 技術為代表的新架構的支撐下,物聯網在數字經濟時代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5G 通信是最新一代蜂窩移動通信技術,5G 網絡較 4G 具有傳輸速率高、時間延遲低、連接數量多等優點,可以滿足云辦公、智慧城市和工業自動化等業務對網絡傳輸和連接提出的較高要求。2019 年華為發布的《全球展業展望(GIV@2025)》預測:“到 2025 年,全球 58%的人口將能享有 5G 網絡,14%的家庭擁有“機器人管家”,97%的大企業采用 AI(人工智能)”。
云計算,是指將大量數據的計算程序分解為無數較小的程序,通過多部服務器組成的系統進行處理和分析,并將運算結果返回給用戶的過程。云計算作為一種分布式計算,整合了更多的服務器資源,并通過提升可靠性和可擴展性,使其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為物聯網時代海量數據處理提供了解決方案。據中國信通院預測,2022 年全球云市場規模約 2,733 億美元,較 2016 年增長 212%。人工智能,是專門研究人的智能的科學,并通過模擬、延伸和擴展使機器具備人的智能的特點。人工智能的核心是算法,通過算法和計算能力的提升,使人工智能產品具備圖像處理和語言識別等能力。據中國信通院預測,2020 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約 6,800 億美元,2015-2020 年實現年均增長 32%。
5、消費物聯網智能硬件行業發展情況及發展趨勢
消費物聯網智能終端,是指具備信息采集、處理和連接能力,并可實現智能感知、交互、大數據服務等功能的終端硬件產品,是物聯網時代人工智能的重要載體,也是消費級物聯網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作為消費電子領域的新興產業和重要組成部分,在手機、電視等終端產品實現智能化之后,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加速與智能家居、車載硬件、可穿戴設備、移動醫療等物聯網智能終端產品集成融合,催動智能硬件產業蓬勃發展,帶動模式創新和效率提升。
(1)產業和消費雙重升級,疊加政策和工程師紅利,智能硬件爆發式增長
2016 年以來,我國陸續出臺《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多項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促進和引導智能硬件在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持續轉型升級,行業迎來持續增長。
需求方面,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日益增長,居民消費結構持續升級,文娛、醫療和教育等服務領域迎來持續的變革,以智能硬件為代表的高端化、智能化和定制化的產品持續引領行業發展。同時,隨著我國消費的主力人群逐漸向 80、90 后轉移,消費標準也逐漸向著多樣化和品質化方向發展,以可穿戴設備、智能音箱、智能門鈴等為代表的智能硬件產品,受到市場的廣泛青睞。供給方面,隨著我國 5G、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和芯片等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逐漸形成了完整的智能硬件產業供應鏈。隨著企業合作的深化,智能硬件產業底層產品邏輯將持續夯實,研發、生產、銷售等領域的配合將日益緊密。
隨著我國在信息科技領域走向成熟,高校的相關教育工作也在持續展開,我國工程師數量紅利也將持續發酵,帶動智能硬件相關產業的高速發展。
(2)智能硬件產業合作持續深化,與人工智能算法結合成為行業熱點
隨著智能硬件產業的持續發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的合作也持續深化。在智能硬件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智能硬件方案商和制造商需要從產品的構思、設計、研發到生產銷售的整個階段,與產業鏈上下游的通信運營企業、平臺服務企業和算法處理企業等其他企業緊密配合,并依托各企業的優勢領域持續建立全方位合作,構建起完整的產品底層邏輯,共同開發適應用戶需求的智能硬件產品。
在產業鏈深化合作的過程中,人工智能算法與智能硬件的合作尤為緊密。以智能網絡攝像機、行車記錄儀、藍牙耳機等為代表的具備光聲數據采集、處理功能的智能硬件逐步成為人機交互的新入口,圖像識別、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實現產業化應用。隨著產業鏈技術的不斷成熟,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極大的促進了產品的技術升級,通過優化產品用戶體驗提升產品市場表現,成為行業的新熱點。
(3)智能硬件應用范圍迅速擴展,應用場景日趨豐富
隨著人工智能的持續發展,智能硬件產品品類也持續增長,并向細分領域和特定場景擴展,產品更趨向于場景化,針對細分市場的產品和服務持續涌現。目前,智能硬件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場景下已經取得了較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