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結構件制造行業競爭格局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附報告目錄)
1、行業產業鏈
精密結構件制造行業產業鏈跨度長、覆蓋面廣,產業鏈上游行業包括金屬材料、塑膠材料、模具以及生產設備的生產及制造,下游行業包括光伏、安防、汽車、消費電子、通訊、航空航天、工業自動化等多個應用領域,從整個產業鏈來看,精密結構件制造行業的市場需求與下游應用領域景氣程度密切相關。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7年中國精密結構件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2、行業競爭格局
我國精密結構件制造行業相較于歐美、日本等工業發達國家及地區發展時間較短,上述國家依靠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長時間的資本投入,取得了先發優勢,技術上較為先進,產業發展也更為成熟。但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工業化水平和技術實力不斷提升,加之具備競爭力的用工成本、良好的基礎設施、完善的上游配套供應鏈體系,吸引了眾多國外制造企業來我國投資設廠。國外知名企業原本較為封閉的供應鏈體系逐步向國內企業開放,國內的企業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在此背景下,“中國制造”也走出國門,逐漸被世界所認可。在我國成為世界制造大國的過程中,國內精密結構件制造行業同樣也取得了較快發展,通過多年的技術吸收與自主創新,國內出現了一批競爭力較強的精密結構件制造企業。
精密結構件制造行業經過多年的行業競爭及發展,逐漸形成了以三類企業為主的競爭格局:第一類是全球性的電子制造服務商(EMS 廠商),其發展程度更高,主要表現為技術水平先進、客戶資源豐富,可提供精密結構件產品設計、生產及組裝的一體化綜合性服務,通常與國內外大型知名企業合作,其代表為富士康、偉創力、捷普等;第二類是具備一定生產規模和技術實力的專業精密結構件制造商,這類企業往往專注于某些特定下游領域,并且由于具備一定的技術優勢,主要服務于下游各領域中的頭部企業,代表企業有瑞瑪工業、文燦股份、宜安科技、銘利達等,第三類是以本地和周邊地區客戶為主要收入來源,生產規模相對較小,受服務范圍和企業規模限制,此類企業數量較多。
從行業集中度來看,由于精密結構件下游應用行業廣泛,不同下游應用行業對精密結構件產品的精密度要求各不相同,且行業內主要產品多為非標準件、不同應用領域產品的加工工藝差距較大,行業內企業在各類細分產品上均呈現相對獨立的競爭格局,因此,總體的行業集中度不高。但是從細分領域來看,特定行業的下游應用企業,尤其是行業領先和知名企業建立了嚴格的供應商準入體系,對精密零部件產品的精密度和穩定性要求較高,少量企業憑借資金優勢、研發創新、先進的生產工藝與核心技術、高精密度、高穩定性和高品質的產品,逐步在各自細分領域形成了良好的口碑與核心競爭力,逐步擴大市場份額,在特定細分應用領域的行業集中度有所提高。
3、行業技術水平及技術特點
精密結構件制造行業是集產品研發、結構設計、工藝設計、生產加工、配套組裝等為一體的高度專業化的產業,其制造技術主要體現在模具設計及制造、成型技術及深加工工藝、自動化制造等方面。
(1)模具設計及制造技術
模具是精密結構件產品生產的基礎工藝裝備,模具設計及制造涉及到材料科學、結構設計、工業設計等多門學科知識,具有技術密集型特點。同時,精密結構件產品具有定制化特點,每件產品需根據客戶的特定需求、特定用途開發模具,對設計人員的設計能力要求較高。目前,業內企業普遍進入到三維設計階段,隨著 CAD/CAE/CAM 技術的廣泛運用,模具設計、制造的效率和質量都得以顯著提升,設計周期明顯縮短。
(2)成型技術及深加工工藝
精密結構件按照成型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精密壓鑄結構件、精密注塑結構件、型材沖壓結構件等,不同的成型方式所對應的技術特點也有所差異。
壓鑄成型技術是精密金屬結構件常用的成型技術之一,是依靠高速高壓將金屬熔液壓入形狀復雜的金屬模具內的一種精密鑄造法。壓鑄鑄造設備通常造價較高,所以在批量生產模式下更為經濟。
注塑成型是一種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主要包含塑化和成型兩個環節。塑化是將聚合物物料放入料筒中,經過加熱、壓縮、混合等過程,使物料均化和熔融;成型是借助柱塞或者螺桿向聚合物熔體施加壓力,將其注入模腔中,通過冷卻完成。精密結構件使用的注塑產品,對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較高,需具備較高的工藝控制能力。
型材加工是通過熱軋、冷鍛、鑄造等方式,使金屬或具有一定強度或韌性的材料形成具有一定斷面形狀和尺寸的物體。型材加工工藝下的產品規格繁多,用途廣泛,在生產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型材產品還能通過進一步加工或熱處理,達到設計的精度要求。沖壓成型是借助于沖壓設備的動力,使模具中的材料受力產生分離或塑性變形,從而獲得一定形狀、尺寸和性能的產品。沖壓成型工藝效率高,速度快,能夠生產尺寸精度高、表面質量好、形狀復雜的零件。深加工工藝是通過機加工、表面處理以及檢測等技術,對結構件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和處理。領先的深加工工藝可以通過更自動化的手段,減少人為失誤帶來的額外生產成本,并圍繞產品進行流水線設計,提高生產效率;同時,深加工下的產品往往具有高質量、高精密度、美觀等優點。
(3)自動化制造
傳統的成型設備采用單機連線的生產方式,這種方式缺乏靈活性,無法滿足光伏、安防、汽車、消費電子等下游應用領域內產品多批次、切換快的要求。隨著自動化制造程度的不斷提升,大型成型設備可以集機械、電子、控制和檢測技術為一體,可實現全自動、智能化,操作安全,生產率高,制件質量高,綜合成本低,滿足了產品大批量生產的需要。未來精密結構件制造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是提高自動化程度,實現技術工藝參數遠程實時控制及檢測、原材料自動輸送、成型后處理自動化集成,通過技術進步實現智能化精益生產。
4、行業面臨的機遇
(1)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為行業發展奠定基礎
精密結構件制造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符合現代制造業中產品精密化、輕量化、節能化的要求,行業景氣程度對我國總體制造業水平影響較大,得到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光伏、安防、汽車、消費電子等精密結構件產業鏈的下游領域發展情況良好,得到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力扶持。
(2)下游應用領域多,市場前景廣闊
近年來,光伏、安防、汽車、消費電子等產業蓬勃發展,市場需求持續穩定增長。隨著精密結構件在終端產品中承擔更多、更為重要的功能性作用,受益于下游行業升級精密結構件在下游行業中的應用持續增加,市場前景廣闊。
(3)生產技術不斷改進
隨著終端應用產品加速更新,下游客戶對結構件精密度、表面處理要求也不斷提高,結構件制造廠商需不斷對生產制造技術進行迭代、革新以滿足下游客戶需求。以數控技術為例,數控技術是提升產品精度的關鍵技術之一,通過與國際先進企業之間的交流以及國內業內企業的不斷努力,我國結構件制造廠商對數控技術的掌握不斷提高,促進行業整體加工水平的提升。生產技術的進步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行業內企業成本,促進了整個行業的技術升級與工藝革新。同時,行業技術壁壘的提高有效避免了行業的惡性低質量競爭,有利于行業長期良性的發展。
5、行業面臨的挑戰
由于精密結構件下游應用行業廣泛,不同下游應用行業對精密結構件產品的精密度要求各不相同,行業內主要產品多為非標準件且不同應用領域產品的加工工藝差距較大,行業內企業在各類細分產品上均呈現相對獨立的競爭格局。因此,總體的行業集中度不高,行業內企業普遍規模較小,行業規模化、集中化趨勢不明顯。企業規模偏小,一方面將導致企業較難形成規模效應以達到經濟效益的最優化,使國內企業與行業巨頭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與下游規模企業的博弈中處于劣勢,下游規模企業具有一定的談判優勢和較強的議價能力,其在產品價格、質量、交付、信用期等方面均占據主導地位。
此外,我國目前雖然已成為全球主要的精密結構件生產基地,部分優勢企業進入了全球行業龍頭的核心供應商序列,但我國部分高端關鍵裝備依然受制于進口。例如,國產品牌壓鑄設備在技術方面與國際知名廠商瑞士布勒、德國富萊、日本宇部等仍存在一定差距,生產精密度更高的結構件所需機器仍以進口為主,給行業進一步發展帶來一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