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軍工通信行業發展趨勢及上升空間預測(附報告目錄)
1、軍工通信行業上升空間較大
軍工通信是為軍事目的而綜合運用各種通信手段進行的信息傳遞活動,是軍事指揮控制通信專網系統的神經中樞,承擔著命令交接、信息傳輸的功能,是軍事系統保持有效運作的基礎支撐。相較于民用通信,軍工通信行業的作業環境相對較為復雜,存在高溫、高壓、強腐蝕和電磁干擾等惡劣的環境因素,客戶對系統的穩定性、適應性、安全性、保障性、維修性以及測試性等“六性”有著更嚴格的要求,促使系統供應商必須結合各行業用戶自身的運營管理、指揮調度及操作控制的特點,提供個性化的多媒體應用綜合解決方案,并通過日常維護、技術支持、系統升級等持續性服務以保證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
軍工通信市場的規模與國防軍隊的開支強相關,與經濟周期弱相關,總體來說是一個比較封閉的市場。國防開支的增加將會帶動軍工通信市場的發展,是市場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因此,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國防開支及軍費預算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2、軍工通信行業未來趨勢預測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7年軍工通信行業深度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軍工通信行業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1)軍工信息化不斷深入,國防投入日益增加
我國國防軍工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至今尚未建成機械化,距離信息化還有較大距離,未來將面臨機械化和信息化雙重跨越的發展機遇。軍工信息化市場空間遠大于其它行業信息化。
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持續增加和大國地位的日益提升,我國的國防投入與經濟發展及我們的大國責任相匹配將成為必然趨勢,穩定發展的經濟基礎為國防支出提供了有利的支撐,為了確保國家未來能夠應對復雜多變的周邊形勢,達到國防、經濟建設同步發展,我國國防開支需要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持續增長的國防投入為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而日趨復雜的國際安全形勢也對我國軍工行業的發展提出了現實挑戰。當前,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新的深刻復雜變化,圍繞國際秩序、綜合國力、地緣政治等的國際戰略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傳統大國與新興大國矛盾不時顯現,局部沖突和地區熱點此起彼伏。面對復雜的國際競爭態勢,各國都將發展軍事力量作為重要戰略之一。我們堅持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而建立一個強大的國防科技工業則是和平發展的必要條件。
(2)一體化聯合作戰成為基本作戰形式
隨著戰爭形態正由機械化向信息化加速演變,一體化聯合作戰成為基本作戰形式。戰場上各作戰單元、作戰要素、作戰系統基于一體化信息網絡連接成有機整體,聯合作戰呈現出小型化、精確化、體系化等特征。近年來美軍主導的幾場局部戰爭中,兵種聯合已經成為戰場上一個突出特征。
指揮控制是一體化聯合作戰的中樞,信息化戰場態勢犬牙交錯,復雜易變,迫切需要作戰意圖可以瞬間轉化為參戰部隊乃至武器平臺的快速行動。作戰行動“發現即摧毀”,戰役行動“時間越打越短”,軍工通信技術的演進使現代戰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指揮層次越來越少,指揮效能越來越高,呈現實時化、扁平化、一體化特征,使作戰能夠實現“多域優勢聚合、綜合集成釋能”的目標。
(3)融合通信技術在軍隊現代化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
以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等為代表的自動化通信指揮系統是現代軍事指揮系統的神經中樞。因此,確保神經中樞融合和通暢至關重要,融合通信技術和多媒體指揮調度系統正是實施貫徹這一步驟的關鍵。
融合通信技術的應用在軍隊現代化建設中起著毋庸置疑的作用,也是當前軍隊信息化建設的熱點話題之一。融合通信技術一方面將增強人機間的互動與溝通,另一方面也會提高使用者的實際應用能力和使用者之間的溝通與協作效率。新時期的軍隊調度指揮在把握安全、通暢的基本通信要求基礎上,對多媒體技術應用、多網通信方式等扁平化、融合式的通信網絡提出了更高要求。
(4)軍用芯片等核心元器件逐步國產化
當前國際形勢深刻演變,國際力量對比、全球治理體系結構、亞太地緣戰略格局和國際經濟、科技、軍事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
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軍用芯片產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長足進步,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或者是有國產化替代方案。以我國的北斗系列導航定位衛星為例,2015 年 7 月發射的北斗二號衛星就全部采用了宇航級的國產 CPU 芯片,不再使用進口 CPU 芯片作為備份,數據總線電路、轉換器、存儲器等芯片也均為國產貨,整星的芯片國產化率達到 98%。此外,我軍的各型主力導彈、戰斗機、無人機、雷達、水面艦艇、航天器均廣泛應用了國產化的 CPU、GPU、DSP、FGPA、T/R 組件芯片。
(5)國防信息安全產品國產化推動更新換代的新需求
信息安全已成為左右國家政治命脈、經濟發展、軍事強弱和文化復興的關鍵因素。構建完整、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而自主可控的技術和產品則是信息安全的基石。安全裝備是軍事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核心環節,應用范圍和數量呈逐年增長的態勢。當前,信息安全已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未來國家將通過政府采購或政策扶持等方式逐漸實現基礎軟硬件和重要 IT服務的國產化替代。此外,軍隊也已明確要求軍工安全產品必須采用國產芯片、軟件,實現自主可控。因此,信息安全產品核心軟硬件國產化將帶來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裝備平臺的巨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