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醫療行業細分市場及有利驅動因素(附報告目錄)
與中國整體醫療市場結構相似,從市場規模上看目前公立醫院在眼科醫療服務領域仍然處于主導地位。民營眼科專科醫院發展迅速,愛爾眼科和華廈眼科是全國連鎖眼科醫院集團,其余多家民營眼科醫院為區域性質的眼科連鎖醫院集團。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調研整理
1、行業技術水平和特點
眼科醫療服務行業對技術和設備的要求較高,眼病治療以手術為主,對手術設備和技術的依賴性高。眼科技術和設備的不斷迭代更新為眼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療方案,眼科手術普及率隨著眼科技術和設備的不斷推陳出新而進一步提升。
以主要的細分市場包括白內障、屈光、眼底疾病為例,白內障治療的手術技術、器械和儀器設備、人工晶體等多個方面都發展迅速。在手術技術層面,常規白內障手術切口不斷減小,從最早的白內障手術約 12mm 的手術切口減少到目前約 1.8-2.2mm 的手術切口;手術設備也更新至全球領先的飛秒激光輔助手術;人工晶體層面,有著更好術后療效的多焦點人工晶體也逐漸普及。目前主流的飛秒屈光手術以及全飛秒屈光手術離不開飛秒激光設備,單臺設備價格基本為千萬級水準,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公立醫院受限于目前的醫療體制,整體范圍內的硬件水平低于民營眼科醫院。主要的全飛秒激光資源集中于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省會城市以及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其他城市以及農村地區的設備普及程度較低。眼底病的診療是整體眼病診療中最為復雜以及最為嚴重的一類。隨著越來越多國際上新的治療方法及藥物被不斷引入中國,特別是雷珠單抗、阿柏西普、地塞米松緩釋劑等藥物的引入,以及玻璃體給藥方式的推廣,大大促進了中國眼底病治療的發展。與此同時,國產藥物的上市也逐漸進入快車道,代表藥物有例如國產全人源化重組融合蛋白康柏西普成功上市,使得治療藥物進一步多元化。此外,玻璃體視網膜手術設備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手術精度快速提升,已經進入了微創時代。領先眼科醫院已經引入了 27G 切割刀頭,手術切口相比傳統的 20G 手術切口大幅減少。中國眼底病診療水平逐步接近歐美等發達國家。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7年眼科醫院行業市場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民營眼科醫院競爭優勢之一來源于醫療技術與醫療設備的先進性。民營醫院較少受到約束,對于市場的需求能高效地做出改變。因此,民營眼科醫院在醫療技術和醫療設備上更容易保持領先性,如通過定時舉辦或參加技術研討會,引進更為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技術。例如在屈光手術領域,民營眼科醫院在全球領先的蔡司飛秒激光設備走在行業前列,多數公立醫院未能配備相應設備。在醫保控費的背景下,民營眼科醫院將傾向于進一步推動手術技術和設備的升級,以提升眼科手術質量和患者滿意度,滿足中高端患者的需求。
2、眼科醫療主要細分市場概況
(1)白內障
白內障(cataract)是指晶狀體透明度降低或者顏色改變所導致的光學質量下降的退行性改變。晶狀體主要由蛋白質和水組成。光線穿過晶狀體進入視網膜時不會發生變形。研究顯示,中國是全球白內障患者人數最多也是白內障治盲人數最多的國家。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白內障在中國的患者數量將呈現顯著上升態勢。
(2)屈光
屈光不正是指平行光線進入無調節的眼球之后沒有聚焦于視網膜的一種情況。近視眼和遠視眼是兩種常見的屈光不正,分別指光線聚焦于視網膜前一個點和聚焦于視網膜之后一個點。此外,屈光性散光也是常見的眼部屈光不正類型。屈光性散光又可進一步分為規則散光和不規則散光。目前屈光不正的主要治療手段為屈光手術以及光學視光矯正兩大手段。
根據國家衛健委的監測,中國學生戶外時間短、睡眠時間不達標、不科學使用電子產品等一系列危害近視相關的危害因素廣泛存在,是導致我國近視比例高、近視患者多的主要原因。
屈光手術是用手術的方式改變角膜前表面的形態,以矯正屈光不正。根據手術方式,目前主流的屈光不正手術治療手段可以分為角膜手術和晶體植入手術。其中角膜手術因為可矯正視力度數范圍大,精度高且手術恢復時間短,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根據角膜手術的工藝,目前主流的角膜屈光矯正手術有三類,分別為 1)準分子激光手術,2)半飛秒手術和 3)全飛秒手術。其中全飛秒手術因為切口小、精度高且價位適中,是中國屈光矯正手術治療市場中發展較快的一類手術。相比角膜手術,晶體植入手術有不破壞原有人體角膜的優點。但由于目前人工晶體高度依賴海外廠商,價格高昂,目前中國市場普及率不及角膜手術。
(3)小兒眼病和青少年斜弱視
2019 年中國青少年斜弱視患者整體數量約為 1,761 萬人,其中 15 歲以下青少年斜視人群約為 1,404 萬人,15 歲以下青少年弱視患者約為 357 萬人。青少年時期及時的斜弱視篩查以及矯正治療是治療和控制整體斜弱視發病的關鍵。隨著中國斜弱視篩查的推進以及家庭對嬰幼兒眼部發育重視程度的提升,更多的小兒弱視發病患者能夠得到及時的糾正治療。此外中國新生兒數量的緩慢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增的青少年弱視患者人數。預計中國青少年弱視數量呈緩慢下降趨勢,年化復合下降率約為-0.4%。預計 2025 年中國青少年斜弱視發病人數預計將控制在 1,702 萬人。
常規斜視治療主要有非手術治療以及手術治療兩大類。斜視的非手術治療包括矯正同時存在的屈光不正、治療可能存在的弱視、藥物治療和視能矯正訓練。斜視的手術治療能夠機械性矯正眼位,通過手術改變眼部肌肉實現斜視糾正,通常需要多次手術才能實現滿意的手術效果。常見的弱視治療包括:消除形覺剝奪的原因(包括治療先天性白內障或先天性完全性上瞼下垂等)、精確配鏡屈光矯正、遮蓋治療及光學藥物組合治療。
(4)眼表疾病
眼表疾病(ocular surface disease)是一系列損害角結膜眼表正常結構與功能的疾病的總稱,一般包括所有的淺層角膜病、結膜病以及外眼疾病、淚腺及淚道疾病。干眼癥和翼狀胬肉是臨床常見的眼表疾病。
隨著干眼病發病率的提升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更多的眼表疾病得到了有效的診療。數據顯示,中國眼表疾病整體市場規模從 2015 年的約人民幣 56.5 億元快速增長至 2019年的約人民幣 94.4 億元,期間年化復合增長率約為 13.7%。中國眼表疾病診療市場將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2025 年中國眼表疾病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約人民幣 219.1 億元,2020 年至 2025 年期間年化復合增長率預計將達到 17.5%。
(5)眼底疾病
眼底是指人體眼球內部襯里結構,主要包括眼球中視網膜、黃斑及視盤,眼底病一般指視網膜、黃斑與視盤疾病。眼底病復雜程度高、難治愈且視力預后大多較差,是目前不可逆盲的主要病因,很多疾病目前缺乏臨床上有效的治愈手段,多數治療方式需要長期隨訪控制,減緩病情的發展。同時因為眼底疾病的復雜性,眼底醫療團隊的建設以及眼底醫生資源是評判各大醫院眼科以及眼專科醫院的重要衡量指標。在所有的眼底疾病中,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以及黃斑變性是較為常見的眼底疾病種類,也是威脅 50 歲以上人群的重要治盲疾病。
(6)醫學視光
視光矯正是根據光學原理,通過鏡片或非永久改變(如角膜接觸鏡)眼屈光折射力,達到清晰成像在視網膜上的目的。視光矯正是矯正屈光不正的主要方式,也是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主要的視力矯正方式,是目前普遍、安全、經濟的近視矯正手段。目前主要的視光矯正方式主要有框架眼鏡、普通角膜接觸鏡和角膜塑形鏡三大類。在三類視光矯正類型中,框架眼鏡因為其經濟、便利的特點,是較為普遍的一種選擇。角膜接觸鏡,即隱形眼鏡,因為其美觀經濟的特點,受到成年患者的歡迎。角膜塑形鏡作為新型的非手術可逆視力矯正方式,在緩解近視發展有臨床效果,受到青少年視光矯正市場的青睞。
視光市場包含傳統驗光和醫學視光兩大類。傳統驗光主要是通過電腦驗光得到屈光參考度數,然后插片試戴,根據屈光度數、散光度數、軸位等數據確定配鏡的處方。與之相對的,醫學視光特指在醫院等機構進行的,有專業醫師指導下的驗光、視光配鏡等活動。除了傳統的配鏡之外,醫學視光往往包含:1)檢查優勢眼以確保戴鏡前后眼底保持一致;2)檢查眼位和眼調節力;3)檢查散光軸線和度數等內容。檢查的目的除了能夠幫助屈光患者確定配鏡度數,更能提高雙眼視功能,減緩屈光不正病情的發展。隨著消費者對于專業驗光以及配鏡服務的需求快速提升,中國醫學視光市場規模增速遠超同期整體視光配鏡市場的市場增速。
3、有利因素
(1)老齡化及生活習慣的變化加劇帶動眼科患病人數的上升
中國的老齡化社會問題日益突出,2015 年中國 65 歲以上的人口為 1.31 億,到 2020年已增長到 1.9億。2010年—2020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個百分點。與上個十年相比,上升幅度分別提高了2.51和2.72個百分點。已經大大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對于老齡化社會標準 7%的閾值。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問題的持續發展,該類人群預計 2025 年將達到約 2.1 億。常見的與年齡相關的眼病包含白內障、青光眼、黃斑變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和視網膜脫離等。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以及中國預期壽命的增加,年齡相關眼病患者數量預計將持續增長。中國老齡化的持續推進將穩步推動中國眼科疾病治療市場。
隨著現代生活習慣的變化,包括長時間學習工作、廣泛使用互聯網或電子產品、戶外活動減少等生活方式的變化,近視人口穩步上升。2019 年,中國近視患者總人數達到約 5.3 億人,其中 20 歲以上成人近視患者數量達到約 3.1 億人。中國整體近視率接近34.2%,超過全球 12.5%的近視眼整體發病率。
(2)居民醫療支付能力逐步提高
居民醫療支付能力的提升主要有兩個方面,分別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中國基本醫療保障體系以及中國社會醫療保障體系的完善。隨著中國經濟的整體快速增長,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提升。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從 2014 年約人民幣 20,167.1 元增長至 2020年約人民幣32189元,期間年化復合增速達到 8.8%。另一方面,中國醫療保障體系快速發展。全口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從2014 年的 3.1 億人增加到了 2020年的13.6億人。同時,城鎮職工基本醫保人數也保持了穩定增長,從 2014 年的 2.8 億人增長到了 2020年的 3.4億人。中國居民整體醫療支付能力的提升將直接提升居民醫療服務的就診意愿,很多眼科疾病的手術,如白內障手術覆蓋率有望得到提升。
(3)眼科診療知識普及程度提升
目前中國部分眼病的診療比例以及手術比例偏低,如 2017 年中國每百萬人白內障手術例數(CSR)每百萬人 2,205 例,相比發達國家仍有很大的差距。根據 2017 年科學家發表的研究《Cataract Surgical Rate and Socioeconomics: A Global Study》,2011 年,美國 CSR 約為 11,000 例。除了醫療費用的負擔以外,眼科知識的不足以及對創傷性手術的恐懼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眼病整體手術率偏低的原因之一。針對中國整體眼科醫療知識普及程度較低的現狀,結合我國的總體規劃方案,如 2012 年發布的《全國防盲治盲規劃(2012~2015 年)的通知》,2016 年發布的《 “十三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16—2020 年)的通知》,中國各地衛生計劃委員會結合本地情況均出臺了各項防盲治盲的教育宣傳工作,深入地方開展眼病的防治以及健康教育,眼科診療知識普及程度將不斷提升。更多的患者將有意愿接受眼科診療服務。
(4)利好政策促使民營眼科醫院穩健發展
近年來國家多個政策如《關于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等鼓勵社會辦醫,放寬民營醫院進入限制,鼓勵民營醫院利用有效的渠道爭取辦醫資金,如社會籌集、合資辦醫和合作辦醫等多種形式,給予了民營醫院充足的發展空間。另外,《關于進一步做好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有關重點工作的通知》也鼓勵民營醫院分擔公立三甲醫院的壓力。此外,《關于推進和規范醫師多點執業的若干意見》等鼓勵政策的提出也給了民營眼科醫院獲得更多優質眼科醫師甚至是頂級眼科專家的機會。由于眼科醫生的質量是患者關注的主要因素,因此多點執業賦予了民營眼科醫院獲更多的優秀眼科醫師資源,從而給予了民營眼科醫院獲取社會認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力量。
(5)民營眼科醫院更能滿足市場需求差異化的趨勢
民營眼科醫院具有全面、靈活的服務能力,對當地市場的需求反應更加敏感,能夠根據當地市場需求對應配置其服務能力。一方面,民營眼科醫院通過渠道下沉、擴大服務網絡的覆蓋,能夠更接近中低端市場,滿足中低端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和大眾對醫療更加關注,我國市場對中高端醫療的需求在逐漸提升。中高端醫療服務的消費者對診療技術的先進性、就醫環境、就診效率和醫師專業度等都有較高的要求。在診療技術的先進性上,民營醫院體制更加靈活,能夠集中資源快速引進先進技術、建設針對某一專業疾病的高端診療設備,如 ICL、全飛秒手術等。在診療服務上,民營醫院可以建立高端、差異化的服務體系,如點名手術、全程護理、VIP 病房、長期隨訪服務等,從而滿足醫療市場的差異化需求。
4、行業主要進入壁壘
(1)政策和資質壁壘
民營眼科醫院方面,市場新入者需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醫院執業過程中需辦理《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證》等手續。一系列的審批過程以及行政、執業要求形成了政策壁壘。市場新入者往往缺乏足夠的經驗以及合格的場地及設備,難以進入眼科診療市場。
(2)人才壁壘
人才是醫療服務的核心競爭力,醫師的質量直接決定了醫院的診療水平和診療效果,更是醫院長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但另一方面,合格的眼科醫生培養需要 5-10 年的時間,除了知識儲備,醫生的培養還需要大量的臨床經驗積累和實踐。傳統強勢眼科醫院往往已經建立了臨床、研究、教學一體化的人才培養輸送平臺,在臨床診療的同時,圍繞自身強勢專科以及學科帶頭人,培養合格的臨床人才。市場新入者往往難以在短時間內建立起成熟的臨床帶教體系,也難以形成多層次的人才梯隊。優秀的醫師及儲備醫師資源成為眼科醫療服務的主要進入壁壘。
(3)資金壁壘
醫院的新建或者眼科科室的新建離不開大量的資金投入。眼科是依賴影像學檢查、激光設備進行手術和治療的學科。常見的眼科設備包括眼科檢查設備、驗光設備、激光治療設備、準分子激光手術系統等,單一設備的平均采購價格在幾十萬元至百萬元之間不等,額外還有設備安裝調試費用、運輸費用等一系列相關費用的產生,整體單家醫院固定投資總價可超過人民幣千萬余元。多數市場新入者往往難以一次性完成大量的資本投入,也缺乏可靠的融資渠道,由此形成了行業資金壁壘。
(4)規模壁壘
隨著醫院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診療人次的提升,在同樣的設施及環境下,成熟醫院的單位非人工運營成本將逐步降低。并且由于大型眼科設備較為昂貴,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醫院將更容易分攤成本以及更容易回籠前期投入的資金。然而,市場新入者在建立起自身的規模效應前,往往面臨著診療人次少,單位成本高的難題,在盈利端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從而短時間內難以和市場中的成熟醫院直接競爭。
(5)品牌與聲譽壁壘
公立醫院在中國醫療服務市場仍然占據主導地位,每年承擔了大多數的門診人次。此外,部分大型民營醫院通過連鎖經營的模式快速擴張,也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優勢。受限于醫院的服務輻射范圍,眼病患者可選醫院有限,一個地區特別是一二線城市容易形成多家公立和民營醫院同時競爭的情況。市場新入者難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患者,也難以在短時間形成良好的經營口碑,從而在競爭中處于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