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附報告目錄)
1、農藥行業發展狀況
(1)農藥是指用于預防、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調節植物、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或者來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質的一種物質或者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
根據應用領域的不同,農藥可以分為作物用農藥和非作物用農藥,其中非作物用農藥包含了所有作物保護以外的農藥應用,不僅可應用于公共衛生、工業防霉,也可用于醫藥醫療、涂料、皮革等領域。
根據防治對象不同,農藥可以分為除草劑、殺蟲劑(包括殺螨劑等)、殺菌 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其中,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在全球農藥市場中占比較高。
根據能否直接施用,農藥可以分為原藥和制劑。原藥是以石油化工等相關產品為主要原料,通過化學合成技術與工藝生產或生物工程制造而成,一般不能直接施用。制劑是在農藥原藥基礎上,加入適當的輔助劑(如溶劑、乳化劑、潤濕劑、 分散劑等),通過研制、復配、加工、生產制得的具有一定形態、組成及規格的產品,主要以植物保護技術和生物測定為基礎,以界面化學技術及工藝為研發和制造手段,其生產過程環境危害較小,可銷售給客戶直接使用。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7年農藥行業現狀和未來市場發展趨勢及投資前景分析預測報告》
農藥行業上下游結構圖: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農藥的地位及作用
農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和救災物資。使用農藥,可以防治農業有害生物、保障農業生產、有力挽回作物產量損失。在耕地面積有限的情況下,隨著人口的增加和人們對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斷提高,保障農產品供給始終是關系國家安全的重要問題,農藥的使用是提高農作物生產產量、改善農產品質量的重要途徑。在農藥大規模應用之初,在追求農藥殺蟲、殺菌及除草效果的同時,往往也會對農作物、有益的昆蟲、甚至是土壤和水資源環境等造成傷害,還可能損及消費者的食用安全。近年來,世界各國對農藥的規范日趨嚴格,農藥行業不斷研發新型有效成分、研究原藥化合物的環境影響、改良制劑的配方,農藥產品已實現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要求。
(3)農藥制劑劑型介紹
農藥制劑的形態稱為劑型,劑型確定的主要依據是產品狀態及有效成分的形態,不涉及農藥加工過程、產品組成及介質。根據 2017 年 11 月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農藥劑型名稱及代碼》(GB/T19378-2017),目前農藥制劑已有五十余種劑型,主要農藥制劑劑型簡要介紹如下:
序號 | 劑型名稱 | 代碼 | 說明書 |
1 | 粉劑 | DP | 適用噴粉或撒布含有效成分的自由流動粉狀制劑 |
2 | 可濕性粉劑 | WP | 可分散于水中形成穩定懸浮液的粉狀制劑 |
3 | 水分散粒劑 | WG | 在水中崩解、有效成分分散成懸浮液的粒狀制劑 |
4 | 可溶粉劑 | SP | 有效成分在水中形成真溶液的粉狀制劑,可含有不溶于水的 惰性成分 |
5 | 可溶液劑 | SL | 用水稀釋成透明或半透明含有效成分的液體制劑,可含有不 溶于水的惰性成分 |
6 | 乳油 | EC | 用水稀釋分散成乳狀液含有效成分的均相液體制劑 |
7 | 水乳劑 | EW | 有效成分(或其有機溶液)在水中形成乳狀液體液體制劑 |
8 | 微乳劑 | ME | 有效成分在水中成透明或半透明的微乳狀液體制劑,直接或 用水稀釋后使用 |
9 | 懸浮劑 | SC | 有效成分以固體微粒分散在水中成穩定的懸浮液體制劑,一 般用水稀釋使用 |
10 | 微囊懸浮劑 | CS | 含有效成分的微囊分散在液體中形成穩定的懸浮液體制劑 |
11 | 可分散油懸浮劑 | OD | 有效成分以固體微粒分散在非水介質中成穩定的懸浮液體 制劑,一般用水稀釋使用 |
12 | 懸乳劑 | SE | 有效成分以固體微粒和水不溶的微小液滴形態穩定分散在 連續的水相中成非均相液體制劑 |
13 | 種子處理可分散粉劑 | WS | 用水分散成高濃度漿狀含有效成分的種子處理粉狀制劑 |
2、全球農藥行業發展情況及趨勢
(1)全球農藥市場規模持續發展
隨著農業現代化和機械化的逐步推進,20 世紀 60-90 年代全球農藥行業進入 了高速發展期,進入 21 世紀后,世界農藥銷售額總體仍然呈現增長趨勢。農藥 的市場需求與人類對糧食及其他農作物的需求呈正相關關系,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長,對糧食需求不斷增加,加之全球氣候異常導致的病、蟲、害增多,使得 未來對農藥的剛性需求增量形成強力支撐。未來,全球人口不斷增加與可耕地面 積緊縮的矛盾將日益激化,通過使用農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來解決糧食問題愈發重要,全球農藥行業仍然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2)全球農藥工業高度集中
經過多年的激烈競爭和并購重組,全球農藥工業格局已經初步形成,以先正達(已被中國化工收購)、拜耳(收購孟山都)、A、科迪華(C和杜邦 合并后拆分組建)為第一集團的跨國公司農藥市場占比份額已經達到 60%以上。 國際農化巨頭兼具科技創新、產業鏈延伸至上下游、產品門類豐富的高度一體化國際化發展模式。全球農藥工業和市場呈現高度集中態勢,國際跨國公司的 壟斷優勢短期內不會發生改變。
(3)環境友好型農藥是大勢所趨.
近年來,隨著各國環境保護意識和食品安全意識的日益增強,世界各國越來 越關注農藥使用對外部環境的潛在影響。聯合國糧農組織在上世紀 70 年代末, 就開始著手制定有關農藥的立法、登記、登記后管理、藥效試驗、環境效果和農藥廢棄物方面的準則。此外,世界各國也根據本國國情,不斷對高毒、高風險農藥采取禁限用措施。因此,發展環境友好型農藥將是未來全球農藥 行業大勢所趨。
3、我國農藥行業發展情況
(1)我國農藥市場持續穩健發展
我國農藥產業起步晚,大致經歷了建國初期至 80 年代有機氯農藥、80 年代 至 21 世紀初期有機磷農藥、21 世紀雜環類農藥和農藥三個發展階段。從上 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為提高農藥自給率,國家不斷加大對農藥行業的投入力度, 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有力提升了我國農藥行業的技術水平。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9 年度我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 225.4 萬噸,同比增長 1.4%。
經過多年發展,全球農藥產業分工格局已經形成。跨國農化巨頭依托先發優 勢,掌握專利原藥、大量制劑登記證與銷售渠道,主要專注于新有效成分的研發與品牌渠道建設。而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則成為后專利時期中間體、原藥的生產基地。目前全球大約 60%的農藥原藥供給來自中國,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農藥生產國。截至 2018 年底環境友好新劑型產品占比已達到 45.68%。我國已建立嚴格的農藥標準系統, 產品標準多采用國外標準的技術指標和檢測方法,尤其是通用方法幾乎全部等同或等效采用了國際標準,我國農藥制劑產業已與全球農藥產業全面接軌。中國化工集團收購先正達和安道麥之后,我國農藥行業參與全球競爭將更具主動權。
(2)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農藥出口國
近年來,受環境保護和生產成本等因素影響,發達國家農藥產能不斷向外轉移,我國則依托完善的基礎化工產業鏈條和較低的生產成本,承接世界農化巨頭的原藥和大包裝制劑的生產環節,使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農藥出口國。
曾經我國農藥出口以低附加值的原藥產品為主,近年來高附加值農藥制劑產品的出口量增加較多,并開始進入歐美等高端市場。2011 年以來,我國制劑年產量保持在 230-250 萬噸之間,其中 150 萬噸制成商品農藥用于國內市場,80-100 萬噸農藥制劑用于出口,產品廣泛銷往世界各大洲,成為百萬噸級農藥制劑出口國。
(3)我國農藥技術研發有所進步,與國外農藥企業差距不斷縮小
通過充分發揮產學研的協同效應,近年來我國農藥企業創制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藥新品種并取得了國內外專利。此外,主要農藥品種生產工藝開發、生產裝備的集約化和大型化、工藝控制自動化、水基型劑型加工技術等共性關鍵技術已成功應用于農藥工業化生產,促進了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優化調整。我國農藥企業在技術設備和創新能力方面與國外農藥企業尤其是跨國農藥企業的差距不斷縮小。技術設備方面,跨國企業農藥生產已實現了連續化、自動化、設備大型化,我國企業生產也已實現工藝參數集中顯示、遙控操作,依靠生 產線或設備的持續改進調整推動產能增加;創新能力方面,國外創新型農藥公司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比例平均為 10%以上,我國相應研發投入占比也在不斷提升。
4、我國農藥行業發展趨勢
(1)農藥產業升級、集聚發展加速
從全球農化巨頭發展歷程來看,各國際廠商大都通過內生增長或外延并購實 現發展壯大,占據全球農藥產業鏈主導地位,集約化、規模化是農藥企業做大做 強的必由之路。自 2014 年以來,我國農藥產量不斷下降,但龍頭企業銷售收入不斷增加。未來農藥行業的小企業將不斷退出,龍頭企業則可以不斷積累資金優勢,通過并購或者擴建新產能來提升市場占有率。
(2)原藥、制劑一體化發展
原藥研發、生產對生產技術、生產工藝及安全、環保要求較高,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較大。農藥制劑主要以植物保護技術和生物測定為基礎,以界面化學技術及工藝為研發和制造方式,生產過程對環境和安全影響較小。
長期以來,我國農藥行業偏重原藥生產,而附加值較高、對環境損害較小、經濟價值較高的農藥制劑行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隨著國家對“三農”的大力 支持,規模小、研發技術水平薄弱的制劑企業被優勢企業整合,同時上游農藥原藥生產面臨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政策,我國農藥制劑行業迎來結構調整期。實力較強的原藥企業為了增強市場競爭能力,開始進入制劑領域;制劑企業也加快向上游原藥領域延伸,積極獲取行業競爭的主動權。隨著行業縱向一體化的發展,國內農藥行業將呈現原藥、制劑一體化發展的趨勢。
(3)生產過程綠色化與產品低毒、高效化
低毒、高效、安全、環保的農藥已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社會環保意識和食品安全意識不斷加強,我國積極響應全球對高毒、高風險農藥的禁用、限用措施,加快淘汰劇毒、高毒和高殘留農藥,先后頒布《國家禁用和限用農藥名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 量》等針對高毒、高風險農藥的限制性政策和標準,規范禁限用農藥品種范圍, 有效引導低毒、高效、低殘留農藥進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