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診斷行業市場規模及競爭格局分析(附報告目錄)
1、PCR診斷行業市場規模分析及預測
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是一項利用DNA雙鏈復制的原理、在生物體外復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術。利用該技術,檢測設備可在短時間內大量擴增目的基因,將目的基因片段擴增至百萬至數十億的數量級,從而實現高靈敏度的檢測。目前,聚合酶鏈式反應(PCR)診斷以肝炎、性病、腸道呼吸等傳染性疾病以及腫瘤單基因檢測為重要應用領域。2020年新冠檢測各類技術中,聚合酶鏈式反應(PCR)診斷技術憑借高敏感度和準確性,被確定為全球新冠診斷的“金標準”。
中國PCR診斷市場發展迅速,以出廠價計,市場規模迅速從2015年的約人民幣23.7億元增長至2019年約人民幣59.3億元,期間年化復合增長率達25.8%。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帶來的巨大檢測需求使得中國PCR行業經歷了爆發式的增長,2020年中國PCR診斷行業的市場規模超過人民幣100億元。隨著大量PCR診斷儀器的入院,PCR診斷行業將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預計PCR診斷行業將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速,2030年PCR診斷行業市場規模,以出廠價計,將達到約人民幣234.2億元,2019年至2030年期間年化復合增長率可達約13.3%。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7年PCR診斷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咨詢報告》
2016-2020年中國PCR診斷行業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PCR診斷行業市場競爭格局
與化學發光免疫診斷市場相似,中國分子診斷市場亦呈現出進口品牌主導、國產品牌快速跟隨發展的特點,且主要從配套試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切入市場,憑借性價比及渠道鋪設優勢逐步搶占市場份額。數據顯示,2010-2019年期間,中國總共有1,030個核酸檢測產品上市,主要為檢測試劑,其中國產比例超過80%。
在中國PCR診斷領域,儀器層面,海外品牌賽默飛、羅氏、伯樂等占據國內絕對多數份額。以2020年新冠疫情為例,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發布以來至2020年2月29日期間,各醫院、疾控中心采購的111臺PCR檢測設備中,進口品牌采購臺數占比超過95%,其中賽默飛、羅氏具有絕對領導地位,占有率分別為59.3%以及23.1%。試劑層面,國內企業已經實現了很大程度上的國產替代。同樣以新冠為例,根據2020年3月《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室間質量評價結果報告》,新冠檢測試劑已經實現了全國產化,標志著國內核酸檢測試劑的快速開發能力以及規模化的生產能已經相當成熟,足以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目前,在PCR診斷領域,國內領先企業主要包括達安基因、凱普生物、艾德生物、圣湘生物、碩世生物、之江生物、透景生命等。
2019年中國PCR行業企業市場份額情況分析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全球高通量基因測序儀及耗材行業集中度極高,按收入計算,2019年超過99%的市場份額由Illumina、ThermoFisherScientific、華大智造、PacificBioSciences(PacBio)和OxfordNanoporeTechnologies(ONT)這5家公司瓜分。